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路径研究

2017-07-25 20:32陈丹丹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摘 要】本文提出,面对企业“用人荒”与毕业生“无工作”矛盾、企业希望“员工稳定”与毕业生“频繁转岗”矛盾,只有校企文化有效对接和融合才能有效解决这两对矛盾;同时提出实现校企文化有效融合的路径:夯实校企物质文化融合基础,创建校企文化对接体制机制,找准校企课程文化融合抓手,搭建校企文化交流的平台。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文化 对接融合 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C-0040-02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存在着两对普遍而又难以缓解的矛盾:企业“用人荒”与毕业生“无工作”矛盾、企业希望“员工稳定”与毕业生“频繁转岗”矛盾。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员工;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员工稳定而员工频繁跳槽。对最近几年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表明,“80后”“90后”跳槽频繁,有的甚至一个月换一个工作岗位。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毕业生从学校走到企业(社会),对企业文化不认同、不适应、不接受也是其中原因之一。毕业生从学校到企业(社会)所表现的这种不适应,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不顺、融合不通所造成的。文化是学校、企业和个人的灵魂和统帅。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学校与企业深度对接与融合,学校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也是应有之义,是破解毕业生从学校到企业(社会)所表现的文化不认同、不适应、不接受的有效途径。因此,研究高职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促进校企文化互动,对校企文化整合和无缝对接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必要性

高职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具有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是高职教育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职教育要向纵深方向发展,培養的人才必须受社会和企业的欢迎,即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要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标准,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企业经过非常短的时间培训甚至是不需要培训都能到达到岗位的工作要求,毕业生要能用及好用。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就需要将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进去,努力实现校企文化对接,培养出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人才。一个学校好不好,关键看人才培养质量如何,而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是企业和社会,只有将校企文化深度对接,学生在学校就接受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理念、优秀企业文化元素,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能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使高职教育在众多教育类型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是学生向社会人角色转变的必然选择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不少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知识面宽广、专业知识扎实、动手操作能力较强,从这些方面而言,应该是能适应企业岗位的工作要求。然而,“80后”“90后”跳槽频繁,有的甚至一个月换一个工作岗位。据调查,频繁跳槽或辞职的原因是不能适应岗位要求或者是对岗位期待值太高,心理落差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企业认为毕业生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不能吃苦耐劳,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学生适应不了不被认可的感觉,自尊心受到伤害,不够自信,难以发挥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是毕业生从学校到企业(社会),对企业文化不认同、不适应、不接受。这种对企业文化不认同、不适应、不接受往往让毕业生和企业、同事发生各种冲突。因此,只有使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深度融合,才能顺利实现学生向社会人角色的自然转变,为学生的就业及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抉择

企业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具有生命的活力,具有真正意义上人格的象征,才能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的机会。作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有效的、深层次的校企合作离不开校企之间的文化对接与融合,因此,必须确立先进企业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地位,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企业文化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文化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沉淀与建设,校企文化的有效对接,为建设一支忠于企业、热爱企业的队伍提前做了准备,节省新员工的培养时间及成本,从而提升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品位,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有效路径

加强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必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引进和融入优秀企业文化。总的说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夯实校企物质文化融合基础

物质文化建设是校企文化对接建设中的基础载体,它是维系学校与企业文化融合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具有支撑、导向作用。物质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校园蓝图规划和校园建筑上,这要求校园蓝图和规划体现职业特色,如在校园里建立富有职业感召力的形象雕塑,橱窗展示成功毕业生的职场历程和奋斗故事。同时,通过引厂入校让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就能够参与生产、管理、经营,和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加强实训基地、实习基地、实训室等建设,将理论和实践、实训、试验等有机融合,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与氛围,以典型工作任务(项目)作为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项目实施过程)组织教学过程,达到学用结合、综合训练的目的。

(二)创建校企文化对接体制机制

体制是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是管理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规范体系;机制通常指制度机制,是从属于制度的,指通过制度系统内部组成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其特定功能。校企文化对接的活力取决于高效合理的体制机制。体制机制是否高效合理直接影响着学校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成效。体制机制具有制度文化的属性。制度文化建设属于校企文化对接建设中的机制建设,它是维系学校与企业文化融合不断深入的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因此有必要探索建设一套“行(企)业、学校多元联动”的文化整合机制。高职院校要成立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建设委员会,在各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聚集企业文化资源,发挥企业技术与人才优势,建立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长效机制。在建立制度时应借鉴企业制度的严格性、规范性、创新性,借鉴企业的管理经验及运营模式;在培养人才上要重视团队精神、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创新精神等职业素养的养成。

(三)找准校企课程文化融合抓手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抓手,课程文化是指按照社会对学生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是校企文化对接的交点和纽带。校企应联合开发,将文化融入课程建设。高职课程中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课等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要融入企业的核心文化,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使得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同时,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中的知识与技能能为学生日后走向社会实现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就要求以创新创业课程为抓手,将企业的经营观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等很好地融入课程中,建设鼓励创新,允许失败、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与环境。以课程为抓手,实现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是一条有效路径。总之,要构建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立体式体系。将企业文化融入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将企业文化融入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增强学生企业适应能力;坚持协作和创新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

(四)搭建校企文化交流的平台

高职院校要主动搭建校企文化交流的平台,在校企文化交流平台搭建中占主导和主体地位。高职院校的师生要大胆地“走出去”,与企业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教师积极下企业一线实践,只有教师具有了企业职业人的精神和相关素质,才能在人才培养中将企业的理念、文化等传递给学生。学校可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专业见习、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在真正的学习中感受企业的文化及企业对职场人的要求。同时,也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搭建校企文化交流的平台。请企业的经理等来学校担任兼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企业的文化和生产经营理念。请企业专家进校园,通过举办企业文化论坛、企业文化讲堂、校企联谊大会、企业捐赠大会、校园开放周等方式,有针对性地介绍企业价值观、企业制度、企业管理模式等,让学生深入领悟企业所要求的团队协作、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也可以校企共同举办各种技能比赛,将竞赛活动常态化。高职院校师生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上,通过各种竞赛活动可大幅度提高师生的动手能力。比如财会专业开展点钞大赛,会展专业开展广告设计大赛,应用英语专业开展导游英语口语大赛,游戏设计与制作专业开展网络游戏设计大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开展汽车改装与升级大赛等。通过一系列种类繁多的大赛,让企业员工和高职学生同台竞赛,营造出浓厚的职场氛围,在提高师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吸纳企业核心文化,为培养企业的合格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高职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中,高职院校应主动引入企业文化,将校企两种不同的文化进行有效的对接和融合,实现校园文化的企业化,逐步减少毕业生就业时对企业文化不认同、不适应、不接受现象,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具有企业文化特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罗海滨.高职校企文化融合内容的问题探究[J].教学与实践,2016(7)

[2]王振丰.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为视角[J].学术论坛,2012(6)

[3]颜莉芝.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思政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8)

[4]潘春胜,孟铁鑫.高职校企文化融合路径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

【作者簡介】陈丹丹(1982— ),女,湖北宜昌人,广东理工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古代文学研究。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