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7-07-12 20:12段然香
黑河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理解朗读阅读能力

段然香

[摘要]阅读在当今社会中,已不仅是完成学业的先决条件,而是发展社会的合格人才不可缺少的条件。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目标,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将阅读能力作为小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理解文章和鉴赏文章的方法,培养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教学;理解;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必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我认为阅读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对文章关键词句理解的能力;对文章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整理的能力;对文章主题思想和阐述观点的把握能力;对文字立意、结构、构思、语言、表现手法等写作特点全面认识的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

一、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让语文课堂阅读“活”起来

1.教会学生“会”阅读,做学生读书的引路人。小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问题,同学之间互相提出问题,并试着互相解答,使阅读和思维有机结合。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是阅读的初级阶段。教师要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耐心细致地引导,激发学生阅读求知的欲望,让学生逐渐读懂课文内容,这就是教会学生“会”阅读的一种方法。教师要准确抓住学生提出问题的难点,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反复阅读,对于同学们不理解的内容采取划线法标识出来,引导学生通过逐渐深入式阅读,把疑难点理解清楚,让学生品味到通过阅读去发现问题到努力解决问题的快乐感。

2.让学生学“会”理解,授之以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怎样去理解?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理解?读这本书我要想学到哪些知识?只有學生阅读思路清晰,阅读目的明确,才能在教师耐心细致的引导下尽快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关键词语、重点语句,同时体会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也是学生学会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之一,但要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3.让学生学“会”朗读,打开呼唤美好生活的喉咙。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要想正确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必须要做到:第一,教师范读要规范。教师要认真准确把握教材的主旨,以动听的语音,感人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使学生乐于模仿,乐于朗读。第二,要适当播放名家朗读,配合教材让学生逐渐学会欣赏、朗读方法和朗读技巧,循序渐进的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第三,加强训练,让学生大胆尝试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找到乐趣,品味到成功的喜悦。第四,品读文章思想感情,要声情并茂地朗读,要想感染别人,首先感染自己。

二、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思路是最重要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学生要想提高阅读能力,一定要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可归纳为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三种,而思维能力又是这三种能力的“纲”。因此,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不仅是理解文章和鉴赏文章的方法,也是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规律,合理科学的安排阅读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贯穿于阅读教学中。所以,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积极思维的条件。教师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对阅读内容寻疑、质疑、解疑;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愿意思考、学会思考、从多个角度思考、能够深层次思考。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多预设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睿思博取

重视课外阅读是增强阅读能力的关键环节,单靠课本教材和课堂阅读,是远远不够的。第一,语文本身是基础学科,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和工具性。读书看报、看电影、看电视、看微信、看微博、读各种刊物等活动,都需要具有足够的语文学习水平。第二,加强课外阅读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需要,内容充实而健康的课外读物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他们的生活更多姿多彩,思想更加的健康和活跃。减小因应试带来的诸多压力,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第三,抓好课外阅读是培养当代人才的需要。当前经济发展迅猛,知识更新飞速,人才需求多元化。所以,学生必须通过课外阅读,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能够及时获得在课本上得不到信息,以适应将来高速发展的社会,那么在当前知识爆炸的年代如何开展课外阅读呢?

1.培养阅读兴趣,打实阅读基础。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喜欢听故事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所以,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在他们学习完拼音之后,我就引导学生阅读课外拼音故事读物。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从心理发展过程来看,学生开始从儿童期转入少年期,是培养课外读物的关键时期,应该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应多读一些科普读物、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书籍。孩子读的书越多,他的知识面越广,思维越清晰,智慧越活跃,学习新知识就会变得越容易。

(2)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灿烂悠久,利用名人、历史典故,结合古典名著,开展读书活动。随着年级的升高,可以从图到字、由浅入深、由通俗到抽象、从白话到文言,这些都是指导学生在品味祖国经典文化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的课文与相关课外读物适当结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从而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4)鼓励学生在家中和家人一起读书,创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让书香之风常伴在孩子周围。

2.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1)学会阅读方法,学会独立阅读。第一,精读。如课文《月光曲》,就需要学生对文章多读几遍,才能领悟文章的主题思想;第二,略读。以获取读物的每个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第三,浏览。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读物,可以采用浏览法;第四,速读。在限定时间内增加阅读量。

(2)进行大量的阅读。指导学生按照先粗读、再细读,最后再精读的步骤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做到真正读有所获,读有所思,读有所乐。

(3)写好读书笔记。把在阅读过程中的好词好句、名言警句分类摘抄下来,并记录阅读内容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形成真正意义的读后感。这样,既积累了知识,增强了理解能力,又陶冶了情操,也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在阅读中得到了提高。

(4)帮助学生选好课外读物。第一,提倡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进行阅读。第二,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读物,读物的内容要与学生生活有紧密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对已有的经验找到更准确的语言表达,加强学生的语感培养。第三,读物的语言水平要略高于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阅读中受益。第四,读物的内容更健康。教师要认真帮助学生选择内容健康、语言生动的书籍。第五,选择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读物。像童话、科学幻想小说,如《哈利?波特》《格林童话》等;像一些探险故事,如《太空历险记》《鲁滨孙漂流记》等;像一些反映孩子们的世界,充满童真的儿童诗等。

阅读在当今社会中,已不仅是完成学业的先决条件,而且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不可缺少的条件。阅读能力的高低,与学生得到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目标。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将阅读能力作为小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爱国从热爱母语开始,提高国民素质从阅读开始。

参考文献:

[1]陈学法.语文素质教育新探[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9.

[2]王洁.和孩子一起演绎书香的美丽[J].学术期刊,2011,(03).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翁雪君.树立大语文观,强化“综合性学习”的实践[J].学术期刊,2013,(14).

(责任编辑 陈始雨)

猜你喜欢
理解朗读阅读能力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