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晓琴
[摘 要] 中职教育体系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中职教育的专业性非常突出,对很多课程都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较多的支持。中职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是目前比较火爆的专业,应根据时代发展需求来改革。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 键 词] 中职;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4-0104-01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中职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的难度是比较高的,各项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过程中,都必须不断地去实践分析,让学生对课程的意义、作用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否则难以确保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良好的成绩。该项课程的改革要遵从合理化原则,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一、中职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的现状
中职院校在社会上引起的关注度是比较多的,很大层面上打破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促使就业时间提前,对国家很多行业的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积极作用。中职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当中,其现状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个层面:(1)教师长期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带领学生进行新一步的拓展[1]。在过往的教育工作中,中职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的确展现出了很大的特点与优势,但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过往的模式延续至今,还是没有进行全面的革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人才的培养陷入滞缓状态,很多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2)中职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师生矛盾不断严重。我国在现阶段的发展中,针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强烈,可是一些中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完全是将教师作为主导,对学生的考虑不周全,日常的问题探讨过程中,学生的话语权较少,完全呈现为被动学习的状态[2]。(3)中职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的体系,还是集中在老旧的模式上,在知识的更新过程中,未能够达到与时俱进的目标。
二、中职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对策
(一)革新教学理念
中职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为了在日后的
教育上得到更好的成绩,教学理念的革新是必要的内容。首先,中职学校必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液压与气动课程本身就是高水平的技术知识,如果仅仅在理论上学习,没有让学生大量地动手操作、实践,那么以中职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就业入职以后,无法在短期内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自身的工作水平较低,很容易遭到企业的淘汰。其次,在校企合作的应用过程中,中职学校要端正自身的态度,与一些有实力、有能力的企业合作[3]。从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些中职院校完全不考虑学生的需求和企业的情况,校企合作演变为流程化的教育内容,这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特别突出,日后要积极地杜绝,避免在人才培养体系上造成威胁。再次,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教师一味地让学生顺从自己,俨然违背了教学的初衷,必须得到积极的改善。
(二)调整课程结构
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中职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在实施以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向人才的方向转变,课程结构的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机械行业、高科技行业都对液压人才、气动人才具有强烈的需求。所以,中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按照社会上的需求、国家的发展方向,针对课程开展优化调整。例如,将液压与气动的课时分配比例调整到4∶5;将液压与气动的理论知识精简,增加一些实践项目;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调整到1∶1,这样就将有利于培养出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而且还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学生,完全符合企业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由此可见,课程结构的调整,在日后的教育工作中,应作为重点内容来对待。建议在调整之前,对学生的意见和看法进行调查研究,我们调整课程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高科技人才,如果完全脱离学生的看法,促使他们被动地接受,则无法在短期教育效果上有所保证。
(三)改善教学模式
经过上述几项措施的执行,中职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得到
了很好的改革,学生与教师的合作、进步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建议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在教学模式上深入地改善。例如,学生在初期的学习中,应该本着边理论、边实践的方法完成教学,促使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更加牢固,对相关的设备、原理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这样在后续知识的学习上会更加便利。对拓展阶段的学习,要积极地发现学生的优势、劣势,努力按照扬长避短的方法来教育,促使学生在技术体系上,拥有自己擅长的方面,这样才能在就业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文对中职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學展开讨论,现阶段的教育工作比较值得信赖,整体上未出现严重的不足。日后应继续在教学改革上深入地分析,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师素质的培训,在学生的引导过程中,应通过专业的知识体系来完成,减少生硬干预手段。
参考文献:
[1]黄景会.中职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赤子(中旬),2014(12):125.
[2]张帆.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液压与气动,2012(7):44-46.
[3]胡以君.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才智,2016(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