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育
(宝安中学(集团) 广东深圳 518000)
摘 要:社团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来拓展和提升自我。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中学生社团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数量不断增多,种类也日益丰富。学生社团的发展既是提升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需要,也是丰富校园文化的需要。
关键词:核心素养 中学生社团 可持续发展
社团不仅是学生第一课课堂的补充,也是发展学生兴趣爱好,锻炼学生社交、组织管理等方面能力的重要平台,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科学精神、人文底蕴,培养核心素养,活跃校园氛围产生重要作用。[1]
一、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学生社团发展分析
1.社團发展简介
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于2015年11月29日成立,集团运用跨界思维,整合校内资源和社会资源,进一步扩充社团数量,提高社团质量,完善社团体系。目前已经是一校五部的规模,集团共开设学生社团238个,其中高中部学生自主社团67个。从2005年创建第一个学生自主社团——街舞社至今,宝安中学(集团)学生社团羽翼渐丰,学校更是将学生社团发展写入“宝安中学(集团)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学会做事为导向,加强班级文化、宿舍文化、社团文化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根据我国2018年新高考的要求,围绕我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即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进一步完善好社团发展机制,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建立学生核心素养成长电子档案,全程跟踪和记录学生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生活等八大素养成长情况。”[2]
这充分表明在集团化发展的新时期,作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学校对学生综合素养、个性发展的高度重视。在这一指导思想的引领下,我校社团发展迎来了巨大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定位和规划。
2.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分析
(1)类别多样,社团活跃。根据各学生社团的宗旨和活动内容,我校学生社团分为9个类别:学术类、实践类、技艺类、公益类、艺术类、体能类、文学类、商业类及科技类。
(2)师资丰富,社团保障。作为学生自主社团,因为成员个性是由稚嫩走向成熟的特殊年龄阶段,它具有特殊的性质,一方面它脱离了小学、初中保姆式的教育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它又不像大学生社团那样独立与成熟。因此,在社团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要想保障社团质量,指导老师的专业指导与精心教导是关键。集团团委实地调研考察同类兄弟学校,提出了集团学生社团师资配备的专项计划:
一是充分利用学校优秀师资,聘请学校具有相关专业能力或爱好的老师担任兼职社团指导老师,目前已为墨海文学社、戏剧社、歌唱社、《zero》杂志社等23个社团配备了校内指导老师的师资力量。
二是充分利用社会公益资源,聘用社会爱心人士、爱心家长担任社团指导老师。比如日语社由中日友好协会大本先生担任日语社老师,未来设计师社由英国圣马丁学院毕业的王鑫宇老师担任指导老师等。
三是申请专项社团经费,外聘社会机构专业教师担任社团指导老师,指定标准按课时发放课时津贴。目前有25个社团通过学校支持的专项经费来扶持社团发展。
(3)科学管理,业绩突出。宝安中学(集团)为了保障社团发展,在日常社团活动的时间和场地上进行统筹管理,团委根据各社团的需要灵活安排,并完善学生社团活动考勤和公共财产管理制度。在社团活动方面,团委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学校大型活动和社团特色活动来提供平台,比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校园文化展示季、社团年度展演等。
近年来,集团高中部学生社团获得了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健美操队培养出5名国家健将级运动员;环保社“环保酵素”制作及推广项目荣获2016第四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社会创新项目铜奖;科技社黄泽伟、巫日晗同学的《机械魔方锁》科技创新成果荣获第28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2016年天文社2名同学获得第十二届广东省中小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等等。
二、提升核心素养,构建中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机制
1.激活社团发展
(1)引导社团走出校园,走向社会锻炼,同时引进社会资源支持社团发展。将现代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社团建设之中,鼓励各社团根据自身的特点,整合社会资源,运用市场机制,实行社团企业化管理,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使社团成为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基地和综合素质拓展的有效载体。
高校校内资源在一定的时期是有限的,而社会资源是无穷的,社团持续发展的思路应立足校园,面向社会,从深度和广度上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为自身发展寻求外部“动力”。可以与企业、公司、行业、协会等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实现智能、技术、经济、人力资源等领域广泛交融和资源共享;或者与地方政府部门联系建立长期的社会实践基地;还可以与其他高校社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前往参观交流社团工作经验,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社团工作的思路,通过实践逐步形成自身工作的特色。通过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进一步丰富社团文化内涵,增添发展“势能”,最终达到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目的。
(2)提高对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的理性认识,加大对社团建设的投入。包括时间的保障、日常活动场地的兴建与保障,师资聘用的经费保障,学生活动的费用保障等等。
2.活跃社团文化
(1)发展社团数量,丰富社团类别。
(2)重点发展有影响力的社团,注重培养推广精品社团,推选明星社员。强化传统文化类、科技类、学术类学生社团的发展,积极创造条件,组建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学生社团实践项目团队,逐步提高学术性、科技性和思辩性等高层次的社团文化活动形态在整个社团活动中的比重。对优秀学生社团在工作中重点支持,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努力造就一批 “精品”社团,使其成为学生社团发展中的主力军和领头羊。
3.丰富社团内容
社团活动开展是否有计划、有目标和有规律,对于社团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社团在每一学年都要做好该学年社团活动的总体策划和整体安排,每一次活动都要做好记录,活动后要做好经验总结和相关资料的归档,常规化和制度化是每一个社团要中规中矩遵循的活动开展定律。
同时,如何开展社团活动,活动质量的高低是关系中学生社团建设优劣的重要因素。没有正常开展活动或活动目标不明确,活动内容单调重复或互相模仿,忽视创新和特色,缺乏后续发展的动力就会导致社团发展停滞。因此,不断地推陈出新,打造社团特色,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是中学生社团建设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4.完善与创新社团管理机制,规范社团管理
(1)形成有效的社团管理机构。
(2)建立与完善社团管理制度。修订完善社团时间场地管理制度、社团公共财产管理制度、社团考勤与评估机制、社长评估机制、绩效与奖励机制,规范学校社团的工作,提高各社团的工作效率和社团活动质量,激发社团活力,促进社团全面发展,坚持“以评促建”的原则,制定各项评估方案和管理制度。
(3)通过培训提升社联干部、社长的专业领导力。
(4)在社团管理方面加强专业的指导。在制度上给予社团充分的空间平台并在专业指导下规范社团发展。实践证明,没有教师文化的参入,学生社团文化的品质很难快速提升,因此,我们在尊重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前提下,由指导老师代表学校加强对社团的宏观管理和指导是十分必要的。实行“社团导师”制可以很好的贯彻学校的精神意图,“社团导师”制应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校团委具体组织实施。指导老师应具有敬业精神,有与社团类型和性质相关的专业特长。指导老师深入学生社团,了解成员的学习和生活,稳定思想情绪;指导制定好工作计划,检查督促落实日常工作;参与大型活动策划等,通过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高尚的人格进行精神陶冶、文化导向,引导学生自觉成长、成才。教师文化的引领和强力推动,丰富了社团文化的内涵,促使社团品质提升。[3]
(5)建立社团文化档案,规范社团换届选举,指导学生社团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目前,已经着手建立学生社团活动记录手册,还有每次大型活动的策划方案、活动总结、活动照片等。在累积一段时间后,在图书馆设立专门的社团文化档案区,每一个社团有自己专属的社团档案文件夹,下一届社团可以随时翻阅自己社团档案,搜寻社团发展轨迹,实现社团文化的传承。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寶安中学(集团)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巩固规模,打造精品,促进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培养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即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的有效途径。提升核心素养,构建中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机制也应当成为学生社团发展的正确方向。
参考文献
[1]周频.《建立高校学生社团可持续性发展的长效机制》
[2]http://www.docin.com/p-1014192031.html.《构建学生社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3]崔晴 陈小平.《“四结合”:建立中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