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炜浩
(北京大学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 100871)
摘 要: 作者结合在泰国调研的经历,在借鉴英、日、韩外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泰国红统府中小学汉语教学提出了五点针对性建议,以期为汉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泰国红统府 中小学汉语教学 教育策略
笔者曾在泰国红统府中小学进行过为期四个月的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泰国红统府中小学汉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五方面的问题:课程设置方面,一是汉语周课时量少,学习效果不乐观,二是汉语教师教授班级多,教学任务繁重;学习者方面,一是学习动机不强烈,汉语掌握情况不佳,二是汉语喜爱程度不高,继续学习汉语比例少;师资队伍方面,一是汉语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接受培训较少,二是本土汉语教师比例低,中国汉语教师工资少;教学情况方面,一是教材满意度低,复印抄写教材现象普遍,二是教学大纲不适用,汉语教学不系统;汉语传播模式方面,则是孔子学院主导,市场化程度不高。
在借鉴英、日、韩外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促进泰国红统府中小学汉语教学的五点建议,希望在帮助解决泰国红统府中小学汉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同时,为促进泰国汉语教学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一、调整汉语课程设置,确保汉语教学质量
红统府中小学虽然普遍开设汉语课,但是汉语课程设置不合理。一方面,大部分汉语必修课和选修课每周仅有1到2节,这类课程仅能教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无法保证系统的汉语学习。另一方面,超过一半的汉语教师教授10个及以上班级,超过1/4的汉语教师周课时量在20节及以上,汉语教师教授班级数量和周课时普遍偏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汉语教学质量不佳。
为此,应对红统府中小学的汉语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一方面,适当提高汉语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周课时量,建议达到每周3至4节,这也是英语必修课的平均周课时量。另一方面,合理控制汉语教师教授班级的数量和周课时量。教授过多班级,教师无法与每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而繁多的周课时量让教师无法保证每节课的上课质量,这些因素自然会影响学生学习汉语的效果。因此,要控制汉语教师教授的班级数量和周课时量,建议汉语教师教授班级控制在10个以内,周课时量需要规定不超过20节。合理的课程设置是确保汉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汉语喜爱程度
在学习动机上,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较之于英、日、韩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动机显得不够强烈。为此,应多渠道激发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升,为此要让更多泰国学生认识到汉语学习对未来就业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型动机。中国现代潮流文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泰国,鹿晗、吴亦凡等中国现代潮流明星在泰国拥有相当可观的人气,而近些年的国产电影,如《大圣归来》、《捉妖记》等,在泰国都有着非常不错的口碑。因此,除了让泰国学生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之外,还要让更多泰国学生了解感受中国现代文化,激发其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提升学习汉语的融入型动机。
此外,汉语学习者对汉语的喜爱程度明显低于日语学习者对日语的喜爱程度,在表示不喜欢汉语的原因中,认为汉语难学,尤其是汉字难学,成了学生不喜欢汉语的最主要原因。针对汉字难的问题,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汉字教学不但不能回避,反而应该直面,帮助学生克服汉字难的问题。手机和平板电脑在泰国学生中的普及程度很高,在这一背景下尝试采用智能电子产品“拼打”识字这一教学方法,或许能成为突破泰国学生汉字难这一问题的关键。已有研究表明,“拼打识字”教学相对于传统汉字教学,有着更好的汉字教学效果(陈勇,2016)。汉字难这一问题如果能够突破,势必就会有更多泰国学生喜欢汉语,而选择继续学习深造汉语的人数比例也会相应增加。
三、提升汉语教师专业化、本土化水平,提高中国教师待遇
汉语教师是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就目前泰国红统府中小学汉语教师的整体水平看,无论在学历、教学经验、语言水平测试通过比例,还是在教学培训次数上,英语教师都远胜过汉语教师。汉语教师的专业水平亟待提升,具体有以下几点措施:1.鼓励汉语教师继续学习深造,提高汉语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2.加強新老汉语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鼓励“以老带新”,促进汉语教学经验的分享。3.鼓励更多汉语教师通过汉语能力考试,除了传统的HSK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国汉办近年推出的国际汉语教师证书应成为泰国汉语教师考试的选择。4.增加汉语教师每学期的培训次数,促进教师汉语教学技能的提升,并对中国籍汉语教师进行基本课堂教学用语的泰语培训。
除此之外,泰国汉语教师的本土化比例也有待增加。泰国本土汉语教师是泰国汉语教学最稳定的力量,但是目前泰国本土汉语教师所占比例远低于泰国本土英语和本土日语教师所占的比例。超过半数的汉语教师来自中国,这一情况不利于泰国汉语教学的稳定发展。泰国应加快汉语教师的本土化进程,培养出更多专业的本土汉语教师,使泰国本土汉语教师与中国汉语教师的人数比保持在2:1,这是目前泰国本土英语、日语教师与外籍英语、日语教师所占的比例。有学者在研究中表示,泰籍汉语教师与中国汉语教师“呈2:1的比例是比较理想的状态”(王宇轩,2008)。此外,提高中国汉语教师的工资待遇,有利于红统府中小学汉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汉语教师工资遍低,甚至不足外籍英语教师收入的一半,这一现状难以令人满意。
四、编写泰国本土化汉语教材,研发泰国汉语教学大纲
尽管目前可供选择使用的汉语教材种类繁多,但是在汉、英、日、韩外语教师中,汉语教师对教材的满意程度最低,汉语教师反映教材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学内容与泰国不贴切。编写一套或数套本土化程度高的泰国汉语教材,需要中国和泰国方面的共同努力。同时,泰国方面要对学校复印抄写汉语教材的现象加强管理,减少乃至杜绝复印抄写汉语课本的情况,无论对教材的编写还是学生学习汉语,都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研发泰国汉语教学大纲,是泰国汉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调查显示,仅有22.7%的汉语教师会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汉语教学,大部分汉语教师仅仅根据学生兴趣和课本编排顺序进行汉语教学,自然导致汉语教学不系统。各阶段汉语教学缺乏衔接,初高中乃至小学的教学内容存在重复交叉,汉语教学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都是由于缺乏合适的汉语教学大纲。泰国汉语教学大纲的研发,除了可以参考其他国家的教学大纲,如《国际汉语能力标准》、《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等,最重要的是制定汉语教学大纲要符合汉语教学自身的特点。现阶段,已有泰国本土学者开始尝试建构符合泰国实际的汉语教学大纲,如中央民族大学的潘素英博士(2011)(泰)在其博士论文《泰国中小学汉语课程大纲研究》中制定了一套符合泰国汉语教学特点的汉语课程大纲。尽管该汉语课程大纲并不尽善尽美,却能为研发泰国汉语教学大纲提供参考,这一研究成果需要引起泰国方面的重视与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在编写泰国汉语教材和研发教学大纲的过程中,中国应该持有“有限责任”的态度。在研发和编写过程中,中国可以适当为泰国提供必要的帮助,但是泰国方面在这一过程中应该起着主导作用。“中国没有责任也没有能力把各国汉语教学的责任都承包下来”(吴应辉,2015)。
五、汉语传播市场化,鼓励民间参与
目前不少孔子学院收支不平衡。一些孔子学院在进行全盘免费式教学,存在吃力不讨好的现象。反观之韩国的世宗学堂、德国的歌德学院等,都在进行的是有偿的语言教学,并且每年都能吸引大量语言学习者。汉语的国际传播需要融入市场,逐渐从全盘免费到有偿收费转换,增强孔子学院的造血能力,让孔院达到收支平衡乃至有所结余。
除此之外,汉语传播还需要鼓励民间广泛参与。中国近年来通过中介机构派往泰国的汉语教师人数有所增加,但相对于欧美英语教师通过中介机构派出的比例仍然远远不够。汉语传播需要鼓励更多的中介机构加入到汉语国际推广队伍当中。除了中介机构之外,中国方面需要鼓励民间组织参与汉语国际传播。日本凭借国际交流基金会这样的政府主导、民间参与的机构,以及其他一些民间公益组织,在世界范围内一度掀起日语学习的热潮,这些民间组织对日语的海外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的汉语传播需要改變孔子学院“一家独大”的传播模式,鼓励更多民间组织参与到汉语国际传播队伍当中,发挥民间组织对汉语传播的独特作用,走汉语传播多元化道路,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勇.“拼打”识字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基于智能电子产品的零起点汉字教学[J].汉语学习,2016(01).
[2]潘素英.泰国中小学汉语课程大纲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3]谭晓健.泰国多元化外语教育的演变、特征及其走向[J].东南亚纵横,2015(02):63-68.
[4]王宇轩.泰国中小学华文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暨南大学文华学院学报,2008(04):12.
[5]吴应辉.汉语国际传播事业新常态特征及发展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15(04):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