肖霞
在语文课堂中,智育、德育和美育常常有所偏倚,呈现不和谐的状态。如何使语文教学达成“真善美”之融合?
一、“真”之启迪
语文智育的目标在于“求真”。语文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智能水平,培养学生的探索品质。
要把握好语文知识。学习语文知识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对陈述性知识的掌握,还要理解和运用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要训练语文能力。语文能力主要由包括阅读能力、听知能力等在内的吸收能力和包括说话能力、写作能力在内的表达能力构成。要开发学生的语文智力。语文智力主要有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教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尽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重视在语文课程中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能力的训练和语文智力的开发。
语文智育、德育、美育是相互为用、相得益彰的。但这并不是说在语文教学中“三育”要面面俱到,而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师要在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心理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情及语文课标对各学段、各年段的總体目标、要求,有的放矢、有所侧重地进行语文智育。
二、“善”之感悟
语文德育的目的在于“求善”,旨在弘扬人文精神,所注重的是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能促使受教者道德意识觉醒。作为语文教师,要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好语文德育的内外部矛盾,落实语文德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语文教材内容包含许多仁人志士的感人事迹、让人动容的英雄义举,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鲜活的教学素材启发、感染学生,进而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陶冶学生的情操。陶冶情操即通过陶养学生的品德、操行来增强学生的正义感、荣誉感、自豪感等。涵养学生的德行。教师应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磨砺和塑造意志品格,形成优秀品质。
语文德育应贯穿于语文教学始终,不得轻视或忽视。语文德育是多层次的,其构成要素很多。语文教师要防止语文教学德育的单一化、褊狭化,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不应只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还要注重学生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人生观教育。
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渗透在对语言的深刻理解、把握与感受之中。“语文德育必须强调因文析理,由理养德”。语文德育同语文美育紧密相连,刻意分离往往会造成“因德而损美”或“崇美而失德”的现象。
三、“美”之濡染
语文美育旨在追求审美境界,注重语文教育的审美性。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语文美育能促使受教者建构自由心灵。
要促进学生对审美因素的领略。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近文本,领略其中蕴含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各种审美形态,如变幻莫测的自然之美、跌宕起伏的社会之美、绚丽多彩的艺术之美、神奇奥秘的科学之美。
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音乐、图片等多媒体技术手段及饱含深情的诵读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引导学生领略字里行间的审美因素,让学生在思辨体悟中提升审美能力。
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及审美素养的培养,必须紧紧依托“文本”,通过对文本语言文字的学习、品味、感悟来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同时注重“美育”融合“德育”,要让学生在审美实践中逐步养成道德情感。
(作者单位:祁东县育贤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