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顺东
[摘 要] 从五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农村成教校在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过程中的现状,阐述了看法,从而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能够得到和谐、健康地发展。
[关 键 词] 新农村建设;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4-0264-01
农村成人教育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之一。下面就农村成教校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现状及相关对策浅谈几点看法,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
(一)队伍老龄化,师资水平相对低下
(1)目前,绝大部分乡镇成教校都安排了6人以上的成人教育工作人员,从数量上说是不少的,但这些人员的年龄95%以上超过了50岁,对工作缺乏激情。(2)成教校工作人员基本是从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退出来的,他们虽然懂得很多的教育教学理论,但在进行劳动力转移培训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企业的技能知识、法律法规等,有的只知一二,所以无法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较好的全方面培训,这给转移工作带来了严重后果。
(二)经费无着落,培训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成教校只有较少的办公经费,而邀请专家进行培训的所有费用,学校根本无力兑付,因此,要想请校外专家来校举行相关培训也是很难实现的。
(三)认识不到位,组织培训工作难
现在部分用工单位对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如养老、医疗、工伤等保险不能妥善地解决,致使有些农民宁肯在家受穷,也不愿轻易离开土地。
(四)制度不健全,管理服务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
转移农村劳动力是一项新举措,现有的政策法规还无法解决进城务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些用人单位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不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现象普遍存在。对农村劳动力的管理还存在“缺位”现象。在管理体制上,没有统一专业的对口管理机构,对农民工就業保障进行宏观调控、规划和协调。导致现在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虽然多数也出去务工,但整个劳动力转移工作仍然处于无序流动状态。
(五)市场覆盖面窄,转移运行质量不高
近年来,目前农村每个乡镇还未建成一个配套完善、规模相当的劳动力就业专业市场。而且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网络比较薄弱,信息服务滞后,运行效率低,效果差,导致劳动力供需双方不能得到及时、快捷的用工服务。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
(一)加强政府领导,从政策措施上保障培训转移工作的正常开展
政府要通过自身的行政力和导向作用,将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资源、城乡职业教育服务资源、农科教教育资源、社会资源统筹规划与整合,形成培训、信息交流、就业一体化的就业服务市场,从而有力地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社会共识
各镇可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讲话、宣传画廊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营造关心、支持、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氛围。
(三)健全台账,为转移培训工作奠定基础
在各镇范围内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建立起以村为单位的农村劳动力登记台账,对无就业岗位的人员进行就业登记,并发放《就业登记证》,持证人员可以凭证进行相关培训,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择业,真正建立起学习、考核、发证、上岗等一系列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农民工的创业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办学效益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开展要有赖于一支数量稳定、质量过硬的成人教育工作者队伍。各级主管部门首先要用发展的眼光,进一步高度重视农村成人教育工作,不断向农村成人教育学校注入新鲜血液,尽可能多地安排一些年轻教师到成人教育学校任教。其次,各级主管部门及各校要高度重视成教校工作人员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与学习工作,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可以包括帮助选购图书报刊、帮助和指导建立农民阅览室、举办电脑技术培训、推荐优秀影视节目等有关传递信息、应用信息和帮助农民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方法与操作技术,让他们本身得到很大提高,从而可以真正帮助农民在一定文化基础上学会获取信息的本领,促进农民提高自身的能力和增强农村的造血功能。
(五)加强校企合作,拓宽转移培训渠道
各成教校不但要加强校际间的沟通与交流,更应千方百计地与相关企业部门加强联系,力争校企合作,共同进行劳动力的转移与培训。企业对上岗人员的综合职业素质有要求,而对转移劳动者施行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介绍、企业发展特点、各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等方面岗前针对性培训,让企业成为办学和投资的主体,转移劳动力的培训经费以企业积累的培训储备金为主,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成教校培训资金短缺的问题。当然,学校和企业在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各有优势,充分合作有助于多方共赢。同时,企业间应相互合作,统筹培训资源,包括统筹培训对象、师资、仪器、设备、实验场地等,这样可以有效地实施分层分类培训,形成培训的规模效益,也有利于提高师资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培训的投资效益。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学校、企业、社区教育机构的通力合作,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一定能够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韩娜.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
[2]吉东发.新农村视野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思路与对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