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静
[摘 要] 结合江苏省职业教育立项课题实践研究,提出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面对学测等问题如何进行修改和优化,提出相关要求及解决方法。
[关 键 词] 学测;课程体系;电子信息与技术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4-0035-01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江苏省先后发文《关于建立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
水平测试制度的意见(试行)》(苏教职〔2014〕36号)《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实施方案》(苏教职〔2015〕7号)等文件,明確提出成立学业水平考试工作委员会,推进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实施学业水平考试。2017年上半年,课题组申请的“基于中职学业水平测试的研究与实践——以电子信息与技术专业为例”课题获批江苏省职业教育学会2017~2018年度职业教育立项课题,批准号为:XHJX2017113。
本文主要研究学测在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途径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二、课程体系的要求
1.公共基础课程模块课程坚持“够用为度”。
2.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模块教学内容求宽、求新。
3.专门化方向课程模块的教学主要是为职业能力服务,要依据成熟的管理规范和技术规范,坚持“实际、实践、实用”的原则来设置专门课。
4.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模块和专门化方向课程模块中,实践环节的比例达到40%以上。在实施过程中,由低到高、结构有序,注重职业技能训练,注重形成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为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奠定基础。
5.施行“课岗相依,课证相融”策略,与时俱进、与需同步,彰显社会适应型人才培养办学特色。
三、研究实践的途径
1.阶段性开会。确定每个阶段的研究任务,及时落实完成和反馈前段时间的实践效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文献集中学习。收集包括文件、论文、会议汇编、专著等大量资料,研究学业素养的核心概念和相关课程体系开发。通过中国知网等平台的关键字检索获取最新相关研究成果。
3.全方位调研。采访毕业生、利用现代化交互式平台QQ、微信朋友群、发放调查表、利用工学结合、企业走访的形式,全方位了解毕业学生素养现状和未来学生需求。
4.效果检测。对教师通过公开课、教学设计、技能比赛、说课比赛、学测出卷等方法鉴定教师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熟知情况和
职业素养情况。对学生采用学业测试、阶段考查、技能鉴定、技能比赛、综合设计、创业创新等方法了解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学生培养成果上的效果。
5.数据分析。对培养方案的各种数据要吻合有关要求,如专业课和基础课的比例、总课时的要求等。为应对学业水平测试、技能抽测等具体事务,必须调整课程体系。必须经常阶段性关注有关数据的吻合度,为保证方案的合理性必须注意其可行性。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数据要“说话”,如技能鉴定通过率、社会公益参与度、行业素养达成度等。
四、适应学测的措施
(一)学时设置方面。学测一般是在中职的三年级,科目也是电工电子学科和指定技术工种。因此,相关课程可以在第四、第五学期加设。针对考试大纲和题库,进行习题讲解。相应技能鉴定放在前邻的一个学期。
(二)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对策:合理规范学时,开展模块化教学模式。创新课程设置的理念,结合实训、证书、实习教学三种教学思路,在校内进行社会实践演习,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并帮助学生获取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对应技能比赛工种、技能鉴定工种、企业技术工位进行技能教学和实践。
(三)课程结构设置方面。拓展学生选修课程的知识体系。企业的用人标准从专业技术人才转变为复合型人才。传统的电子焊接、电子CAD等专业技能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必须整合物联网、传感技术、通信技术、PLC技术等穿插在课程设置中,也可以作为选修课开设。可以参考的技能比赛工种有:光机电一体化、光伏技术、电子通信与控制、智能家居(物联网技术)等。
(四)专业条件建设方面。一方面专业教师要“强劲”,可以通过技能比赛、各级培训、实验室建设等途径,让教师掌握相关新技术和复合技术。需要说明的是,需要让顶岗实习真正落到实处。一般暑期定岗实习可以加强考核和适当奖励。另一方面,通过“学校工厂”“工作室”等形式切实加强专业实践条件建设和师生的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朱平.2.5+0.5模式下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发[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10):88-89.
[2]张劲松.中职“2.5+0.5”新学制开启“产教融合”新途径[J].职教通讯,2015(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