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蕊 郑世忠
[摘 要] 现阶段,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仍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互联网+教研”以其低成本、公平性、便捷性、覆盖广等特点为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在总结我国现阶段如何利用“互联网+教研”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同时,以吉林省中小学教师研修网为例,梳理吉林省如何利用吉林省中小学教师研修网开展“互联网+教研”,进而促进吉林的教育事业公平发展。
[关 键 詞] “互联网+教研”;教育事业;公平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4-0038-01
一、介绍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技术发展尤为迅速,自从“互联网+”的概念提出后互联网的形态又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传统的教研工作也逐渐转型为网络教研的新模式,为传统的教研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延伸,教研员不必再三两成群地面对面讨论问题,而是以互联网为依托进行教学研究、教学指导等教研活动。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网络教研的模式又上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即“互联网+教研”。“互联网+教研”指教研基本内容以互联网为载体,将教研服务扩展到广大城乡教师,不断提高教研服务的可获得性。
当现代教育事业面临最根本的矛盾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与人们对优质资源的迫切需求时,“互联网+教研”以其低成本、公平性、便捷性、覆盖广等特点不断为来自不同地域的教师提供多样、便捷以及高质量的教研服务以促进现代教育的公平
发展。
二、“互联网+教研”的组成形式
当2009年“云计算”的概念首次引入教育领域时,云计算就以其大规模、虚拟化、通用性、成本低等特点逐渐发展为教育界的主流技术。随着“云计算辅助教学”概念的提出,在校教师能够利用教育云提供的各项服务构建个性化教学环境以支持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网”端,“互联网+教研”主要是利用互联网、移动网和物联网等形成“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及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三通两平台体系。
而“端”则需要为每位教师配备电脑、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
三、教育公平发展与“互联网+教研”
近些年,教育的公平性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其中以促进教育公平性为重点。近些年我国也确实正逐步采取多项措施推进教育公平,其中包括: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大力发展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等措施。
首先,互联网能够有效降低教研成本,通过互联网,教师可以参加远程的教研活动,减少参会资金,互联网更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全天候、标准化的教研活动流程,并为后期统计分析留下宝贵数据;其次,利用互联网可以更大程度地共享优质课程资
源,互联网可以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使无论身处何地的教师
都可以获得相同的教学资源,使教研活动开展得更为高效、便捷,为教育公平提供了可能;最后,利用互联网可以优化传统课堂,发展智慧教育,突破传统课堂的桎楛,打造深层次的教育公平。
四、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互联网+教研”以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现阶段,我省依托“吉林省中小学教师研修网”开展“互联网+教研”。吉林省中小学教师研修网是由吉林省教育厅主办运营的专业公益性网站。它以“合作、协同、共享”为服务理念,是吉林省内唯一的以服务于全省教师进修院校和广大基层学校教师培训、教研、管理工作以及学习的大型网络协同平台。
利用研修网的教师工作坊开展研修活动是一种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的学习模式。利用教师工作坊可以为某一研修项目组织研修活动,也可以为某一有组织的研修团队组织长期的研修活动。教师工作坊不仅可以为某一区域内的教师开展研修活动,也可以跨越地域的限制,让不同区域的教师协同进行研修活动,为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研修网的研修社区是一个综合性、供广大教师展示的平台。研修网的资源中心是广大教师劳动成果汇聚的场所。不仅如此,研修网还具有同步互动课堂功能,利用研修网的在线直播功能,参加协作教学研究的学校和相关老师可以利用视频互动教研系统开展远程同步课堂互动。
总之,现阶段,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仍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互联网+教研”以其低成本、公平性、便捷性、覆盖广等特点为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郑世忠.“互联网+”背景下普惠教研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3):28-31.
[2]杨玉宝.教研服务应彰显普惠价值[N].中国教育报,2015-05-27.
[3]陈耀华,陈琳.教育信息化提升教育公平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7):70-74.
[4]中共教育部党组.努力保障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N].中国教育报,2007-10-19.
[5]张德利,郑世忠.“互联网+”背景下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