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月
[摘 要]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愈来愈注重初等教育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小学生的学习状况、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接受中等以及高等教育的能力,因此,小学生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群体。随着多元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初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随即出现。其中,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及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较为突出。所以,就从小学生的阅读习惯问题入手,分析并阐释小学生普遍阅读习惯欠佳的原因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真正地融入小学生的学习成长之中,让孩子快乐地阅读。
[关 键 词] 小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4-0122-01
一、小学生阅读习惯欠佳的表现
(一)缺乏阅读热情
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大,蕴藏丰富知识宝藏的文字和语句并未成功地吸引到学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需从小开始,从一字一句中感受语言的美妙与力量。但学生在语文课上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现象在当今的语文课上很是普遍。长此以往,学生对阅读会产生越来越重的反感心理,以至于缺乏阅读兴致,无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规范的文化素养。
(二)逃避语言类活动
对那些阅读积极性不高的小学生来说,很难对班级或学校组织的语言类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班级或学校开展有关朗读课文、诵读诗书等语言类活动时,学生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自信心不足,导致产生倦怠及逃避心理。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百害而无一利,使学生在起跑线上出现“瘸腿”现象,造成成长弊端,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把阅读理解为死读书
死读书即死记硬背的阅读方式。学生常常以自己记忆力好为荣,机械地去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但一遇到考试或者理解能力的考查时就不能迅速反应,灵活运用。孩子只读不思,只记不想的阅读习惯只会令他们被动接受,成为书本的“奴隶”。
二、小学生阅读习惯欠佳的原因
(一)阅读兴趣不浓,自觉性差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而作为学校内的学生来讲,阅读无疑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对外面的大千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要去探索的欲望,但他们却没有意识到机会就在眼前。在课上,学生偶尔开小差;课下休息时,学生也很少阅读,认为阅读是枯燥乏味的,他们更愿意把时间用在看动画片上,在他们看来,阅读对获取知识与信息的作用并不大,只是偶尔阅读,感兴趣的也只是图文并茂的读物,而对其他诗歌、散文、科普等没什么兴趣,一般不读或很少读。
(二)学生的阅读过程简略,不会身临其境
大多数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只是泛泛地阅读,较少地融入文章情境中,不作记录,对文章的人物、内容等评议较少。对一篇文章只是囫囵吞枣地读完,长此以往会养成不好的阅读习惯,无法融入其中,不能完整地感受文章的韵味。
(三)阅读时间少
繁重的课业负担,让小学生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练习题上,用在阅读上的时间少之又少。而课外阅读需要的恰恰是时间和精力,但過大的学业压力让他们在阅读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四)基础知识薄弱,阅读能力差
识字量的多少是影响阅读的重要因素,识字量少会直接导致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不够,丧失阅读兴趣。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不认识的字和读不懂的语句,长此以往,阅读能力难以提高。
三、小学生阅读习惯欠佳的解决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首先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学生只要有产生的内在动力,就会主动地去接触读物,想要去了解、去探究。在了解与探究的过程中,渐渐地培养耐性,使阅读成为一项持久性的工作,并不断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渐渐提高理解能力。作为老师,应秉持以教师的兴趣去激发学生兴趣的态度,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老师爱什么,相信学生也会爱什么。所以,教师要给学生起表率作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之后,要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以便学生及时地展现读书成果,相互取长补短,激发阅读兴趣,促进共同进步。
(二)创设阅读情境,诱发阅读感悟
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感受读书的自由与愉悦,他们才会更加主动地参与进来,自发地去阅读、去感受。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创设自由民主的阅读情境,解放学生的思想,让学生自主地阅读与交流,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从而培养良好的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
(三)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方法是学习的金钥匙。教师要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阅读方法不只是朗读,还要引导学生默读、诵读、精读等。只要找对了方法,学生才能自主地进行阅读并在读书中感悟文章的奥秘,才能真正地领会文章的情感和内涵。
参考文献:
[1]周海燕.小学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6,5(2):22-28.
[2]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J].心理科学,2005,5(2):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