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工笔人物画中线条的重要性

2017-07-12 13:54:23秦晚清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450000
大众文艺 2017年10期
关键词:赋彩线描工笔

秦晚清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450000)

浅议工笔人物画中线条的重要性

秦晚清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450000)

中国传统绘画历史悠久,线条作为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也是随着中国绘画的不断变化发展而进步的。而线描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在中国绘画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线描艺术不乏名家名作。比如,东晋顾恺之的高古游丝描法,婉转迁回,着重刻画人物的个性;唐代宫廷画师阎立本,线条圆润,画面雍容,体现皇家意趣;宋代画师李公麟,把线描艺术发挥到极致,仅利用线条的粗细,浓淡,疏密布白就营造出画面的节奏感,“不施丹青而光彩照人”;南北宋的李唐,晚年时期绘画风格转变,以作品传达忧国忧民的历史情怀;以及梁楷善减笔描,墨线变化大,体现不羁性格,营造爽利画面效果等等。

从工笔人物画历代发展的情况不难看出,线条作为工笔人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画面的造型手段,并且作为画家传达作品情感的重要表现手段,是画面不可或缺的情感符号。

一、从十八描中看线条的情感作用

总结前人经验,艺术理论家们为表现不同对象产生的不同感受,归纳出十八种用于描绘人物衣纹的用笔方法,即“十八描”。当下的讨论研究多根据行笔速度、线条变化大小等方面把“十八描”分为三类,但我更倾向于国画大师吕凤子对线条的理解。吕凤子根据自己的经验,把线条分为两类:表示愉快情感的线条和表示不愉快情感的线条。“表示愉快情感的线条,无论其状是方、圆、粗、细,其迹是燥、湿、浓、淡,总是一往流利,不作顿挫,转折也是不露圭角的”。这类线条,行笔速度较慢,多用中锋,压力均匀,线条变化较少。在十八描中,高古游丝描、铁线描、曹衣描、琴弦描都属于这一类。代表画家有东晋顾恺之,唐代吴道子等。另一种“表示不愉快情感的线条,就一往停顿,呈现一种艰涩状态。停顿过甚的就显示焦灼和忧郁感。”这类线条,在勾线的时候行笔较快,多用侧锋,线条变化大。在十八描中,竹叶描、枯柴描、减笔描等都属于这一类。代表画家有宋代梁楷、南北宋时期院画家李唐等。

线条在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中除了是造型的基础,也是画家情感流露的主要表现方法。南齐谢赫提出“六法论”,指出“骨法用笔”不仅是通过用笔表现物象的结构特征,更是说明工笔人物画中的用线需要突出画面的形神关系,“以形写神”,追求画面气韵的传达,并强化作者的感情。

二、如何在创作中充分体现线条的重要作用

随着课上学习的不断深入和课外知识的补充,自己也渐渐了解到线条在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性。但一幅画的好坏并不单单依附于线条的艺术魅力,也需要立意,着色,经营位置这几个部分的共同组成。立意决定一幅画的主要内容;以线造型和随类赋彩,共同传达画面气韵,其中色彩的适合表达必须通过线条的基础作用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来;经营位置贯穿始终,营造画面节奏感。

(一)立意

有“迁想”,才会有“妙得”。只有体会到画中人物,经过自己的体会,反映到画面上,才能使画充分体现作者的情感,因此,创作的题材选择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描绘寻常所见的生活瞬间,要具有创作冲动。创作冲动是艺术家独具的灵性,艺术家对实物往往容易触景生情。真正的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知道如何引发和延长情感,明白创作中一旦激情消失,也就意味着一切技法将变得苍白无力,作品也就失去其应有的艺术感染力。

(二)以线造型

顾恺之主张“以形写神“,而线条又是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主要造型手段,也担负着传达画家情感的重要任务。不同的画面质感需要选择相应的表达方式。比如,若以安静为主题确好一幅画的情感基调,为了更好的符合“安静”的画面氛围,选用第一类的线条样式比较合适。追求顾恺之的游丝描法,力图以温婉且无太大变化的线条营造恬静动人的氛围,给人安静秀丽之感。

此外,画面描绘的不同物体也需要考虑到不同线质的选择。画面中呈现的细线富于弹性,粗线稳重,以不同的线条塑造不同的物象特征表达不一样的质感。顾恺之讲“以形写神”,更是注重眼睛的刻画,主张“四体妍媸,本无关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以此用来突出人物的神韵。线条极具暗示作用,如只是眼部单单两三根线条,就要交代好眼皮、眼睑、眼角等处的关系,转折挑起一定注意。用线不可拘于小节,且概括性强。所以我在勾画五官的时候,要小心翼翼但又不能谨慎之极而不敢下笔,否则勾画出来的眼睛,线条晦涩不灵动,不仅不能使画中人物看起来清秀可人,更会破坏画面的整体感。

在勾画衣纹的时候,采用的勾线方法要和五官用线稍有不同。若想传达稳重踏实的感觉,可以参考铁线描。永乐宫三清殿的铁线描法享誉古今,线条圆润,浑厚华滋,充分表达画匠画工对众仙将的尊敬之情,又体现出仙将的不凡气度。铁线描法起笔藏锋,结笔收峰,安静内敛,又稳重详和,比较符合画面情感的表达

有的时候,只是在用墨上略作调整,墨色浅淡又不失刚劲,也是可以强化线条在一幅作品中的感觉。

(三)为象赋彩

无论是“以线造型”还是“以色造型”,都是为了追求和表达理想的画面效果。而 “以色造型”又是围绕在“以线造型”之中的.

南齐谢赫的“六法”论准确提出“随类赋彩”的着色要求和品评标准。也就是按照不同的对象表现他们的色彩。画面上的颜色要始终依附于形体,也是帮助渗透作者情意的手段。要结合线形随类赋彩,不突兀,求统一,勾线和上色合则双美,离则俱伤,共同追求画面语言的和谐,致力画面气韵的传达。而且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色彩其实并非对象本身的颜色,加上主观的处理,要符合画面的统一色调,目的在于突出画面中心和作者对画面的最初感受。另外,运用到画面上的颜色,不追求完全的逼真,而是内在的精神感应。是随着自然界的变化、心境的变化,成为画家心中的意象之色。

“以线造型”所形成的画面感觉,在加色后,造型的视觉感受又完全不同了,色彩本身的语言更加强烈和直接,对“形”是一种充实,带来冷暖、柔和、含蓄、明亮、开朗等不同的心理感应,以色造型强化了线条对于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四)经营位置

经营位置贯穿画的始终。

人物动作的安排,衣纹线条的粗细对比,疏密变化,赋色的明暗对比,色块大小的安排等等方面都是需要经营的,但一幅画中种种物象的思考和安排不仅仅是表达对象的形式美感,而是为了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意趣,达到“布势”的目的,营造与作者意趣符合的画面氛围。所以,经营位置虽在最后,却是作者确定立意、为象赋彩的时候就应该考虑的问题。

三、小结

每一幅作品的创作过程都是一种尝试和寻找,每次作画的心境、创造的形象都是独一无二的,笔随心变,一画一法。线条不仅仅是画面的造型手段,并且作为画家传达作品情感的重要表现手段,是画面重要的情感符号。而选用不同的线描样式,奠定不同的画面氛围,传达不同的思想感情。

在国画这个领域里,我们才刚刚起步,注重传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才能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赋彩线描工笔
直觉为舵 意象为帆——儿童直觉线描的“意象”表现教学实践
少儿美术(2021年6期)2021-04-26 13:47:24
随意赋彩,对印成像——儿童水墨表现的形式意境与内涵意趣
少儿美术(2020年7期)2020-11-06 05:19:36
增设美术课堂线描小练习的实践与思考
少儿美术(2019年4期)2019-12-14 08:04:02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乡村地理(2019年2期)2019-11-16 08:50:12
花开的声音
南风(2019年26期)2019-09-28 00:50:24
浅析衢州余东农民画艺术特色
如梦似幻金碧赋彩——贾楠工笔重彩绘画赏析
李婷婷油画及国画作品选登
赋彩着色,浓妆淡逸——敦煌壁画色彩的艺术与技术启发
流行色(2018年10期)2018-03-23 03:36:34
线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