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籍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应用能力归因调查与应用研究
——以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为例

2017-07-18 12:03敏,贾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信息 2017年2期
关键词:预科归因少数民族

张 敏,贾 敏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66)



新疆籍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应用能力归因调查与应用研究
——以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为例

张 敏,贾 敏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66)

归因理论自从被海德提出以来,逐渐应用并扩展,经由纳德·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归因理论和习得无助归因理论的完善,更加凸显归因理论的指导意义。新疆的发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全局工作。少数民族预科院校新疆籍少数民族预科生的预科汉语教学起着其他层面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归因理论,教师对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做出正确的、积极的归因,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他们对自己的学,能做正确、积极的归因,探索预科汉语教学的新途径,从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能力;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理论。所谓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通过知觉、思维、推理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推断其产生原因的认知活动。归因总是与“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具有认知性、针对性和后续性等特点。而归因理论,就是关于人们如何解释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它侧重于研究人的行为受到激励原因。最早对归因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海德,他认为人类有两类需要,即对周围世界进行理解和控制的需要。他认为通过分析可得知人们行动的原因,并可预知他人如何行动。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从产生成败的原因中确定几种可觉察的主要原因,分析原因的构成成分,并探讨它们与行为和情绪的关系。韦纳提出了归因的三个基本成分,即部位(内部对外部)、稳定性(稳定对不稳定)和控制性(可控制性对不可控制)。据此韦纳创立了归因的三因素模式——部位×稳定性×控制性。用这三个成分可构成8种不同原因成分的分类组合。从这里可以找出归因与行为及情感相互作用的规律。韦纳发现原因的稳定性影响着人们的期望,原因的部位和控制性影响人的情感。学生成就结果的归因基本上有四种:即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机遇。他们在部位上和稳定性上是不同的。韦纳的归因理论要求归因时不仅从行为上进行分析,而且从认知情感和人际关系中来分析。班杜拉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感受,即对自身能力的主观判断。斯里格曼的习得无助归因理论认为当个体对消极事件的无能为力具有弥散性,能够扩散到新的情景中去。习得无助概念提出以后,很快便引起人们的兴趣,并用以研究人类的类似行为。他认为消极行为事件或结果本身并不一定产生习得无助感,只有当这种事件或结果被个体知觉为自己难以控制的时候,人才会产生无助感。心理学家阿布拉姆森认为归因产生于三维度:稳定性、部位、整体性。如果一个人将不可控制的消极事件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普遍的因素,那么习得无助现象就会出现,自我评价就会降低,动机也减弱到最低水平。如果人们在经历消极事件后将其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的、不普遍的因素,就不会出现习得无助现象,不足以降低人们的自我评价和弱化人们的动机,甚至还会强化随后行为的动机。也就是说,对消极事件归因的稳定性、部位、整体性一起决定了习得无助感的产生和随后的行为动机。归因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人类复杂行为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归因研究成果为改变少数民族同学的汉语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

1 研究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腹地,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新疆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对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对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障国家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

新疆要发展,民族地区要繁荣,必须培养出更多的少数民族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培养紧靠民族语言是不可能实现的。 新疆既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也是一个移民地区。在全疆日常生活中,少数民族用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柯尔克孜语等进行交谈,少数民族预科院校的新疆籍学生来自全疆各地,他们的汉语水平参差不同,而预科汉语教学起着其他层面的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少数民族学生在充分了解自己的需求之后,有强烈的愿望,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面对学习中出现的困难,他们也会积极克服。教师通过研究归因理论,能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找到突破学生汉语学习瓶颈的办法。

2 研究背景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于2012年9月开始招收新疆籍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现有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 315人,学制有一年制和二年制。新疆预科二年制预科学生指的是民考民的新疆籍预科生,即考生在高考时使用本民族语言的试卷。他们汉语基础薄弱,汉语表达能力差,汉语写作水平亟待加强。从生源地分析,来自汉族人口多的县市或兵团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由于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接触到汉族人,用汉语的机会也多,他们对汉语水平比较高,如来自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哈密市等地区的学生。另外,重点旅游城市,如吐鲁番少数民族人口总数虽然超过汉族,但由于旅游的拉动,少数民族汉语水平也相对较好。而少数民族人口占比例较大的南疆县市,虽然从小学就开设了汉语课,但是由于课外使用较少,学生仍然无法在生活中活学活用,这与内地学生学的“哑巴英语”类似。

目前,学生处于为大学学习生活准备阶段,许多同学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薄弱的基础,导致他们有严重心理障碍。从心理学角度看,进步小的同学遇到了一些自我无法克服的障碍,产生了一定的消极情绪,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伤害。 对预科学校的老师来说,查找学生产生心灰意冷的情绪及影响学习行为的原因,为学生学习汉语提供依据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3 调查设计

3.1 调查对象

选取调查研究涉及的学生,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预科学生315人,分一年制文科、一年制理科、民考民二年制三个层面的学生。

表1问卷学生的基本情况

3.2 调查工具

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调查问卷法和访问法。文献研究涉及《全国少数民族预科教学大纲》、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相关文件以及国内类似课题研究、相关期刊、著作及网络文章等。黑龙江民族预科学生学习汉语情况问卷设计了20个问题,由4个调查维度构成:民族预科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和态度、民族预科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合理整合教学资源、汉语教学改革开展情况和开展效果。同时,问卷设计了一个开放式问题,题目是“你在学习过程中对提升自己汉语能力有何建议?”访谈法主要抽取50名学生进行面谈,并进一步了解有关问卷后更深层次、更详细的原因。

3.3 数据处理

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15份,收回有效问卷301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5.5%。对调查的数据运用Excel2007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并以百分制的形式计算数据。

表2 归因策略使用情况

表4 资源策略使用情况

4 结果分析及对策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由于调控、交际、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会无意中形成自己学习汉语的习惯。虽然学生在汉语学习方面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但是还受一些外在的因素的限制。学生对汉语学习失败经历的反应有个别差异,有些学生表现出一种“把握定向”,他们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尤其是努力不够,因此在以后的任务中能坚持更久且取得更好的成绩;相反,还有一些学生表现出一种“无助定向”,在失败面前放弃努力。在预科学习阶段,自主性动机基本保持一种平稳的发展趋势。在不同的维度上,其发展变化趋势和水平各不相同。从整体上看,学生在业余时间的汉语使用是关键。这是因为学生在当前的学习状态下,尽管有了一定的志向,也会适当选择一些较难且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但在行为的主动性和坚持性等方面还不够。他们的学习动力更多的来自外部压力,而不是内在的自主性动力。为了减少学生产生“无助感”,教师要注意自己教学的方式方法,留意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要及早发现个别学生表现出的一些不好的苗头;避免就事论事,对学生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尤其在学生遭受挫折之后,要仔细帮助他们分析出现的问题,找出失败的原因,不能一味地批评,避免产生 “失败定向”。

4.1 建立新的教学模式

教师打破以往的按照教材遵循授课计划推进的常规式教学模式,通过结合学生实际,探索适宜学生学习汉语应用能力的教学思路。思考如何教会学生用字正腔圆的语音语调,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表达思想情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依靠课堂,同时还需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加大汉语学习的力度,通过师生建立微信进行语音学习,通过早晚自习的朗读,最大化地实现汉语水平的全面提升。把汉语朗读分为三个境界,初次朗读加强语感训练,达到普通话的能力要求,实现汉语学习的“第一重境界”;二轮朗读找到思考题的答案,以朗读指导阅读,实现语文学习的“第二重境界”;再次朗读,找到好的词语、句子并形成积累笔记,为写作准备素材,实现语文学习的“第三重境界”,最终能够在MHK(三级)(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考试中顺利通过。

4.1.1 精读教学模式

《汉语精读》是为较低汉语水平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是培养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所具备的基本汉语阅读能力的重要工具。培养学生用大量的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和归纳、总结必要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经过两年的学习,使他们达到用汉语授课的普通高校的学习要求。

4.1.2 阅读教学模式

通过考核了解学生对汉语阅读课程的学习掌握情况,重在考察学生认读能力和初步的背诵能力,把好音准关,使学生掌握牢固的汉语阅读知识,为将来顺利进入大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阅读课是语言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的就是培养提高汉语书面语的阅读综合能力。通过反复阅读及思考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4.1.3 口语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整体教学框架,主要研究初中级汉 语口语课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运用交际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大量设置情景,通过真实的生活情景,培养 学生的语感,在实际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汉语口语课的教学模式非常重要,语音,语法、语速每个教学环节之间都密切联系,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既要考虑教材内容,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

汉语口语学习仅靠课堂的有限时间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我们知道,语言学习需要大量时间耳濡目染,并且经常练习,才能有所进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采取“课上课下兼顾,老师学生参与”的口语学习过程。课上,要求老师精讲多练,把学习普通话的注意要点讲解清楚,更多要求学习练习。老师学生参与。教师在课堂带动学生,课下由教师担任的省内预科生组成的志愿小分队帮助新疆学生,他们一起活动、一起逛街、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仅学习了口语,还加强了各民族同学之间的团结,可谓一举两得。

4.1.4 写作教学模式

听说读写是语言学习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按照MHK三级对于写作方面的要求作文的题材是记叙文、议论文内容通常是读后感、看图写、续写等。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尝试从日记、周记、读后感等训练,逐步向目标靠近。循序渐进的达到既定目标。

4.2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动机越明确,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如:民族预科2015级26班的帕丽扎提同学,在与这个学生的接触中了解到她想考取普通话等级证书,因此她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余时间都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遇到汉语学习相关问题请老师指导,她的汉语水平明显提高。通过这个学生,我们认为,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效果显著。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应采用生动具体的、富有感染性的且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与个性特征的教育方式,从而使教育的要求转化为个人的学习动机。

4.3 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一个人进行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因素,学习动力不足或不正确将会导致大学生学习态度消极,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下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非是固定的,它会随时间的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4.4 建立正确的评价机制

给予评价和表扬鼓励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如课堂的参与,即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使得学生获得锻炼。

4.5 学习策略的培养

4.5.1 课上的引领

“每周一首诗歌,每课3-4个四字成语以此加强学生的记忆。主要围绕古代诗词,成语故事进行学习,这既是补齐文学鉴赏的短板,同时也是文化的传承。

4.5.2 志愿者的“一对一”助学

2014年开始,黑龙江民族职业院的少数内地预科生帮助本班新疆预科生学习汉语 ,不仅帮助他们学习汉语,还帮助他们学习英语等其他科目。汉语学习,仅靠课上远远不够,我们借助校园志愿者资源优势,发挥志愿者的作用。自2014年开始在省内预科生中选取志愿者,采取“一帮一”助学志愿活动。通过结对子的方式,促进新疆预科生的汉语学习,效果显著。

4.5.3 自主学习

学习的根本出路是学会自主学习,摆脱教师的拐棍。在教学中,教会学生举一反三,逐步积累,实现自主学习的最终目标。这其中既要掌握学习方法,还要明确学习目标,二者兼而有之,才能实现自主学习的最终目标,真正实现对学生的“放飞”。

5 结语

通过研究我们知道,学生学习汉语需要对许多信息进行加工、整合,然而影响他们行为或事件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而且常常是不明确的,再加上归因个体的特点、生活环境等都不相同,因此理解和解释的过程也很复杂。心理学家们虽然通过大量研究,提出了多种多样的理论和模型,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种归因理论能够很好地说明人类所有的归因现象。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尊心受到伤害,可能出现颓废、沮丧等情感体验,这对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认为是“我没有努力”,他只要意识到了这个原因,在今后的学习中不再贪玩,并且比从前倍加努力地学习,反而对他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可见,对同一结果,人们会做出不同的归因,并会直接影响他们随后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教师的行为是学生知觉的重要的来源,他们可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各种手段或途径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归因训练。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对学生的归因训练或引导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或手段来实现,例如口头要求、指导、强化、言语反馈、直接指出原因等。

随着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与其他民族同学的交往和社会经验的丰富,他们的自我监控能力逐步由“一般”的好奇心,普遍的求知欲变得越来越有目的性和社会方向性,这种变化使学习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更明确,也可以因此把学习组织得更有意义,学习情景也能因此而变得更持久;另一方面,如果外部动机在显著增强的同时,内在的学习动机却在显著地减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的情感因素越来越少,这必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使生动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苍白的积累知识的过程,这种情况不仅对学生的认知活动产生消极的影响,还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形成产生消极的影响。 通过自我监控能力与归因问题的研究,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帮助学生对自己经历过的事件进行正确的归因,尽可能地把成功归因于稳定的可控的因素,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避免无助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教师都应该明确地意识到学生对汉语成败的原因知觉在决定其行为上的重要性,并了解自己对学生原因知觉的重要影响,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意识地利用归因研究的有关发现去影响学生的行为。

[1]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张学民,林崇德,申继亮,郭德俊.动机定向、成就归因、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研究综述[J].教育科学研究,2007,3.

[3]陈玉梅,郭双元,高和平.当代三大归因理论对教育地启示[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5.

[4]韩仁生.韦纳的归因训练理论模式及其实施[J].齐鲁学刊,2003,172(1).

[5]张爱卿.归因理论研究的新进展[J].教育科心理研究,2003.

[6]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7]向海英.成就动机归因理论与成就教学改革[G],2003.

[8]董奇.论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

[责任编辑 李顺子]

小知识·学术论文的六大要素之一·篇幅适中

如果用学术期刊编辑的眼光看,一篇合格的学术论文,是就某个学科的某个问题的研究成果而撰写的。它有点像研究生的课程论文,也有点像为了表达研究某个专门问题的新收获而或为参加某个会议而做的专题论文。其主题鲜明单一,内容真实扎实;论证严密,结构严谨;语言规范,富有个性;体例符合刊物要求,特别重要的是篇幅不大,五六千字,长也不过七八千字,最适合期刊发表。学术期刊的编辑,就喜欢这样的论文。通俗一点儿说,我们做了什么研究,研究中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收获,把它如实记下来,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就成为一篇合格的、编辑们喜欢的论文。

2017-03-28

张敏,1970-,女,黑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族预科部党总支书记、教授,大学英语教学、英美文化研究; 贾敏,1962-,女,黑龙江哈尔滨市人,副教授,大学民族预科语文教学、现代女性作家作品研究。

猜你喜欢
预科归因少数民族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跟踪导练(二)(6)
分部积分法在少数民族预科理工类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新疆高校“后预科时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