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甲坤 (辽宁省朝阳县文化馆 122000 )
对挖掘传统民族吹奏乐器的思考
王甲坤 (辽宁省朝阳县文化馆 122000 )
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艺术是世界级瑰宝,其中极具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是的典型代表,随着时间的沿革和时代的进步,民族乐器与乐谱挖掘整理工作就成为了一项特殊的艺术工程。
传统乐器;挖掘整理;传承创新
吹奏乐器是极具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艺术瑰宝,随着时间的沿革和时代的进步,民族吹奏乐器与乐谱的挖掘整理工作就成为了一项特殊的艺术工程,如何与时俱进把传统的民族吹奏乐器继承创新并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中华民族传统吹奏乐器的种类和乐曲音色极为丰富多彩,个性突出。由于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不同以及地区、民族、时代和演奏者的不同,民族器乐中的吹奏乐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演奏技巧与曲牌。姚雪垠先生的《燕辽纪事》中就记载了这样的场景:“大政殿院中,锣鼓开场,接着是一阵热闹的器乐合奏,汉族的传统乐器中杂着蒙古和满洲的民族乐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乐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谐大家庭的精神所在。
典型的传统民族乐器主要有:笙、芦笙、葫芦丝、笛、管子、巴乌、埙、唢呐、排箫、箫等。这些乐器的共同特点就是历史悠久、诞生时间长、民间流传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无论是汉族的唢呐、埙和箫,还是少数民族的巴乌和葫芦丝等等,这些乐器独具魅力的造型和吹奏出的悠扬乐曲,都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千百年来,从宫廷到田间,从达官显贵到普通百姓,从硝烟滚滚的战场到喜庆祥和的四季节庆,吹奏乐器的哀鸣婉转和热情奔放,都启迪着人们的心灵,凝聚着人们的智慧,从而成为了中华民族情感世界喜、怒、哀、乐的艺术展现,因此,民族乐器也就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宝贵遗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的融合也日益凸显,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造成了传统文化的发展滞后。如何让现今的人们把传统的文化艺术继承发展,其唯一的出路就在于创新。我们以最古老的传统民族乐器埙为例,由于它诞生的年代久远,如今已经鲜为人知。但是,埙吹奏出的乐曲,却是独具魅力,其音色古朴、浑厚、低沉、沧桑、神秘、哀婉,特别擅长抒发哀怨之情和制造肃穆、旷古、凄厉的特殊效果。在家喻户晓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那首宛转悠扬的《女儿情》,就是埙的杰作,每每听后都会让人久久回味,可以说是绕梁三日。如今,现代化的多媒体催生了传统乐器乐曲的发展,让好多人又想起了埙,于是,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在捕捉到了这样的讯息之后,挖掘整理埙这一古老的乐器,让它重回人们的视野和生活,就成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朝阳市群众艺术馆的李瑞明老师,从事埙的制作多年,致力于推广此类乐器,但他仅限于制作过程,而对于埙的吹奏却是相形见绌。于是,笔者主动与其合作,运用笔者自身的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对他烧制的埙进行艺术改造和创新,经过数年的磨合,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埙的表现力不断增强,埙乐也不断丰富,因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对埙产生了兴趣。如今在朝阳市的器乐市场上,埙已经有了一席之地,而由我整理的以《女儿情》为主的《 “埙”演奏曲谱技巧练习》已经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喜欢。在三燕古都,埙正用它那带着泥土芳香的韵律,奏出大地的吟唱、天籁的绝响,表现出人们追求远离尘嚣、至纯至美的精神境界。
此外,唢呐、葫芦丝等传统民族吹奏乐器,跟埙比较起来由于演奏技巧易操作,所以更受人们的喜欢。于是,笔者因势利导与湖南人民艺术出版社合作,编纂了《葫芦丝最易上手一百曲》,不但保留了传统的元素,更融入了现代的节奏,使葫芦丝的普及与演奏在朝阳市的艺术爱好者中形成了燎原之势,2011年,在朝阳市首届群众文化节上,曾经创造了千人葫芦丝齐奏的恢弘场面。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传统的乐器一旦挖掘出来,还仅仅是第一步,我们不能把传统的东西摆在博物馆里供人们欣赏,更应让它发挥优势,能登台演奏演出为我们的精神生活添彩。所以,传统乐器的曲谱整理就迫在眉睫,那如何在挖掘保护的基础上,对其流传下来的乐曲曲牌进行整理,去俗取精,抛弃糟粕,合理融入现代流行因素,让其更具生命力,特别是让年轻人喜欢,就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课题。在十余年的基层教学辅导生涯中,每到一处,笔者都会精心地搜集当地的民间乐曲,并向老艺人请教,然后针对传统吹奏乐器的不同风格,进行整理加工最终编曲成谱,并在日后的教学演出中磨练磨合,直至成型成篇。在我们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朝阳县“大地放歌”的舞台上,每年群众性的文艺演出达五十余场,民族乐器演奏都是每场演出中必不可少的精彩节目之一。另外,经过整理加工排练成型后的“辽西吹打乐”,已经成功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辽宁鼓乐”的名录之中。2005年,笔者作为东方艺术团的唢呐演奏手,远赴欧洲八国进行巡回演出,并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进行了专场演奏,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以及吹奏的天籁之音永远地留在了那片艺术的神圣殿堂。传统的器乐一方面得到了传承,另一方面还走出了国门去进行交流,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光耀全球。2017年,作为沈阳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的客座教授,笔者应邀为该校师生赴国外进行艺术培训交流,做了为期七天的传统乐器示范性演奏教学授课,得到了全体师生的一致好评。
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曾经是那样的根深蒂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炎黄子孙。一直以来,我们的中国功夫、京剧、剪纸、唐装汉服等等也深受外国人的喜爱。如今,随着我们中国国力的增强,包括我们民族吹奏乐器在内的这些传统文化中很有代表性的东西,更能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从而利用我们传统文化宝藏中,精神层面的人生观、世界观来助推“一带一路”战略的精神影响力。
中华文化的传承任重道远,挖掘整理创新我们民族的艺术瑰宝更是刻不容缓。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创新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的最好践行。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军事、经济和科技等强大的硬实力支撑,更需要文化、思想和价值观等润物无声的软实力积淀。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才有利于引导社会价值理念,才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才有利于汇聚浩气磅礴的正能量,增强“中国梦”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