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梅,刘丽君,王伟琳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66)
黑龙江地区满族剪纸及靺鞨绣非遗传承的创新创业现状调研报告
王宗梅,刘丽君,王伟琳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66)
在各行业向中国制造2025进发的大背景下,通过调查数据分析黑龙江地区满族剪纸、靺鞨绣非遗传承人群的创新创业现状,研究黑龙江地区的民间非遗手工艺人如何进行个性化传承、如何靠手艺脱贫、如何带动少数民族聚集区的贫困人口共同致富,从而得到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开拓性工作方法,为龙江地区经济发展助力。我们开展了民族手工艺传承与发展脱贫情况的专题调查研究,本次调查采用国际通用的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观察调查等方法,对黑龙江地区满族剪纸传承人群进行了调研,得到了有价值的结论。为研究未来非遗手工艺的传承、衍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非遗传承;创新创业;中国制作2025;满族剪纸;牡丹江靺鞨绣;衍生
中国民间手工艺经数年传承至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黑龙江省是满族先世的发源地之一,他们主要聚集在黑龙江版图的牡丹江、宁安、海林、林口、东宁、穆棱、密山、尚志、延寿、方正一带。独具地域特色的黑龙江满族剪纸与其他剪纸有所不同,它融合了中原剪纸以及少数民族剪纸艺术,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具有南方剪纸的细腻、精致,同时也有粗犷、豪放的特点。黑龙江“渤海靺鞨绣”是满族刺绣的一种,是靺鞨、女真、满族刺绣的民间艺术,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它把东北独特的山地文化与传统的东北三角针技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传递出一种粗犷豪放的艺术特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在各行业向中国制造2025进发的大背景下,研究黑龙江地区的民间非遗手工艺人,如何进行个性化传承、如何靠手艺脱贫、如何带动少数民族聚集区的贫困人口共同致富,不仅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地域、不同民族背景下的特征,更能让人们科学认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制作下的今天去个性化发展。
1.1 了解黑龙江手工艺的生存发展现状
通过对手工艺传承人群的调查,剥析传统手工艺的生产加工方式、价值模式在黑龙江贫困地区的生存现状,揭示传统手工业带动部分人群致富的可行性。
1.2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黑龙江地区代代相传的特点
黑龙江地区的满族剪纸艺术及龙江“渤海靺鞨绣”是黑土地上广大少数民族智慧、淳朴生活的真实写照,了解民族手工艺品的装饰性和审美娱乐性及其代代相传的特点,从而对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代社会、极大地强化和纯化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从而进行个性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实践指导。
1.3 了解黑龙江地区满族剪纸、靺鞨绣产业现状、从业人员构成
通过开展调研,认真研究如何依托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来帮助黑龙江地区的贫困人口脱贫,从挖掘与开发民族文化资源的角度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1.4 了解阻碍黑龙江非遗技艺传承与发展的因素
通过开展调查,了解哪些因素是束缚黑龙江非遗技艺传承与发展的因素,如何突破这些制约因素,如何利用非遗传承人的交流机会进行调研、为传承人的“增学养、拓眼界”的培训提供实践支持,从而更好地进行非遗项目的市场化运作和传承发展。
2.1 调研对象
(1)对参加“2016年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黑龙江剪纸技艺普及培训班学员,进行实名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接受调查共47人:他们分别来自齐齐哈尔、林甸、海伦、兰西、方正、五大连池、北安、安达、勃利等地。
(2)一对一访谈,对北方民俗剪纸省级非遗传承人刘延山、北安嬷嬷人剪纸传承人郭昕进行专访。
(3)深入牡丹江地区,对满族民间传统刺绣渤海靺鞨绣(国家级非遗项目)和林口县满族蚕翼绣(省级非遗项目)走访。
2.2 调研方法
2.2.1 调查问卷法
问卷经预试、反复修改后设计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发出问卷47份,收回问卷47份,有效问卷45份,采用问卷记名方式,1小时完成问卷填报。
2.2.2 访谈法
通过一对一谈话形式获取信息,共随机抽取愿意接受访谈的两位传承人进行一对一访谈,初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民间手工艺的运用与传承的困境和价值。
2.2.3 观察法
2016年7月12、13日调研人员深入牡丹江、海林、安达开展实地调研工作。这是继3月20日至4月21日开展刺绣培训班后的首次学员回访,地点选在了比较典型的牡丹江地区,该地区有满族民间传统刺绣渤海靺鞨绣(国家级非遗项目)和林口县满族蚕翼绣(省级非遗项目)。
以上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2.3 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2003进行分析和统计。
3.1 普遍认为民族传统手工技能与运用生存困难
在对已经掌握非遗手工技艺的27人进行目前手工技能发展存续现状的调查中,56%的人认为民族传统手工技能和运用存续困难。(见图表1)
图表1
3.2 民族手工艺已经给少数人带来益处与不菲收入
调查发现,手工艺人中少数人已经开始进行规模化的创业,接近半数的人已经靠民族手工艺取得不同层次的收入。这方面的数量虽然不算大,但已经有一部分人,这说明靠手工艺传承与发展来脱贫致富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见图表2)
图表2
3.3 靠技艺创造财富是每个手工艺人的梦想
被调查人的43人中,39人选择了希望利用掌握的民族手工艺技能来创造财富,说明90%的人希望利用掌握的民族手工艺来改善经济生活,实现脱贫致富。
3.4 兴趣与爱好是传承手工艺的先决条件
调查人都是因为喜欢与爱好选择进行手工艺的学习与应用。他们对手工艺品、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见图表3)
图表3
3.5 陶冶情操、美化生活、憧憬创业悄然成风
大部分民间手工艺人都把陶冶情操、美化生活、兴趣爱好作为步入民间手工行业的第一要素,当社会需求与手工艺术品的价值量增加时,利用劳动创造价值的人越来越多。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一的手工艺传承人已经投身到商业大潮中,创业逐渐悄然成风。(见图表4)
图表4
3.6 传承人群的年龄、性别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传承人中,女性比例远高于男性,在对于年龄这一项调查中,30岁以下的传承人非常少。(见图表5)
图表5
3.7 多数民族技艺非遗传承人存在创业顾虑
调查发现,在兴趣、爱好、责任的基础上,更多人希望靠手艺来为家庭创造经济收入,贫困人群有着更迫切地愿望。但是,多数民族技艺非遗传承人存在创业顾虑,他们的顾虑来自创业资金的压力、来自政府政策是否扶持、技术条件的欠缺等等。(见图表6)
图表6
3.8 品牌宣传是阻碍黑龙江地区非遗技艺传承发展因素
在对非遗传承人访谈中,郭昕指出“由于很多地方重申报,轻保护,宣传力度不够,推广难”;刘延山谈到“没有品牌与定位,宣传不到位,失去很多发展机会,切实正视族手工艺发展问题、想出应对措施是当务之急”。从传承人的切身体会中可以看出,品牌宣传是阻碍黑龙江地区非遗技艺传承发展因素。
3.9 采取传、帮、带的方式是帮扶地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2016年8月2、3日,调研组深入黑龙江海伦地区开展调研工作,结合课题《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精准脱贫的路径研究》,探寻民族贫困地区的文化资源特色,选择的帮扶重点,通过走访发现黑龙江地区需要尽快形成地域特征的集团化、产业化的手工艺产业,扩大影响力、形成黑土地特有的民族文化艺术的品牌效应。
4.1 培养一批手工艺能手、带头人和经纪人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选定培养带头人来帮扶带动周围贫困人群作为突破口,带动部分人群脱贫致富。黑龙江地区靠手工艺增收效果并不明显,比较分散,如果能制定技术标准,利用农闲或业余时间,开展技能培训,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民族传统手工艺生产活动,实现增收致富,带动家庭作坊及个体生产型向产业化转变。
4.2 将传统手工与现代需求相结合
黑龙江地区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产业近年来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其总体规模、带动能力与黑龙江旅游大区的地位仍有很大差距,产销衔接,拓能市场,把黑龙江地区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产业首先与当地市场需求相结合,然后再瞄准省外、国外及不断攀升的旅游市场、家居市场等。
4.3 进行龙江地区手工艺商标注册
民间手工艺品缺乏注册商标,组织不多,品牌商标意识不强,多数属于家庭式分散生产,呈现小、散、乱的局面,调动部门和社会团体参与支持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发展和保护工作,统一的协调管理系统的资金整合、政策扶持措施、科学的产业规划,形成发展合力。
4.4 加强各级宣传,建立品牌意识
关心支持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还没有真正把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作为一个产业来定位和发展,市场宣传程度较低,加强各级宣传,着手构建品牌效应,品牌的积淀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耐心与耐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持续的宣传至关重要。
4.5 加强培训力度,让技艺传承后继有人
由于部分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制作技艺要求高,而学习时间长,初期待遇低,对许多年轻人缺乏吸引力,加之许多传承人不愿将技术轻易传授给他人,部分民族民间手工艺已濒临失传。针对这一现象建议高校参与开展集中培训,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理论与实际脱节问题,提高培训质量,使学员们尽快达到从业要求。
4.6 进行特色创新,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
黑龙江靺鞨绣产业在创新创业方面为其他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典范作用,通过走访,我们发现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的靺鞨绣产业采取“分散生产、集中销售”的模式,让众多生产加工技术力量薄弱、品种单一、生产效率低、包装简陋的手工艺人们,抱团取暖,不仅解决了那些只能在本民族地区销售、从业人员收入水平不高的问题,也解决了机制工艺品对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产业的冲击问题。因此,探索进行特色创新、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 崔一华]
小知识·学术论文的七个要点之一·设计
设计是在学术论文选题确定之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并计划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顺利进行。论文设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专业设计:是根据选题的需要及现有的技术条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2)统计学设计:是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所提出的统计学处理方案,这种设计对含有实验对比样本的论文尤为重要;(3)设计:是为拟定提纲与执笔所考虑的初步方案。总之,设计是科研和论文的蓝图,没有“蓝图”就无法工作。
2016-12-28
王宗梅,1972-,女,哈尔滨人,系主任,主任编辑,传播与策划、非遗文化研究;刘丽君,1968-,女,哈尔滨人,教研室主任,高级网络策划师,传播与策划研究;王伟琳,1978-,女,哈尔滨人,宣传统战部干事,记者,传播与策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