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致用,深耕北方民族史 知行合一,铸就当代昭君魂

2017-07-14 15:48周承英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内蒙古大学昭君匈奴

周承英

☆学术泰斗、学人典范☆

林幹先生,生于1916年3月,广东新会人。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教授。1961年由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调至内蒙古支边,从事古代北方民族史研究工作,1979年转入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担任科研和教学工作。1990年离休后,受学校返聘,继续承担科研任务及参与指导博士研究生工作。

林幹教授有一堆学术头衔:蒙古史学会理事、中亚文化研究会理事、民族史学会顾问、内蒙古地方志学会副会长、呼和浩特昭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1985年被选为第五届内蒙古政协委员,1988年被选为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5年3月,在有356万人参与投票的第五届“感动内蒙古人物”评选活动中,林幹先生入选。正如颁奖词所言:“五十多年支援边疆、扎根大草原,矢志不移、学术拓荒;三十多年潜心北方民族史,硕果累累,声名远扬!九十九岁高龄,为他热爱的内蒙古,还在执着着他的执着,梦想着他的梦想!”

他从1961年支援边疆建设来到内蒙古,已跨半个世纪,而林老也已过期颐之年。

林幹先生经世致用,深耕北方民族史,致力于民族团结,以知行合一的优良传统铸就“当代昭君”之魂,成为学术泰斗、学人典范。

☆披肝沥胆写草原春秋☆

治学的道路是艰辛的。研究历史,尤其是少数民族历史,要具有拓荒的勇气和超拔进取的精神。

从上世纪50年代起,林幹先生就开始进行北方少数民族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仅匈奴史资料就收集了好几箱。“文革”当中,这些资料遗失殆尽。 “文革”后,他从头做起,首先编印出版的就是《匈奴史论文选集》(中华书局,1983年),书中选录了近百年来国内外的匈奴史论文100余篇,成为当时收录古代少数民族史论文研究最多的文集之一,奠定了他在北方民族史研究的地位。内蒙古大学教授马骥曾透露,在研究的过程中“他抠得很细,连一句话、一个资料的出处都要找到最原始的那个东西”。 林先生治学,不仅严谨,且具有收放自如的张力,他“中文资料与外文资料并重,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并重”。边疆史,曾经是比较冷僻的史学门类,却也是“另一半的中国史”,正是先生的目光敏锐,论述精湛,才得正本清源;正是先生之独立思考,敢于创新,才使许多著作解决了国内外学者若干悬而未决的问题。由于其论点多为前人所未发,填补了民族史研究领域的一些空白,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和高度评价。1999年10月,林幹先生在布达佩斯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时提出的“公元91年由中国西迁的匈奴人是匈牙利民族族源的一部分”论点,语惊四座,得到与会各国学者,特别是匈牙利学者的赞同。同年11月17日,匈牙利国家电视台播出了林先生的演讲。匈牙利原总理、著名地理学家康德·保罗·特里基后来发表文章说:“我骄傲地承认,我们是来自亚洲的民族。”(《瞭望东方周刊》2005年第24期)

着眼历史,瞭望未来,才是经世致用之学。针对分裂中华民族的“长城以北非中国论”、泛突厥主义的“新疆地区一贯独立论”等说法,林幹先生以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与中原汉族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深刻而精微地阐述了历史上中原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和亲”、北方少数民族的同化与汉化、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等问题,对这些观点进行了驳斥。

先生治学,披肝沥胆,皓首穷经。学界将其研究成果分为综述、编制工具书、形成专著三个方面。就其专著而言,学术深度可以用“理论、实践与新知”来概括。仅仅就先生出版的19种著作,学界分为如下几类:历史研究类6种:《匈奴史》《匈奴通史》《突厥史》《回纥史》《东胡史》《中国古代北方民族通史》;工具类书3种:《匈奴历史年表》《匈奴史料汇编》《中国历代各族纪年表》;史论类4种:《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新论》《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通论》《内蒙古民族团结史》《东胡乌桓鲜卑研究与附论》;文化史类4种:《民族友好使者——王昭君》《内蒙古历史与文化》《昭君文化丛书》《塞北文化》;文化选集2种:《匈奴史论文选集》《突厥与回纥历史论文选集》。从1977年出版《突厥史》到1998年出版《中国古代北方民族通史》。21年,洋洋万言,鸿篇巨制,铸成了北方民族三大族系的系统工程,先生被称为“北方民族研究之纛,塞北文化探源之星”(穆鸿利,东北师范大学博导)。

正如史学界评述,林幹先生对匈奴、突厥和东胡三大族系有深入研究,堪称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研究领域之执牛耳者。林幹先生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通论》,以高屋建瓴的学术视野和雄厚扎实的理论功底,对古代北方民族的历史及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于认识中国古代民族史诸问题,把握我国的现实民族关系大局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

先生教学,不仅言传,更重身教。他除了在内蒙古大学授课,也经常应邀到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学院等院校讲学。上个世纪80年代,林幹先生还受内蒙古党委的委托,在自治区厅以上干部大会上,讲民族团结历史和社会主义时期国家的民族政策问题。如今,先生已是桃李满天下, 在2009年民盟内蒙古区委和内蒙古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研讨会暨庆祝林幹先生学术生涯60周年座谈会”活动中,他的学生、史学界同仁纷纷前来,后来者以“面对林幹,像面对一部缀满注释与索引的史书”的评价来表达敬仰。

☆矢志不渝铸民族团结事业☆

林幹先生多年深耕北方少数民族史,他的研究纵横捭阖,从人类学的大视角充分阐释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在我国封建社会及其以前的历史时代,虽然充满了阶级压迫、剥削和民族歧视,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却从未间断,不同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接触和影响,包含着互助、友好、合作等因素,推动着民族关系的不断改善、不断前进。匈奴文明建立了有史记载的第一个草原王国,创造了中国最早的骑士文化,引发了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较大范围的碰撞,实现了草原民族与中原汉族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多种文化风云激荡、交相辉映,铸就了灿烂的北方历史画卷。基于这样的认识,林先生与内蒙古大学的几位教师合作,写出了《内蒙古民族团结史》(远方出版社,1995年),叙述内蒙古地区古往今来各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历史,阐明民族团结在各民族共同发展及统一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形成中的作用。该书荣获中宣部1996年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

1979年他主持编著了《昭君与昭君墓》一书,2003年担任了昭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主编了五卷本的“昭君文化丛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分别是《昭君文化研究》《昭君文化与民族经济》《历代昭君文学作品集》《昭君论文选》《昭君图册》,对昭君研究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总结,明确提出了“昭君文化”的理念。“昭君文化”的提出,不仅提炼了昭君出塞、胡汉和亲的历史精神,传承了中华文化有史以来的“和合”思想,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今天全球“文明的冲突”的层面上(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出版了《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预见异质文明的集团之间的社会暴力冲突,即他称之为的“断层线战争”),重新重视“昭君文化”及其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民心相通”的文化基因,对促进经济转型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战略布局将有巨大推动作用。而由此充实和扩展了“昭君文化节”的内容,带动了文化创意产业,也显示了其深远影响。特别是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为中华文化的深刻跃迁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契机。“为人类另辟蹊径,为历史别开生面。”一方面,我们需要文化和艺术来提升我们民族的素质与水平;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呼唤和产生越来越多的超越本土地域性的文化成果,发出中华文明对于全球的世界性言说。

林先生知行合一,热心民族团结事业,多年来,与回族、满族、蒙古族等各民族同事真诚相处,合作共事。支边扎根到内蒙古后,更是与这里的少数民族师生结下了深厚友谊,成了他们的良师益友。他教育子女,嘱咐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忠于祖国,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现在,我们看到,正是这良好的家学、家风使得他的大家庭书香浓郁、人才辈出。

“一脉文心传万代。”林幹先生治学为人师表,筚路蓝缕,知行合一,成就“当代昭君”,后人承继其志,燃灯前行。期颐之年,学术之巅。让我们后来者高山仰止。

(本文编发期间,林幹先生于2017年6月12日12时35分去世,享年101歲,仅以此文纪念林幹先生。)

猜你喜欢
内蒙古大学昭君匈奴
昭君
昭君
靳双双、赵娇作品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高建新教授
义退匈奴兵
李代桃僵(上)
“生化危机”之匈奴的阴谋
施旖旎作品
昭君别院
长歌一曲昭君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