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莉
【摘要】 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学生的兴奋点。所以,新课改下新课堂创建的关键就在于教师是否能把握和引导学生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从而让学生享受课堂学习。
【关键词】 启发和点拨 兴趣 引导新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5-047-01
0
课堂是学校中最普遍、最常态、最基本的细胞,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面对“增肥”了的教材,一线教师们在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应用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那么,真正的有效教学又是源于什么呢?新课堂的创建又基于什么起点去把握呢?如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和兴奋点就成为了创建新课堂、促进有效教学的重点,本文力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
一、什么是新课堂
新课堂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而只有课堂效率的最大化、效益的最优化,二者和谐统一,“新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新课堂”可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了、思维了,新课堂也就成功了。
毋庸置疑,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有效活动才是有效教学、新课堂创建的关键。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活动(思维的活动),一切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学生的兴奋点,积极主动的兴趣因素就成了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核心因素。换句话说,学生“厌学了”,一切免谈。
二、教师在新课堂中发挥的作用
教师的作用在于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方法得当,“火势”越“旺”,学生学习兴趣高昂,主动积极学习,学习效果就好,即教学效果就会更好。教师要以自身的榜样作用,教法得当,组织好课堂,激励到位,关注鼓励学生,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才能点燃星星之火,得到燎原之势。
三、新课堂实施策略
1.课堂的艺术
有效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授课要讲究艺术,教师要积极钻研、改进教法,科学地因材施教,方法得当就会事半功倍。不要局限于授课模式、学科模式、一课一时等,课下教师之间要积极交流心得,总结教法,充分准备,课堂上要兴趣引导,机智应变,沉着实施,以博大的爱心、雄厚的知识、冷静的头脑、巧妙的方法艺术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从而获得有效课堂。
2.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要做到情感互动、知识互动。要鼓励所有学生回答教师提问,不论成绩好坏,无论对错都该对学生的积极思考给予鼓励;不偏爱“好学生”,使所有学生产生愉悦的心境,快乐、有兴趣地学习。
3.要设计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体现于知识的集中思维,还有时体现于知识的发散思维。无论前者还是后者,新课堂渴望更多精彩的问答是从学生的嘴里说出来的,而不是一味地由老师自问自答。很可能,经过引导,学生仍然不能知道,但是,经过了引导和没有经过引导,在学生的脑子里留下的痕迹是很不一样的,因为,学生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哪怕一分钟,都是有效的。
4.倾听学生的观点,做好必要拓展
对学生所提观点要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针对其观点正确的部分给予肯定赞扬,不完善或不正确的部分则通过引导让其自身和全体同学自我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涉及与本课有联系的“课外知识”,要做好拓展延伸,留好“余地”,决不可因为某生“跑题”了就“一棒子打死”。让学生找到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感,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兴奋点,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状态。
5.教师语言魅力
伴随着教师的启发和点拨甚至必要的讲解,做到游刃有余,才是实现新课堂的启发的关键。教师要能旁征博引、左右逢源、妙语连珠、机智答辩,依据教材所提供的“机遇”作为启发想象力的发散点,引导学生多思维,帮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探索,让他们“思维”活跃起来,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生活实际的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間,得到积极思维的效果。
实践告诉我们,从学生学习吸收知识的规律出发,充分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充满信心、积极向上、富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发展要求,打造真正的新课堂。
总之,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课堂之上是遍地开“花”,课堂之末是“花”开惊艳。学生能快乐地学、轻松地学,思维开“花”了,课堂有效教学也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