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委婉语比较

2017-07-13 14:06刘宇红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210097
名作欣赏 2017年12期
关键词:南京师范大学英汉起源

⊙孙 晔 刘宇红[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南京 210097]

英汉语委婉语比较

⊙孙 晔 刘宇红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南京 210097]

英汉两种语言的委婉语共性主要体现在起源和交际功能上,差异主要存在于构造方法上。英汉委婉语都起源于某种崇拜意识,都出于交际功能里的避讳和礼貌功能;另外,英语委婉语在构造上喜欢用语音和拼写手段,而汉语委婉语则更多用词汇手段构成委婉语。

委婉语 起源 交际功能 构造方法

一、概述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委婉语普遍存在于世界各种语言之中。在英语字典里,委婉语也被定义为用一种礼貌的,令人感觉愉悦或处于中立的表达方式,来指代一些令人不安或尴尬的表达,比如说性、人体或死亡。(A euphemism is a polite,pleasant or neutral word or expression that is used to refer to something which people may find upsetting or embarrassing to talk about,for example,sex,the human body or death.)Euphemism一词源自希腊语。词头“eu-”的意思是“good,well”(好),词根“pheme”的意思是“speak”(说),词尾“-ism”的意思是指“(该)动作或其结果”。整个字面意义是“speaking well of…”(对……好言夸之,对……婉言称之)、“good speech”(好的说法)或“words of good omen”(吉言)。关于委婉语,国外不少学者也提出相应看法,比如“没有委婉语的语言将会是一种有缺陷的交流工具”(A language without euphemisms would be a defective instrument of communication.),以及“Euphemisms are embedded so deeply in our language that few of us,even those who pride themselves on plainspoken,ever get through a day without using them.”不难看出,委婉语是采用某种间接说法代替直接说法,用某种温和婉转的词代替粗鲁生硬的词,让原本令人不快的语言变得温和悦耳,从而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由此可见,委婉语在英汉两种语言里的意思基本一致,也就意味着本论文进行论证的可行性。

二、英汉委婉语的相同之处

英汉委婉语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但两者在起源以及交际功能方面都有相同的地方。

1.共同的起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禁忌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它是一定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对人们言行举止,在特定条件下所做的一些基本框定。个体遵循这些框定行事,生活就会变得较为顺畅;反之,可能处处碰壁,甚至遭受不测。这种情形下的委婉语在理顺和融洽人际关系方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国封建时期皇帝和臣子之间的交流是存在敬辞、谦辞和贬辞的。比如说,皇帝自称“朕”,皇帝身体欠安时会说“龙体欠安”,臣子面见皇帝要说“面圣”。而臣子在皇帝面前则要自称为“微臣”“卑职”。而这一严苛的禁止以下犯上思想也涉及夫妻、父子等纲常伦理中,比如说“贱内”“拙荆”“犬子”。

在英语国家里,人们由于相信魔鬼的存在,相信语言会和魔鬼等超自然现象产生某种联系,为了不给自己招致灾难,就避免直接谈及Devil(魔鬼),而用一些与之有关的委婉语,如the Bleak One(黯淡的人,指撒旦),the Temper(脾气大的人),Old Nick(老尼克,指撒旦),Prince of Darkness(黑暗王子,指撒旦)。

2.共同的交际功能

英汉委婉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交际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良好的交际需要一定的委婉语作为支撑。英汉委婉语在交际功能上的作用是基本一致的。

首先,英汉委婉语都有避讳功能。比如说,“死亡”和“疾病”是英汉语中经常涉及的避讳话题,都需要用到委婉语。比如说汉语中会用“归天”“仙逝”“辞世”“不适”和“挂彩”。英语里,在美国,“out of their pain”或“having breathed their last”被称为“no longer with us”或“having gone out”。其次,英汉委婉语都有礼貌功能。比如说,中国人把“长胖”说成“发福”,把“下台”称为“退居二线”,询问别人姓名时也会说:“您贵姓?”英语国家,特别是英国人,也会用building engineer委婉称呼“看门清洁工”,用garbologist委婉称呼“垃圾集运工”,在询问对方姓名时,也会委婉地询问“May I have your name,please?”另外,英语里也喜欢用“Thank you”进行委婉的拒绝。

三、英汉委婉语的不同之处

英汉委婉语的不同之处主要是构造方法上的不同。英语可以使用语音、拼写及语法手段构成委婉语,而汉语则侧重于词汇手段。英语利用拼写手段来构成委婉语,例如,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合并成一个单词,形成委婉表达,如用gezunda(This object“goesunder”the bed)代替chamberpot(夜壶)。还可以将一些禁忌语截头去尾,如vamp代替vampire(荡妇),lav代替lavatory(厕所)。另外,语音方式也是构成方法里的另一个特点,比如说sis(姐妹)代替piss(小便),fragrant(芳香的)婉指pregnant(怀孕的)。

汉语方块字的独特特点使汉语侧重于词汇手段构成委婉语,例如,当地导游在询问外地游客对当地新建设的一批公厕满意程度时,游客说:“设施很先进,只是味道自大一点。”(“自大一点”即“臭”)。有时候还采用换字法,即将不文雅的字换掉,例如,北方话口语中常说“扯蛋”,书面语转写时,换成“扯淡”。

四、英汉委婉语同与异的原因

英汉委婉语同与异的背后是蕴含着诸多原因的,有文化的因素、交际的功能以及委婉语的构造方式等。正是这些不同方面的原因构成了委婉语字面背后广泛而又深刻的内涵。

1.英汉委婉语相同之处的原因

从起源上来说,我国历时五千多年的封建文化造就了称谓委婉语博大精深的内在含义。封建时期的中央集权制使我国古代皇权的地位处于社会的顶端,神圣不可侵犯。自夏朝开始,一系列严格的等级制度导致权力至上观念的出现,从而让百姓心中形成服从的意识,委婉语也就成为日常交流所必需的手段。在英语里,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不能科学地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也就产生了对于超自然力量的迷信与崇拜。这种迷信与崇拜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宗教层面上的服从行为。

从交际功能上来说,委婉语产生之初的目的之一就是用来避免说出一些不吉利或是冲撞到别人的话语。中国是一个礼仪大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要建立在礼貌的原则上,具体表现在尊敬他人、维护对方的面子上。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中“礼”就排第三位。英语国家也是如此,特别是英国是一个传统的绅士国家,非常注重交际时的礼仪规范。英语里的manners就是礼仪的意思。

2.英汉委婉语不同之处的原因

英汉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与审美观念,因而,英汉委婉语又有着各自的特点,打着自己民族的社会心理、传统的烙印,鲜明地显露出自己民族思维深处的文化积淀。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而英汉民族的语言不同,两种语言系统所显现的语言美学手段也不相同。体现在委婉语上,即构造方法不同。首先,英语是屈折语,英语委婉语的构造方法大多体现在单词的词形方面,比如说拼写方式里的合并法以及截头去尾法等等。其次,英语单词是能直接拼读的,英语是直接由音到意的转换,所以还有一些英语委婉语是由语音手段构成的,用一些褒义的好听的词语与禁忌词语押韵的特点,取而代之。而汉语里汉字是不能直接拼读的,汉字的音和形是很难直接对应起来的。汉语方块字的构成一般是上下结构或左右结构,所以汉语一般是从词汇手段构成委婉语,也就包括将汉字的偏旁部首进行拆分或是用同音不同形的另一个汉字进行替换。

五、结语

综上所述,英汉委婉语有着相似的起源和交际功能,但构造方法却不尽相同。究其原因,主要是与英汉民族的文化起源,语言文字产生的方式以及各个民族不同的审美观念有关。

① Enright,D.J.Fair of Speech:The Uses of Euphemism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② Hugh Rawson,A Dictionary of Euphemisms and Other Doubletalk[M].New York:Crown Publishers,1981.

③ 伍腊梅:《中西方委婉语起源路径初探》,《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版。

④ Neaman,J.S.&C.G.Silver.Kind words-A Thesaurus of Euphemisms[M].New York:Facts on File Inc,1983.

⑤ 刘瑞琴、韩淑芹、张红:《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黄河出版传媒集团2016年版。

作 者:孙 晔,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口译;刘宇红,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语言哲学、语义学、语用学、神经语言学等。

编 辑:魏思思 E-mail:sisi123_0@163.com

猜你喜欢
南京师范大学英汉起源
李牛等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
Will versus shall: two magic modal verbs
A Reflective Report on Teacher Enthusiasm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A Study of Oliver Twi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antic Deviation
万物起源
功能对等论在英汉宣传语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