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芹
数学是关于数和形的科学,对学生的生活实践影响重大。文章从创新概念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凸显学以致用;注重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几个方面,论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核心素养,简言之就是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思维力、想象力、创新力、合作力、探究力等。而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除了注重基础知识,也注重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综合素养培养策略的研究,采用科学方法,落实教学目标,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有效。下面从三个方面论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策略。
一、创新数学概念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
数学课堂应是充满激情、溢满智慧的课堂,学生应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应以创造、探索、经历、交往为主。学生不再“仓储知识”,应以“探究”“体验”“构建”为主。尤其是概念、公式等的教学,教师应改变“给”学生“接受”的传统模式,让学生通过探究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对于“分数乘整数”的算法,传统教学多是教师给出方法后,再给出大量的计算题,通过计算,强化这个方法的运用,这样的教学,学生的体验、探究都成为空谈,能力的发展也是纸上谈兵的口号。
摆脱传统应试的束缚,创新课堂是当务之急,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自主、探讨的平台。如,出示1/6+1/6+1/6+1/6=?2/5+2/5/+2/5=?等口答题,看看谁算得快;呈现问题:3个12相加,和是多少?看看谁做得最快最正确;呈现问题情境:做一个绸花用绸带的3/10,小芳要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的绸带?再通过呈现4/9 x 3、2/45×15、2/15×3等计算题,让学生先试一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再在此基础上,归纳和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个探究的过程,是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是数学思想发展的过程,也是合作、探究、提升能力的过程。
二、注重數学联系生活,凸显学以致用
新课改下的小学课堂.不再是简单教、被动学、机械练,而是从生活实际出发,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强化学好数学的意识,从而激发学好数学的欲望,凸显“学以致用”,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践陛的学习。
如《扇形统计图》的学习,该部分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教学。如,复习导人时,呈现艺术节卡拉OK比赛观众人数统计图、我国某地区移动电话发展情况统计图(2008-2016)、省建设厅2015年成绩统计图、各类人员人数统计图等,帮助学生复习和回顾已经学过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等。
再设计调查活动:调查班级50位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喜爱情况,并根据调查,绘制调查表,根据表格的内容,对调查的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并绘制扇形统计图,将绘制的统计图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如此的教学,内容、问题、活动等的选择和设计都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有用性,提高数学的实践能力。
三、转变学习方式,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应常抓不懈。如从课前的主动预习,课堂上的自主探究,到课后复习与巩固等,都需要有良好的习惯,促进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学习状态等的改变。
如《数与代数》的复习前,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课前整理与反思:以前学过哪些数?(自然数、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正数、负数……)你对这些数以及这些数之间的联系有哪些认识?课堂之初,对这些问题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讨论:(1)举例说说哪些数是整数伯然数,小数/分数,百分数…….?
(2)举例说说整数、小数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几?
(3)结合实例,说说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说说分数的基本性质;请结合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说能否用它说明小数的性质。
在学生充分自学、探讨的基础上,教师再从数的认识、数的运算、代数的初步认识、应用题、量的计算、几何的初步知识以及简单的统计等方面,巧妙设计问题和情境,设计巩固性的训练题,让学生再次在教师的引导下,全方位复习《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通过练习和巩固,强化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提升。
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包括思维习惯的培养。对于思维的发展和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设计发散性的问题以及设计开放性、一题多解等的问题,安排、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等都是可行的途径。如《数与代数》的复习,对于“偶数与奇数”的复习,教师提出几个填空题: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教师可以设计答案不唯一的练习,如在口中填入合适的数,如6口100<6900、8口3万>860万等等的思考题,这些都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力,发展数学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培养,关乎学生的成长,核心素养的渗透和培养,应贯穿小学教学的始终,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主要在于数学思维力和综合素质。教学中,应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采用合理的方法,促进学生的成长。
[作者单位:淮安市新民路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