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霞
(河间市沙洼乡东八里庄小学 河北河间 062450)
摘 要:要使学生在短短几分钟便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课文上,导入课文的技巧至关重要,导入的好,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简单介绍了开门见山导入法、激趣导入、游戏导入、悬念导入、借用名言、图片导入几种导入方式,以期跟同行共享。
关键词:导入 技巧 积极参与 激发 求知欲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认识事物学习知识最好的老师。可见,如果课堂导入充满趣味性和艺术性,学生便会把看似枯燥无味的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
要使学生在短短几分钟便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课文上,导入课文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此导入的好,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从根本上说,导课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具体到每一堂课的导入,又有更具体的目标,要紧扣本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而不要脱离具体的教学要求去摆什么“噱头”。不错,“噱头”有时也会起到吸引学生的作用,但是由于与教学内容相脱节,因此这种“吸引”是不可取的。因为一是由“噱头”产生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维持整堂课;二是如果“噱”过了“头”,那是很容易把学生引入误区,影响他们学习的。[2]
课堂教学导入还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的差异程度来设计。比如:小学一、二年级,最好从故事、寓言、谜语、游戏入手,中学生则多从联想类比、启发谈话、设置疑难入手。有针对性的导入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的方法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我从事语文教学这些年,总结归纳了几点:
一、开门见山导入法
这是最常见的传统的导入法,教师的开场白是直接点题,用准确精练的语言,主动提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入微的感觉。这种方法不拐弯抹角,可以起到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简洁明快的效果,三言两语就能直切正题,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目的明确,教学重点突出。 但这种方法不能频繁使用,否则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特别是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而言,会大大减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激趣导入
新颖有趣的导课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学习获得成功的原动力,求知欲望是他们聪明才智的激发器。如果一堂课的开始,老师用一个幽默风趣的开场白,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接下来课堂气氛就会轻松愉悦,整堂课的效果相当不错。我在讲《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时,面对一年级的小学生喜欢猜谜语的特点,让他们猜“池里一只船,大水盛不满,小雨纷纷落上头,好似珍珠一串串。”孩子们一下子兴致高涨,争着抢着回答,一堂课上得津津有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游戏导入
将游戏导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它不但能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让学生感受语文并喜欢上语文,从而达到“玩与学”相结合的目的。我再讲《乌鸦喝水》一课时,是这样设计的:把半瓶果汁放在桌子上,然后看小朋友们谁能站着喝到果汁,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要求过来尝试,但谁也喝不到。那怎样才能喝到果汁呢?我们来学习《乌鸦喝水》的故事。培养孩子们积极地学习态度,先从游戏开始吧。
四、悬念导入
悬念,就是文章中令人好奇而又不能马上知道底细的情景。悬念可以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好奇心人人都有,小学生尤甚。如何让悬念产生更好的效果却是很有讲究的。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来设计悬念,要求设计的逼真,恰到好处。例如在讲《狼》这一课,我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了一个令人担心的悬念:有一个屠夫,傍晚卖肉回家,半路上遇到两只狼,虎视眈眈,紧紧地跟在他的 后面……。这样巧设悬念的教学方式能给学生造成一种紧张心理和强烈的思考,使之积极主动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五、借用名言
名言,是人们所熟知并认同的带有一定哲理的话,它含义深刻,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如“失败是成功之母”、“骄兵必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还有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论语》中更是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句子,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此外,韩愈的《师说》中的首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些名言应用在课堂上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们把名言警句做为座右铭,当成律条、训言,牢记于心,实践于行。[3]
六、图片导入
每册语文课本都有几页插图,这些插图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素材,活用这些素材可一举两得。如在讲《华南虎》一文前,我使用课件出示了几张老虎的图片,先让学生感受老虎威猛、高傲的风采,之后用低沉的语调说:“老虎历来被称作百兽之王,它的威猛和高贵一直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但今天我们要走进一只被囚的华南虎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它带给我们的震撼力。”
总之,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用何种形式的導入新课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敲在学生的心灵上,迸出迷人的火花。
参考文献
[1]熊加芬.浅谈语文课前导入的重要性及一些技巧[J].文化研究,2015,11:56.
[2]吕燕清.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J]. 软件:教学,2014,3(03):98.
[3]任永泉.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研究[J].新课程教学(小学),2016,1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