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三+宋智芳+罗艳丽
【摘要】社会上对高层次专业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使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面临新挑战。文章主要就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策略,以期进一步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水平,满足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型、高层次人才需求。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策略
【关键词】该研究得到新疆农业大学2016年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实践能力的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xjaujygg-yjs-2016001。
一、前言
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以高水平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作为最终目标,确保其可以创造性地适应特定行业领域的工作要求。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在我国发展时间比较短,直至今日仍然处在完善阶段。因此,我国在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尤其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因实践经验的缺乏以及实践能力的不足,无法很好适应特定行业领域的工作要求。在这种现状下,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策略进行创新探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
(一)课程教育体系未能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特征体现出來
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主要有课程知识学习、专业实践以及学位论文。但受到最终培养目标的影响,三者的教学内容必须和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内容有一定差别。由于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时期比较晚,发展过程比较短暂,导致体系尚未完全成熟便投入使用,并没有经过相应的专业性论证,这种现象为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1]。主要表现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教育体系以及导师的教育模式均在沿用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的教学模式。这种课程教学体系以及培养模式并没有突出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的特点,也没有将应届毕业生不具备工作经验等特点考虑在内,导致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理论素养以及技术水平达不到标准要求。
(二)导师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教育改革制度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上专业硕士研究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而受到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队伍建设水平仍然比较低,这种现状对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硕士研究生导师自身专业知识储备以及专业技术水平的不足,我国目前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得不到科学有效的指导,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技能的掌握上,均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除此之外,导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落后,也会对研究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并且,现阶段我国高校的研究生导师大部分为学术型的研究工作者,在实践经验以及实践教学能力上有严重的不足。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建立起有着丰富实践经验以及高超的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导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为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三)实践环节未能得到贯彻落实
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要做到学术型与职业性的有效融合、高度统一。这也是为了适应社会特殊职业行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有着高水平专业能力、专业素质以及创造性人才的而发展出的一种渠道,其以培养从事特殊职业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为最终目标。而就现阶段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的实验教学平台以及校企实践创新平台等,均只是对已知的知识进行多次实验、设计、学习,对实验技术、实验方法、实验设计以及研究生独立进行实验的能力的培养极度缺乏,无法满足特殊行业对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要求。除此之外,部分高校为了节约培养经费,或者导师为了减少麻烦,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实践教学课程所占的比重。这种做法极大地损害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利益,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2]。因此,无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导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不断地对培养策略进行创新、改进,以期全面提高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特殊行业领域的要求,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三、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策略
为了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水平,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避免盲目模仿,确保自身特点能够凸显出来。就我国目前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际情况来看,必须对培养策略进行创新,确保培养策略既具有现实可能性,又具有前瞻性,并且循序渐进地推进。
(一)构建职业特征明显的课程教育体系
就现阶段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际效果而言,传统教育理想的狭隘性是导致培养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鉴于此,学校必须在课程教学阶段融入实践,使二者合为一体。首先,学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以往单线的知识构架与客户称体系,利用社会上知名度比较高的企业单位的实际项目作为教学的案例素材,并将教学重点放在实践以及模拟训练上,借助实际案例分析、现场研究以及团队学习的方式,培养并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并且要把实际案例视作载体,在整个教学阶段进行贯彻落实;同时要将各个行业不断变化的从业需求以及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要求作为教学导向,将学部创新部门等视作培养主体,建立起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以及专业交叉课程等为一体的课程教育体系,对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除此之外,还要适当增加与本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的相关课程。拿环境工程来说,应该适当增加与注册环境评价工程师资格认证相关的课程教育,使学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与专业职业资格认证实现对接[3]。其次,教师应改变教育方式,将教学变成导学,将学习变成研究,积极引导研究生对知识进行探索,而不是一味地进行灌输式教育,增加与研究生的互动,侧重于以实践为主的工程项目设计、管理等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并且将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同时不断提高其自身的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实现理论教学模式向实践探究性教学模式转变。
(二)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水平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引者,其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职业水平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水平。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碩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水平,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学校在聘请研究生导师时,必须进行专业培训,安排研究生导师在校内管理、科研、生产等一线岗位进行阶段性的参观与学习,了解并熟练掌握实际的工作方式,丰富自身管理经验。与此同时,学校必须将建立培养专兼职相结合、实际经验极其丰富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作为最终目标,有组织、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导师培训工作,进而从根本上提高研究生导师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使导师队伍得到充实。其次,学校必须将行业作为单位,建立起专业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指导机构,号召行业企业专家与校内专家共同探讨、制订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并对其进行科学论证。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将项目设计、管理以及环境评价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促进实际案例教学与模拟式教学的实施,而行业企业专家则可以通过行业报告、讲座等参与到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过程当中。除此之外,学校还要采取有效对策,将企业导师的顾虑降到最低,并对参与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行业导师给予相应的薪酬或者荣誉称号等。
(三)构建专业实践平台及其管理制度
为了全面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必须要构建起专业的实践平台及其管理制度。首先,必须建立起生产实践实验室、基地以及教师之间的合作、协作制度,并且根据职业领域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有效融合学校内实践、课外实践以及校企产学研这三项实践环节,构成一个多层面、多角度、面向所有学生的实践平台,进而培养出高层次的、应用型的专业人才,满足职业领域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4]。其次,必须借助建立起的多维实践平台,通过专业设计、实验课程以及课外实践等多种活动,开展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将其贯彻于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整个学习培养阶段。除此之外,高校必须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标准》,方便在培养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对其实践的整个过程进行专业评估,同时要将评估的结果作为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主要标准。
四、结论
总而言之,现阶段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仍然处在发展阶段,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在这种现状下,无论是高校还是研究生导师,都必须将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起来,对培养策略进行创新、改进,探索出一条合理、规范、科学的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张明,牟海维,刘祥楼.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03):264-265.
[2]贝绍轶,崔伟,赵景波,等.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多元实践平台构建研究[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6,22(02):69-73.
[3]向兴华,李晴虹,刘捷.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结构的质性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03):62-68.
[4]王茗,周焕福,龙飞.产学研提升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创新能力实践[J].高教论坛,2015(07):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