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研企“1+1+1”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乳品分析专业分析化学实践教学研究

2017-07-18 12:03姜旭德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信息 2017年2期
关键词:分析化学乳品课题

姜旭德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66)



校研企“1+1+1”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乳品分析专业分析化学实践教学研究

姜旭德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66)

本课题研究了在学校、研究机构、企业相结合即“1+1+1”人才培养模式下,乳品分析专业分析化学实践教学,采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将分析化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的实践和理论教学内容按照乳品企业生产实际任务进行任务划分,学习内容与乳品企业生产密切联系。研究乳品企业生产工作任务与分析化学知识体系相结合,开发以乳品生产实际为载体,以分析化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为内容的教学任务体系,探索学生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和教学模式下学习的方法,考察其学习的效果和实用性,对新的教学模式下所体现的在分析化学实践课程中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进行科学评价。

分组交流与讨论;任务驱动;指导作用;考核评价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伟大进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合作、加强建设,加快提升整体发展水平,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本课题以分析化学实践教学的问题,驱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参与讨论,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实践操作学习。该研究强调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结合前一年的乳品研究机构实训的工作内容,通过老师指导,分组进行交流与讨论,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机会,激励学生不断进取,而且还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与反思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协作精神,以实训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对学习行为做出调整、改进和完善,从而达到理论和技术的提高。同时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为老师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提供了方向,为分析化学实践课的质量提高提供了契机,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供方向。校研企“1+1+1”人才培养模式为这种任务驱动式的实践教学模式提供了基础和保证。

1 课题研究的问题

1.1 理论方面

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分析化学课堂教学形式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形成的关系。

1.2 实践方面

以分析化学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习实训内容,对实践内容进行任务划分,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与实验操作,构建学生自主运用理论内容进行食品分析实验的教学策略。

1.3 评价方面

以理论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切入点进行多方面、多种形式的评价。

2 课题研究的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合作、加强建设,加快提升整体发展水平,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在教学实践中要贯彻新课程理念,必须改革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现代的交互式课堂,是师生互动的“网状结构”。师生、媒体、方法手段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活动,活动的参与程度和参与范围是交互式课堂的重要标志。现代课堂教学要全方位地认识学科教育功能,确定全面正确的教学目标,即知识的、能力的、品德的三维目标,也就是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

3 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以分析化学实践教学的问题,驱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参与讨论,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实践操作学习。以实训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对学习行为做出调整、改进和完善,从而达到理论、技术的提高。同时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为老师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提供了方向,为分析化学实践课的质量提高提供了契机,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供方向。

4 课题研究的意义

理论教学重视认知目标的达成,实践教学则注重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技术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是分析化学课堂教学关注的核心所在。实践教学不仅关注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目前许多的关于实践教学的研究往往针对于新课程理念的更新、设置实验内容的更新,在实践教学中真正把工作内容设置成实践任务的研究却很少。校研企“1+1+1”人才培养模式为这种任务驱动式的实践教学模式提供了基础和保证。

5 研究方法

本课题综合运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为主,并辅以调查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

5.1 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

努力构建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自主学习,创设让学生体验的分析化学课程设置的自主学习平台,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提高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从而达到学生素养的提高。

5.2 研究方法操作程序(图1)

图1

5.3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为课题前期准备和申报(2010.8-2010.9);

第二阶段为理论和实验规范操作学习(2010.9-2010.10);

第三阶段为实践操作时期(2010.10-2011.1);

第四阶段为全面总结时期(2010.12-2011.1)。

5.4 研究实施

5.4.1 学生对分析化学实践内容学习兴趣分析

以往教学中,学生通常对分析化学课程被动接受,很多同学认为分析化学是比较枯燥的学科,理论知识很难理解,课堂上主要是老师教授,学生缺少参与。但对于校研企“1+1+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已经在乳品研究机构实习实训一年,了解乳品分析过程中分析化学知识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大部分学生都会重视分析化学的学习。学生非常关注“怎么学”,注重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内容以及如何应用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验操作。教学内容不采用描述式文本的呈现方式,而运用具体实例组织教学内容,学生实训经验和生产生活中鲜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联想质疑、观察思考、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和回顾总结等活动来学习。

分析化学理论教学过程不再是纯机械的传授方式,不仅重视知识点的理解记忆,还要求学生能发现问题,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价值。同时,教材通过精心选定,有取舍的设计教学范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实践实例为依据,把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发挥教师教学的引导和启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4.2 实践教学方法的设置与功能

以工作内容和任务为基础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在实践教学实施前的理论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小组,既把学生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团体,让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讨论,通过协作或合作完成知识的探究和获取新知识。具体步骤(图2)

图2

学生的分析化学学习过程,是其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互统一的过程。要完成分析学习化学实践教学的任务,必须将分析化学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对于我们的学生已经在乳品研究机构参加过生产实践,对乳品分析的具体任务已经有了了解,把分析化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过程就会容易些。同时,学生在实训期间由于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持,在具体的实践工作过程中也会有许多疑问,因此在分析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也是解答这些问题的机会。

以“任务”为载体,以交流为平台来实现“过程与方法”化学教学目标的达成,主要通过以生产实践为单元设置实践课内容、为学生提供线索解决问题、提供问题交流的平台来实现。

5.4.3 实践内容的设置的使用策略

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分组讨论为我们提供了好平台。

采用自学探究,举一反三、实验探索、启发引导、合作交流、考核方式多样化等策略进行教学。

鼓励学生能够自己查阅资料或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思考、质疑,提高自学能力。

对于一些以学生知识探索为主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探究性问题以及与主题相关的学习资料,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解决相关的问题。同学在实训过程中主要是进行实际操作,对于实验理论及实验室所使用药品的配制没有充分的学习,在分析化学实验中同学们通过自己实际操作过的实验,结合分析化学所学的理论知识自己设计实验。

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而不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却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路径,并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

对于理论性较强,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内容,老师利用“交流与讨论”栏目给出启发式的引导。进行设计问题,提供线索这样让学生以问题为纲,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辅导者。

学生在一起合作交流学习,能够共享个人知识以及经验,学习小组可以提供更多的观点与经验,能够引发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就会主动地促进知识的建构并参与学习过程。

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传统的单一的考核方式往往会给学生带来压力,或者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题研究中,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如学生的出勤率、在交流讨论时的积极性、小组的协调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验操作动手能力、实验数据精确度以及理论考试综合成绩对学生进行考核,在考核过程中需要老师认真细致的观察总结并记录学生的每次课的表现。

6 课题研究的成效和发展

经过以上这些研究工作的开展,本阶段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6.1 提高了分析化学实践教学的质量

按课题进度组织4次实践技能测试。跟踪发现,以“任务驱动”栏目为切入点的实践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更有了与同学交流的机会,同时以“交流与讨论”为平台,培养了学生的提问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考核过程中,学生也消除了对考核的排斥情绪,对学生的成绩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4次实践技能的专项考试难度逐步提高,学生技能增强,凸显出该实践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的成功。但从选取的两个实验班来看,“任务驱动”式设计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充分利用了“交流与讨论”栏目功能,强调重视过程教学。在主动探究学习过程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交流与讨论”栏目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亲自寻找证据,得出结论。同时,“交流与讨论”栏目要求学生要有交流、合作的意识,要能够准确地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同伴,能够倾听和辨证地接受同伴的想法。因此,大大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为学生提供了新的视角来发现自己,提供新的平台来展示自己,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释放,提高了学习的效果。所以学生更喜欢轻松活跃的化学分析实验课,也充分体现了新的实践教学改革是成功的。

6.2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

以“任务驱动”栏目为切入点的交互式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更有了与同学交流的机会,同时以“交流与讨论”为平台,培养了学生的提问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经过课题研究,分析化学实践教学改革不仅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提高,学习主动性得到提高,还促进了理论课的学习和掌握。下面是分析化学两个平行班级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分析(图3、图4)。

09乳品工艺一班成绩分析

图3

班级人数39参加考试人数38最高分90.5平均分83.4最低分60通过率100%考试(查)成绩人数百分比%优秀(90~100分)411良好(80~89分)2668中等(70~79分)513及格(60~69分)38不及格(0~59分)00

图4

选取两个平行班做实验对象,目的在于研究实践教学改革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会产生怎样的不同推动作用。在课题实施阶段根据教师课堂反馈和学生成绩分析,表现出两个平行班的成绩很突出。

6.3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教学能力和各方面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课题组的老师在做与课题有关的论文、案例、说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7 分析讨论

7.1 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本研究开展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是在校研企“1+1+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研究,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被证实是符合现代高职教育改革方向,是遵循高职院校教育学规律的培养模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学生第一年在中心进行专业课学习,结合生产实训强化专业技能,第二年在学校进行分析化学实践课的学习,并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均以客观实际为基础。

7.2 本研究成果的价值

研究课题的选定从理论本身、理论与实际间、理论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种种矛盾的分析中入手,结合乳品行业对乳品工艺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大,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出现较大缺口的客观形势。在新形势下,人才需求的岗位类型发生了变化,乳品企业的职位需求主要集中在乳品工艺技术人员、乳品检验工、乳品制作工、乳品包装工、一线QC、基层管理人员、乳品加工设备操作工这几个岗位。其中,乳品制作工、检验工、基层管理人员、乳品加工设备操作工占了绝大部分,占到乳品行业需求总数的82%左右。这些岗位与分析化学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化学实践教学研究成为一个有意义、有创见的课题,所以选定的课题具有研究的迫切性、针对性,并体现该课题的创造性,学术性和应用价值。

本研究以校研企合作、工学结合,通过“1+1+1”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基于乳品企业加工与质量控制工作流程的课程体系,高水平“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研究分析化学实践教学的方法,为黑龙江省乳品企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出一定贡献。

7.3 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及整改措施

7.3.1 实验室不够,仪器设备不足,不能适应专业建设快速发展需要

由于学院面临新校区建设,在实习实训中心、实验室建设上,对本专业的设备投资将在2011年建成。导致本专业目前实验室不够用,实验室较拥挤,无法增添仪器设备,造成仪器设备不足。

整改措施:学院规划投资4000万元建设8000平方米食品培训中心一座,2011年8月投入使用。另设有食品加工实训室、烘焙实训室、理化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食品分析实验室、工程制图室等。

7.3.2 师资队伍结构欠合理,专职教师不足,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本专业的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但教师的实践教学有待加强,个别教师尚未具备“双师”素质。

整改措施: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鼓励教师开展编写教材著作和发表论文;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加强与企业合作,组织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加大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使本专业的每个业务方向都有骨干教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跟企业技术专家多交流,聘请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任教。

7.3.3 教学的改革的步伐还是比较慢,应加快速度

在研究教学过程中的改革速度、力度不够大,尤其是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科研建设比较缓慢。

整改措施:按照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促进建设院级精品课和省级精品课。认真组织教师参与教材编写、科研立项及论文发表活动。

8 结论

经过以上的这些研究工作开展,本阶段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8.1 提高了分析化学实践教学的质量

“任务驱动”式设计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交流与讨论”栏目要求学生要有交流、合作的意识,要能够准确地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同伴,能够倾听和辨证地接受同伴的想法。因此,大大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为学生提供了新的视角来发现自己,提供新的平台来展示自己,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释放,提高了学习的效果。所以学生更喜欢轻松活跃的化学分析实验课,也充分体现了新的实践教学改革是成功的。

8.2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

以“任务驱动”栏目为切入点的交互式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更有了与同学交流的机会,同时以“交流与讨论”为平台,培养了学生的提问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但研究和课题的开展也存在一定问题,如关于学生个体差异、学习困难不一的问题。在课题研究的阶段,大多数同学比较投入,进步也比较快。学习态度较好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方法和知识上有了较好的积累,很积极地进行交流与讨论并能很好地自主学习,但一些学习态度不积极的学生却出现了缓慢的进步。

在课题确定后,虽然课题组成员为了提高课题组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能力,采取了订阅教材、撰写读书笔记、定期召开理论研讨等多种方式进行了理论培训。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的教研水平与教学水平得以不同程度的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也有所提高。但在,由于教学理论深度不够,使很多的方案无法实施,他们迫切需要继续学习提高。所以,在后续的分析化学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院校研企“1+1+1”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验室建设,补充师资队伍,优化教师结构从而加大教学的改革的步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 崔一华]

小知识·学术论文的七个要点之一·执笔

执笔标志着科研工作已进入表达成果的阶段。在有了好的选题、丰富的材料和详细的提纲基础上,执笔应该是顺利的,但也不可掉以轻心。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内容当然要充实,但形式也不可不讲究,文字表达要精炼、确切,语法修辞要合乎规范,句子长短要适度。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采用科技语体,用陈述句表达,减少或避免感叹、抒情等语句以及俗言俚语,也不要在论文的开头或结尾无关联系党政领导及其言论或政治形势。论文也和其他文体一样,存在着思维的连续性。因此,要尽量排除各种干扰,使思维活动连续下去,集中精力,力求一气呵成。对于篇幅较长的论文,也要部分一气呵成,中途不要停顿,这样效果较好。

2016-12-20

科研项目:中国教育学会机制研究分会规划课题(2010XD052)

姜旭德,1964-,男,山东烟台人,食品工程系主任、教授,食品科学与工程教育教学管理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分析化学乳品课题
中草药对乳房炎奶牛乳品质量的影响
乳品加工的关键技术及主要设备
现场操作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绿色分析化学实验改革
基于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乳品检测中的问题及措施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乳酸菌成乳品市场新宠 年增速近40%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