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双
(中共株洲市委党校 经济教研部,湖南 株洲 412008)
湖南省自主创新能力绩效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
——基于Malmquist指数法
张玉双
(中共株洲市委党校 经济教研部,湖南 株洲 412008)
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2005-2014年的湖南省自主创新效率的变动趋势,并把自主创新效率分解为技术进步与资源配置两部分。测算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湖南省自主创新效率的增长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推动,资源配置效率对自主创新效率的贡献较小,且自主创新效率呈现明显东高西低的区域差异。针对测算结果提出了“区域内科技资源投入+资源配置改革”与“区域间协同创新”的提升路径。
自主创新能力;绩效评价;Malmquist指数;提升路径
系统的经济发展理论对动力机制的探讨,使创新理论逐渐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论支撑。早在1912年,熊彼特就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经济增长的内在要素是创新。发达国家的普遍经验验证了从要素投入向智力投入转变的经济增长理论。在“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源泉”的新见解提出后,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不断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其区域创新效率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索罗(R.Solow,1956)在考虑技术影响假设下推导论证,运用增长速度方程从资本、劳动力等诸多要素中分离出技术进步,第一次将技术进步纳入经济增长模型,进而建立科技投入产出的可操作模型;[1]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E.Dension)在索罗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索罗余值”计算创新效率,[2]Griliches开创性地提出用Cobb-Douglas函数方法对R&D密集型产业产出的测算与R&D资本存量的定义和测算等;[3]此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非参数的生产率指数法,而其中用的最多的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W.W.Cooper提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4]采用此方法评估效率,其优势在于无需确定指标权重就能处理多输出和多输入的决策单元,但劣势也较为明显,即无论是BBC还是CCR模型都是对各区域截面进行横向分析,而没有涉及纵向时间趋势所反映的信息,因此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对湖南省2005-2014年的自主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将有助于在时间维度上更好的观察自主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
Malmquist指数用于研究不同时期决策单元的效率变化,且可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资源配置变化两部分,技术效率变化和资源配置变化的前提条件不同,前者是指在既定投入要素的前提条件下区域自主创新的实际产出与最大产出比,后者是指在既定技术条件下生产出既定产出的最佳投入比。通过对Malmquist指数分解,可以更加直观清楚的了解影响自主创新效率的综合因素,避免归因的单一和片面化。
Malmquist指数法基本原理如下:
假设m种投入、n种产出的生产活动,我们用m维向量X表示投入向量,n维向量Y表示产出向量。用P(Y)表示投入集合,并且包含了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用投入X能够生产全部产出向量。即P(Y)={X:X生产出来Y}
如果Di(X,Y)<1,表明用现在投入X生产不出Y;如果Di(X,Y)≥1,它测度的是投入角度的技术效率;如Di(X,Y)=1,表明生产单位位于生产前沿上,因此具有充分的技术效率。
距离函数和技术效率互为倒数,与数据包络分析计算径向技术效率的原理类似,所以我们采用DEA的数学规划方法来计算距离函数,可写为:
其中,yi为第i个省份[M×1]维产出向量;xi为第i个省份[n×1]维的投入向量;Y为所有K个省份[K×M]维的产出矩阵;X为所有K个省份[K×M维]的投入矩阵;λ为K×1维的权重向量;θ为标量。
定义距离函数后对基于投入角度的Malmquist指数进行定义的,从t时期到t+1时期,以t时期技术Tt为参照,基于投入角度的Malmquist指数可以表示为:
(1)
从t时期到t+1时期,以t+1时期技术Tt+1为参照,基于投入角度的Malmquist指数可以表示为:
(2)
为了纠正时期选择的随意性可能导致的误差,根据Fisher理想指数的构造原理,Cavesetal(1982)采用了折中的方法,取式(1)和式(2)的几何平均值作为衡量从t时期到t+1时期生产率变化的Malmquist指数,该指数若大于1,则表明从t时期到t+1时期全要素生产率是增长的。可以表示为:
据此式,Mi变化就分解为资源配置效率与技术进步效率。EC大于1意味着要素投入的变化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TC大于1意味着技术在考察年份实现了跨越,即实现了技术进步;Mi大于1意味着生产力有所改善。反之,上述指标值小于1,则表明相应效率恶化。
(一)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创新资源是衡量创新活动的主要投入指标,创新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是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它在一定程度是体现自主创新能力强弱的主要依据,承载了其发展趋势和可能的作用空间,且基础领域的原始性创新大多数都源于其资源投入能力,人力、财力及物质投入强度是衡量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投入指标,本文选取了大中型企业的研发人员数量和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作为衡量自主创新投入能力的主要指标。
产出能力多从知识产出和经济产出两方面衡量。知识产出的主要形式主要包括论文、著作、专利和专有技术等,科技论文是科技成果产出以书面形式展现的潜在状态,其经济产出主要靠高新技术收入来衡量,因此,将大中型企业科技论文篇数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作为测度自主创新产出能力的主要指标。
本文数据全部来自2006-2015年《湖南统计年鉴》,湘西自治州部分数据缺失通过采用相邻两年的平均值得以填补,由于张家界数据缺失严重,无法通过有效手段弥补,故剔除张家界选取湖南省13个市、自治州作为研究样本,指标选取及评价过程力求科学、合理、易于掌握和操作。
(二)实证分析结果
利用Deap2.1软件计算出2005-2009年,2010-2014年,2005-2014年三个阶段的Malmquist指数结果,计算结果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2005-2014年指数变动表
表二 2005-2014年Malmquist指数及分解
从自主创新效率增长的结构分析(见表一),湖南省的创新效率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效率而非科技进步效率的改善。在2005-2014年期间,技术进步为创新效率的年平均增长贡献了12.2%,有力推动了创新效率增长,而资源配置效率仅贡献了0.7%,可见,自主创新效率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的途径来实现的。
从创新效率增长的时序变动观察不难发现(见表一),湖南省自主创新效率的增长过程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05-2009年,创新效率呈高速增长态势,这主要是由于湖南自主创新战略实施的结果,2006年《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建设创新型湖南的决定》《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等配套政策的实施和2008年湖南开始实行产学研结合创新等有力手段都有效促进了自主创新效率的提升,在2010-2014年期间,自主创新效率增速在达到30.7%的高度后又回落到3.9%期间,这两个时间段自主创新效率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拉动,资源配置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束缚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2005-2014年期间资源配置效率对自主创新效率的贡献的比重在日益升高且大于1,这表明,长期来看,资源配置逐步改善并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从区域自主创新效率的差异来看(见表二),湖南东部自主创新效率远远高于湖南西部与南部,即长株潭城市群的自主创新效率都在1.15之上,衡阳、株洲、岳阳、常德、益阳的自主创新效率高达1.2以上。湖南西部与南部的湘西、怀化、邵阳与郴州自主创新效率排序靠后,怀化低至0.964,且科技进步效率对自主创新效率的贡献高于资源配置效率的贡献,这与实际情况相符,湖南西、南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创新资金安排比例少,其科技人才也多向湖南东部自由流动,虽技术进步效率支撑了自主创新效率,但总体来说效率偏低。
从图1可以看出,湖南省自主创新效率增长构成存在着一个显著特征,当技术进步效率促进自主创新效率提升的同时,资源配置效率往往会产生不利影响,而很少见到技术进步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同时增长的情况。根据DEA非参数方法的测度原理,技术进步意味着生产前沿面的抬升,而资源配置效率主要是指生产单元与生产前沿面的距离,[5]在湖南东部大多地区逐步抬升生产前沿面速度的同时,湖南西、南部地等生产单元逐步远离生产前沿面致使生产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损失较多,造成两者严重背离变化。
图1 Malmquist指数及结构变动
(一)结论
根据上述测算方法及结果,主要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第一,从Malmquist指数及结构分解计算的自主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来看,湖南自主创新效率的长期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的贡献,资源配置效率的下滑对自主创新效率的增长产生了消极影响。技术进步在促进自主创新效率提高的同时,资源配置效率总会呈下降趋势。
第二,从地区间自主创新效率的时间变动来看,湖南东部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西、南部的增长速度,在选取的时间样本研究期间内,在环长株潭的湖南东部区域,Malmquist指数范围在1.15-1.249之间,而西部、南部大多则在0.964-1.13之间,低于全省均值。
第三,个别地区自主创新效率长期处于低位运行的状态,在技术进步难以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对全省自主创新效率的持续提升也造成了拖累。
自主创新效率的提升是实体性人力、财力、物力等科技资源投入和体制性科技资源投入综合作用的结果。由此可见,从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角度来看,提升自主创新效率必须双管齐下,一是加大科技资源的投入力度,二是大力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6]针对湖南东部及西部、南部的区域间互动,则适合采取“区域间协同创新”路径。
(二)政策建议
1.区域内“科技资源投入+资源配置改革”路径。
(1)培养多层次人才队伍,加大新型智库建设。坚持按需引进、注重效益的原则,大力实施引进多层次人才政策,针对不同层次人才采取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探索科学高效可操作的人才评价、激励、分配机制,构建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和社会团体奖励为主体的激励自主创新的科技奖励制度。还可通过产权保护、授予荣誉称号等方式,对研发人员的创新成果给予鼓励。
(2)拓展融资渠道,支持企业研发投入。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是评价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偏低,仅仅约为跨国公司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只有大力增强企业研发投入才能促使企业成为真正的技术创新主体。因此,利用资本市场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投融资需求,企业应重视研发资金投入的长效性和针对性,重点提高研发经费的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研发经费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与此同时,政府应进一步落实好财政、金融、人才等各方面优惠政策,从而保障企业研发投入规划得以顺畅实施。
(3)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使企业在整合全社会创新资源中发挥主导优势,主动与高等学府、科研院所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将科技研发、中试验证、成果展示、技术转让、实际应用等多个环节贯通起来,提高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效率。项目筛选上,应紧密围绕十三五规划中的重点产业、支柱产业以及新兴产业,选取高转化能力、强应用性的优质项目,多听取和征求相关技术专家的建议和意见;合作形式上,除了校企对接和单个项目技术转让之外,逐步向产业创新发展论坛、招商对接会等方向转变;时间周期上,由短期项目合作向长期战略合作转型,构建“优势互补、联合开发、共同投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机制。与此同时,应完善科技成果收益分配制度,将创新成果与收入回报相挂钩,鼓励高层次技术人才技术入股、知识产权入股。
(4)扶持民营科技企业,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鼓励有条件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校办企业和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转制为民营科技企业。[7]推进落实《科技部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加大对民营科技型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支持扶持力度,为高成长性民营科技企业上市开辟绿色通道,[8]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结构。
(5)健全创新服务平台,完善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立足企业技术创新和公共科技服务需求,组织开展技术转移对接会、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对接活动、科技竞争情报分析等工作,帮助企业有效整合创新资源、规避技术风险、降低开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提高创新效率。整合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加快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留学生创业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加速器等科技创业园,加强与专业科技服务机构的合作,大力推广“孵化加创投”的孵化模式,为高成长企业做大做强提供资本、人才、市场等深层次服务,形成网络化服务体系。
2.区域间“协同创新”路径。
(1)统筹全局,从“鼓励自主创新”向“鼓励区域间协同创新”转变。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应及时转变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路和模式,从“鼓励自主创新”向“鼓励区域间协同创新”转变。[9]一是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积极研究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区域间协同创新成功案例,借鉴和推广适合当地的先进做法。二是在协同创新的宣传、成果推介及产业化运作及知识产权分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将区域间协同创新联盟纳入区域发展规划。区域间协同创新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区域产业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具体来说,在制定规划过程中,应明确区域间协同创新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并作为自主创新的典型模式加以强调。针对区域间协同创新的合作领域、具体推进措施及步骤进行详细规划。
(3)引导大中型企业率先组建区域主导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引导企业在亟待突破的技术创新领域展开合作攻关,探索建立规范的区域间协同创新合作机制,为区域间更深层次的创新联盟组建及运作积累经验,重点推进,由点及面,全面铺开形成有机网络,增加区域间协同创新的广度和深度。
(4)通力协作,相关部门做好联盟引导服务工作。政府相关部门应联合协调工作组,分行业、分领域、分阶段地开展调研工作,及时了解当地企业合作需求和行业发展讯息,引导和支持行业跨区域创新合作,实施跟踪服务,积极沟通协调,落实责任,加强协调,帮助解决区域间协同创新中存在的制度障碍,促使创新活动由单个企业自发合作向有组织的产业协同合作转变,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取得实效。
[1] Solow. R. 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6,70(1):65-94.
[2] Denison,EdwardF. Why Growth Rates Differ: Postwar Experience in Nine Western Countries[M]. Washington.D.C. The Brooking Institution,1967.
[3] Griliches,Z. Issues in Assessing the Contribution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Productivity Growth[J]. 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9(10):92-116.
[4] A Charnes,W W Cooper,ERhodes.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J]. European Journal,1978,2(6):429-444.
[5] 丁厚德. 中国科技运行论——科技战略与运行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6] 江激宇,李 静,孟令杰. 中国农业生产率的增长趋势:1978-2002 [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28(3):113-118.
[7] 刘凤朝,潘雄锋.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我国科技创新效率评价[J].科学学研究,2007,25(5):986-990.
[8] 江苏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N].新华日报,2012-01-05(A06).
[9] 易伟义,余 博.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2(12):49-50.
Study on the Efficiency Measurement and Improving Path of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of Hunan Province——Based on Malmquist Index Approach
ZHANG Yushua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Party School of CPC Zhuzhou Municipal Committee, Zhuzhou 412008, China)
In this paper, we use Malmquist index approach to calculate the change trend of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of Hunan Province, and divide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into two components, namely, technical progress and resources alloc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rease has been mainly promoted by technical progress,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resources allocation sufficiency is relatively small since 2005.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shows obviously regional differences that is“high in the east and low in the west”.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improving path for the regional “S&T investment and resources allocation reform”, and inter-regiona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re presente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efficienly measurement; malmquist index; improving path
2016-09-06
2015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长株潭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评价及推进机制研究”(15YBB068);2015年度湖南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社科规划课题“湖南自主创新能力绩效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2015B18)。
张玉双(1985-),女,河南安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区域自主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F279.27
A
1671-1181(2017)02-0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