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灿 (广州航海学院 510165)
借“互联网+”与“动漫+”打破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以东莞非物质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莫 灿 (广州航海学院 510165)
“互联网+”正在成为一个新的思维方式,其中“+”是关键;而动漫产业也正在成为一个文化产业中一个跨行业、跨门槛的集合体。本文重点探讨的是民俗文化产业通过“互联网+动漫+”如何实现以创作、创造和创新为根本手段,以品牌形象、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消费为交易特征,通过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思维上实现突破,从而在活动领域及层面得到有效拓展。
互联网+;动漫+;文化产业;民俗文化
本文为广州航海学院课题《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衍生品绘制》(项目编号:2017Jl39)研究成果。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旨在拖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015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重申,到2020年要让“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表明中央在“十三五”时期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目标的决心和信心。“十三五”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且呈现出诸多新的发展趋势。《建议》中指出,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方针,对传统文化做到“扬弃继承、转化创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传统应用和服务正逐渐被互联网改变,传统行业全面拥抱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近年来,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经济与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互联网+传统集市”诞生了淘宝等电商平台;“互联网+传统百货卖场”诞生了京东等自营电商;“互联网+传统婚介”诞生了世纪佳缘等婚恋网站;“互联网+传统书店”诞生了孔夫子旧书网,“互联网+传统交通”诞生了快的、滴滴等打车APP。而“互联网+动漫+”将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它对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毫无疑问,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应用,电子商务,视频网站,众筹等互联网模式与动漫产业嫁接,改变并重塑了动漫产业链;而动漫产业又与民俗文化的融合,将会扩大动漫的IP同时也会提高民俗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承。
人们会将设计师创造出来的视觉符号视为人性化技术在文化上的表现,并会下意识地将之间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图形和模式联系起来。设计不能仅仅体现时尚潮流,同时也应促进产业文化的进步,它促使我们在可持续性发展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增强我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也给我们带来一种情感归属感和社会归属感。
现在是互联网+大数据+IP的新模式,动漫产业爆发的热潮,离不开IP项目,而民俗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大IP。民俗文化最不缺的就是故事,动漫恰恰注重的就是故事。一个好的故事只能带来一部好作品,而在互联网时代的思维和商业模式下,一个好故事被我们演绎为一个优质IP,这个IP带来的却是一系列好作品以及更多的衍生品。一个好的IP可以贯通民俗文化、动漫等系列产业链条,这对整个传统文化产业学习如何利用这一平台,或以实现自我转型来说都是巨大的契机。
在民俗文化方面,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我们的民俗文化有很多优秀的资源可以挖掘,对民俗文化的表现更能使我们的动漫产业具有原创性,这些都将成为动漫产业最大的滋生土壤。可以说,我国动漫产业已从过去的分业经营转向混业经营,在文学、漫画、动画、游戏、影视、玩具、服装等领域开展多元化、交叉式经营。以IP为核心的泛娱乐,发展战略成为引领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动漫+”打破了文化产业原本的条块分割模式,形成了横向经济。
多年来东莞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缓慢,困难重重。年轻人兴趣不大,认识不深;民间艺术人才“青黄不接”;民俗文化名声不大,影响力很小;民俗文化类产品开发少,衍生品更不多。从2014年以来,东莞市文化局利用互联网思维改变工作方式,坚持文化惠民,大力创新文化服务方式,以广东省非遗数据库建设为契机,逐步建设“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码平台”,以数码平台为基地,举办“客家山网上歌擂台赛”、“莫家拳通关赛”、“网上龙舟赛”等网络赛事;举办网上论坛,促进市内外非遗保护工作经验交流和理论研究,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东莞非遗保护工作发展。以非遗项目为题材,绘制漫画绘本《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读本》,以中小学生乡土教材形式,向全市中小学生发行,推广东莞民俗文化;通过手机微信和微博的建设,通过各种途径发布常规活动预告和报道、进行文艺知识普及,探索数字文化馆的建设;举办非遗创意产品研发座谈会,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创意相结合,相继推出具有东莞本土文化元素“麒麟”为主题的《麒麟王》等电影电视动漫片,莞香系列创意产品、莞草纺织工艺品、“麒麟摆件”“小龙舟摆件”“荷花仙子”系列文创产品等。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数据价值认识的不断加深,大数据分析在动漫和民俗文化产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客户需求和用户的真实偏好,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动漫和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设计跟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扩大民俗文化资源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结合动漫形式,生产更多的具有当地特色的大众产品进去百姓之家;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熟悉、热爱当地的民俗文化并自发的传承下去;在保持自己民俗文化特色前提下,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1]牛兴侦.因互联网而变,借“动漫+”实现跨界优化[N].中国文化报,2015.10.
[2]中经文化产业,国办明确文化领域发展七大主要任务[R].中经发布,2015.11.
[3]尤解平.互联网+影视 打造多屏时代的影视生态圈[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9.
[4]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市文化馆2014年工作亮点及2015年工作计划[M].东莞,2014.
莫灿(1982.11- ),男,湖南人, 讲师,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