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科弟
【摘 要】从题目、文路、关键句、主要人物、习题、插图六方面入手,巧设教学主线,阅读教学就能环环相扣、重点突出、亮点纷呈,既减少教师烦琐的讲解,又能以疑导研,批文入情,破除重难点,从而使课堂这棵“生命力之树”郁郁葱葱,闪动智慧灵光。
【关键词】阅读 教学 主线
教学主线,即教师课堂教学的思路,是教师反复钻研教材后形成的教学整体架构。一堂阅读教学课是否成功,最关键的就是看这堂课的教学主线是否明晰,是否贯穿课堂始终,是否使课堂环环相扣、重点突出、亮点纷呈。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设计教学主线,来确保课堂成功呢?
一、看题目,以疑导研
题目是课文的“灵魂”,是课文的“眼睛”。抓住课文的题目来设计教学主线,能有效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直奔主题,让教学事半功倍。例如《再见了,亲人》一文,就可以紧紧抓住课文题目中的“亲人”一词来设计教学主线:谁和谁是亲人?为什么叫亲人?亲人之间发生了什么感人的故事?又如《草船借箭》一文,可以利用题目中的“借”字来设计教学主线:为什么借箭?谁向谁借箭?借箭的结果怎么样?再如《桥》一文,我们就以课文题目设计教学主线:课文为什么仅仅以一个字“桥”作题目?作者会想些什么呢?这又是一座怎么样的桥呢?在这样的设计下进行教学,教学重点清晰明了,教学难点也就自然解决了。
二、明脉络, 披文入情
课文的文路,就像人的脉络,抓住了课文的文路来设计主线,就像明晰了人的脉络,能使教、学、文融会贯通。如《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文路是:建设环境恶劣—建设者克服难题—建成铁路。对于本课来说,就是让学生先充分了解铁路建设中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恶劣、施工条件异常艰苦,再深入了解建设者如何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一个个世界难题,创造一个个世界奇迹,最后充分感受西北建设者伟大的奉献精神。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主线:事先让学生通过查资料等方式了解西藏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青藏铁路的重要地位,再引导学生了解条件的恶劣以及建设者如何克服困难,最后深入感悟建设者吃苦奉献的伟大精神,树立起建设者的伟大形象。就这样,教、学、文如共乘一舟,披文入情、探幽览胜。
三、找关键,巧妙勾连
课文中往往有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句子,这些句子在文中或总起(总结)全文,或揭示课文中心,或蕴含深意。教学中抓住这些句子设计教学主线,就如同抓住了“牛鼻子”,能起到高屋建瓴、纲举目张的作用。 例如《白杨》一文中的最后一句:“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是一句蕴意深刻的句子,父亲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教学中就可以围绕这句话来设计教学主线:首先引导学生明白“他”是谁,怎么又浮起一丝微笑。其次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白杨树的外形和特点。最后引导学生明白爸爸的心愿,热情歌颂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伟大精神。由表及里,层层推进,升华主题思想。又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再见了,亲人”一句贯穿全文,我们就可以以这句关键句来设计教学主线。
四、抓主角,有效破解
主角,即文中的主要人物。在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中,主要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往往决定故事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抓住这些主要人物来设计教学主线,就能稳稳地抓住“故事之本”,能有效知重点、破难点。如《将相和》一文,它的主要人物就是蔺相如和廉颇。我们就以和他们有关的活动来设计教学主线:第一,引导学生通览全文,了解文中讲了和他俩有关的哪三个故事;第二,引导学生了解蔺相如和廉颇在三个故事中各自的表现,结果如何;第三,引导学生依据课文题目“将相和”,明白蔺相如和廉颇和好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样紧紧围绕主要人物来开展教学主线设计,我们不仅能感受故事的曲折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更能深入了解人物的可贵品质。像这样的课文还有很多,如《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猴王出世》《刷子李》等。
五、炒题集,消重难点
这里的习题,指的是紧跟在课文正文后面的作业和问题。这些习题是编者根据课文内容和单元训练重点精心设计和编排的。它明确了本文要把握的重点内容、要习得的重点方法,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依据。因此,“炒热”了这些题集,就是有效把握了课文的重点难点;消化了这些习题,课文学习的任务就圆满完成了。如《桥》一文,课后有三道习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3.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如,课文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文中有多处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你发现了什么?找出来,和同学交流这样写的好处。”对于第一题可用多形式朗读课文,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描写洪水、描写人们、描写老汉等多处语段都可以通过自读、互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在教学中穿插落实。第二个问题,要引导学生从老汉的神态、语言、行动等入手画找有关词句来理解老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作为一名父亲的伟大。而最后一个问题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本文在表达上的特色,这既是对前面学习的总结,又是对课文学习的拓展,是“锦上添花”之举。
六、赏插画,以图导学
大多数课文中都有精美的插图。而插图与正文是相辅相成的,是编者为使内容更具形象性、更有效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课文内容而精心编排设计的。因此,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来设计教学主线。这样的设计不仅能让人耳目一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还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桥》中就有一幅现场感很强的插图,我们可以根据插图这样设计教学主线——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放大展示课文插图,然后问学生:从图上我们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第一部分的内容,知道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接着,引导学生再回看插图,问:图上的老汉正在干什么?他前面的小伙子在干什么?他们俩又是谁?带着这些问题,师生共同学习课文的后半部分,明白老汉和小伙子正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组织群众过桥,最后双双牺牲。老汉和小伙子是父子俩。最后,教师又回到插图,问:老汉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课文是如何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师生共同学习,引导学生知道,课文通过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描写现场的危急,用以自己的生命架“连心桥”的感人事迹,衬托出老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临危不惧、忠于职守、坚定果断、先人后己的优秀品质。课文中的插图,真实存在,却很容易被忽视。但如果能充分利用,同样能绽放精彩。
此外,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发现有些课文的确难以利用文中的信息来准确设计教学主线,那么就可以“跳出课文看课文”,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写作风格、课文删改内容等方面巧妙入手设计教学主线。
如果我们把一堂课比成一棵充满生命力的大树的话,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等就是大树的繁枝茂叶,而教学主线就是大树的主干。不管什么样的课文,只要我们教师能反复钻研,就一定能从某一点入手,抓住全文的一条主线。而抓住了这条教学主线,我们的阅读教学就能减少散枝乱叶,减少教师不少烦琐的讲解,课堂这棵“生命力之树”就会更加郁郁葱葱,闪动智慧灵光。
参考文献:
[1]黄新亮.巧设主线,让课堂明晰起来[J].小学教学设计,2006(34):4-5.
[2]葉大仁.设计教学主线——让课堂亮出彩虹[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2):56-57.
[3]崔炳光.“主线式阅读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2014(10):50-51.
[4]张慧慧.浅谈如何设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线[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12):99.
[5]梁亚军.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抓主线,谋全局”的基本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12):92.
(浙江省东阳市歌山镇歌山小学 32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