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芳
(永泰县梧桐中心小学,福建 福州 350700)
摘 要:教学策略,即教师在传授教材知识,讲解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被动吸收知识、机械记忆为主,这种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主动地学习。新课改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进行创新教育,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创新,使小学数学课堂成为趣味性与活力性的教学基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式;教育创新
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小学生思维逻辑性、严谨性的重要阶段,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正处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尤为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迸发出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小学数学教育有质有量,长远发展。鉴于此,本文对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如下探讨。
一、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学习潜力、知识潜能、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这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即教师在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似懂非懂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指导与点播,使学生豁然开朗。以启发引导式为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潜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数学探究、交流、总结、归纳的过程中,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体会逻辑的数学结论,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教师要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中心,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不断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再创造,让学生体会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乐趣。
二、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
小学数学对于启蒙小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要寻找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促使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走入教育课堂,它具有集声音、图片、文字、图像、视频、音频于一体的优点,小学数学教育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单独教授、课堂枯燥乏味无聊的特征,使课堂具有灵活性、多变性、趣味性,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容易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多媒体技术的灵活性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因此,创新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式,需要全方位地引进多媒体技术,提升数学教学的实用性与直观性,促进知识传授的形象性。例如,在教授第八册“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中,教师在课件中画出一个任意三角形,应用量角器测量出其内角和为180度,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任意拖拉到一点,使之成为一个三角形,这时再次进行测量,发现其内角和仍然为180度。这样的教学形象生动,直观性强,便于接受,学生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兴趣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课堂教学效率也会随之提升。
三、鼓励学生自主交流,主动实践
传统教学方式中一个比较大的弊端就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少,课堂氛围较为枯燥,这样的课堂必然不能提升教学效率。在新的教学方式中,师生之间的交流逐步增多,学生内部之间的探讨研究必不可少,学生的学习状态是积极的、活跃的、自由的、热情的,使学生在不同思维的交流过程中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使学生在輕松自由的平台上学习探讨,主动实践研究。如在学习第十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这一课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让学生把2/5,2/6,2/8,2/11,2/7化成小数。学生通过独立计算后,就会发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时教师就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探讨:是不是同样分子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呢?分数化成有限小数取决于分子还是分母?分母必须具备什么特征分数才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带着问题经过小组讨论交流就会发现这样的规律:不是同样分子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如2/6,2/11,2/7等;分数是否能化为小数取决于分母;分母中除了2和5 以外的质因数,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样的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这些规律还必须是最简分数的前提下。学生通过主动交流、讨论、质疑、辨析等过程,提升了思维能力,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四、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即教师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认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实际能力。如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小明与姐姐去逛街,姐姐的钱包里有两张五十元与一张十元、一张五元两张一元。姐姐买蔬菜用了十三元,给小明买玩具用了二十元,给妈妈买日用品用了五十五元,文姐姐钱包里原来有多少钱?用了多少元?还剩多少元?这样的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抽象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与意义。
五、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主体都是教师,数学课堂枯燥乏味无聊,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完全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无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无益于学生的个性发挥。因此,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要将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教学氛围。如在教授第八册“租船问题”过程中,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周末老师带领班级同学去西湖划船,划船区规定:小船24元,限乘4人;大船30元,限乘6人。老师和同学一共有32个人,要怎样租船才最省钱呢?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在算数的过程中,精神高度集中,动手动脑能力得到最佳锻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性作用得到尊重与保护,课堂教学效率势必大大提高。
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数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应用数学于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数学的能力。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具体的观察,提高数学素养。如在教授第十一册“圆的面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是圆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它们在性质上有什么特点,推测它们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圆的半径与面积有什么关系。数学应该以生活为背景,数学是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将生活素材与生活实际作为学习数学的主要生活背景。日积月累,学生会逐步提高对学习的热爱程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课堂教学效率会在学生的观察中逐步提高。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小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严谨性、严密性的培养有极大的作用,而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细致、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学生,不断探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途径,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做到生生愿学、乐学、自主学。这样就促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黄锦姝.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与重建[J].小学教学参考,2009(21).
[2]郭其龙.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08(11).
[3]李艳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