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坤
【摘 要】高中物理 “实验视频”不能完全替代“演示实验”。本文从三个层面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关键词】物理课堂;实验视频;演示实验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物理实验回归课堂是学生的需要、社會的需要,现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弱化倾向,“实验视频”获取渠道通畅,一些老师图省事,让 “网络实验”大行其道,孰是孰非?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看法。
一、滥用“实验视频”不容忽视
近几年,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物理课堂“实验视频”大行其道,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学,老师们乐意当甩手掌柜,用“实验视频”替代师生互动的“演示实验”,甚至“学生的科学探究”,据我的调查,老师们乐意使用“实验视频”教学基于以下几点原因:一是课时少,平时教学时间紧,教学压力大,注重知识的传授、而轻技能的培养;二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下载、制作课件方便,现在实行“班班通”,用课件教学方便;三是使用“实验视频”省时、省力、安全、易操作。这是一种值得警惕的现象。
奥斯特是一位热情洋溢、重视科研和实验的教师,他说:“我不喜欢那种没有实验的枯燥的讲课,所有的科学研究都是从实验开始的”。“实验视频”只能“辅助”教学,不能完全替代师生互动的“演示实验”、“学生的科学探究”。 “实验视频”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老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只要让学生课前认真预习,教师精心准备实验,是可以克服教学时间不足的。
二、“实验视频”与“演示实验”的比较
1.物理教学离不开演示实验、学生科学探究
案例:“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开始猜想:可能与压力大小、方向、面积大小、作用点等因素有关。
从学生身边举出一些事例,启发、引导,让学生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压面积有关。
我问学生,既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这两个因素有关,具体怎么探究,应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思考回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平时实验用过)。教师出示海绵、小桌(桌腿是四个钉子)、一盒砝码(上课时,学生看到这个小桌,没见过,觉得很好玩,很兴奋,学生有了兴趣)。
我问学生,怎么探究(控制变量)?
学生思考,同桌间开始互相讨论,积极举手回答:控制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应这样做:把小桌一次正放在海绵上,一次倒放在海绵上,观察前后两次海绵形变量。保持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大小应这样做:把小桌正放(或倒放)在海绵上,然后在小桌上加砝码,观察海绵形变量(学生回答的好,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进行实验,请学生代表上台演示,根据学生做的情况,师生给予积极的评价,什么地方做的好,给予肯定;什么地方不足需要改进、完善。虽然演示实验费了点时间,但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这是“实验视频”不容易达到的教学效果。
教师也可以借这个实验拓展一下,向学生讲解,我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器材去做这个实验。用吃饭的平底铁盆子代替钉腿小桌,用盛满沙的塑料盆代替海绵,用几块小砖头代替一盒砝码,出示准备的器材(学生看到这些器材,觉得又好笑、又好玩),我演示给学生看,实验效果很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演示过后,现在轮到你们做实验了,我让学生用文具盒中的自动笔来演示这个实验:用两只手指头同时挤压,一手指头压自动笔的笔尖,一手指头压笔尾,让学生实验、感受一下。我问学生有什么感受(多数会说:挤压笔尖的手指头感觉更疼),能不能用刚学的知识解释一个?
通过师生互动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体验到做实验的乐趣,让学生认识到做实验其实并不难,重在积极参与,物理实验就在我们身边。
2.“实验视频”不能完全替代“演示实验”
“实验视频”只是把实验过程录制下来,再重放一遍,就像电视剧一样,学生看了就容易忘。过度的“实验视频”教学,只会把学生当成盛装知识的容器,重知识、轻技能,不会培养出学生的实验技能。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提供感性材料,构建思维模型。演示实验法是教师在讲课之前通过演示实验,创设物理情境,加强直观教学的导入方法。这种导入方法不仅可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而且使学生感受到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到所研究的问题和学习的内容上来。如在讲“大气压强”一节时,教师可以演示:在倒满水的杯子上盖一张纸片,无论杯子倒立放置,还是侧着放,纸片都不会落,使学生感到不可思议,然后教师适时启发、引导,教学内容很顺利地过渡到大气压强上来。演示实验教师可以做,可以叫学生上台演示,也可以师生互动共同完成。
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适合社会的需求、时代的发展。
三、要学会正确运用 “实验视频”
实验视频要查漏补缺。物理教学离不开现实的物理情境,切合学习实际的实验视频是十分必要的。初中物理教学中,至少这些地方是演示实验、探究实验无法完成的,一是学生难以见到的且有重要意义的、展示科学技术发展的实况录像。例如,航天发射、大型船闸、气垫船、风力发电、核能发电、山村的水磨、激光手术、安全用电,磁悬浮列车、激光医学、嫦娥登月、电磁炮等。二是课堂上难以完成的实验录像资料。例如,托里拆利实验、焦耳定律、短路实验、链式反应、分子热运动等。三是新课的导入,如《光的直线传播》一课,上课前,可以播放一些光的直线传播的图片,省时省事,便于新课的导入。
各种实验手段要相互补充。不论是师生互动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科学探究”,还是实验视频,都仅仅是教学手段,如何用?关键在教师。对于“视频实验”,一味追求课堂教学过程的声音、图像、动画,追求知识传授上的“大容量”,最终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学生搞得顾此失疲,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上网下载“视频实验”,长期以往,不但自己实验操作能力会下降,对实验本质的理解会降低,对实验中出现的种种现象也分析不透,不能很好的解决,将不会也不能成为好教师、名师。
【参考文献】
[1]南亦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