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琴
(泰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隐喻思维:语篇阅读的核心运作机制
王 琴
(泰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受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影响,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英语技能中的薄弱环节。本文通过分析隐喻思维在语篇,阅读过程中各方面的功能体现,指出要根本解决该问题需要从思维层面来探讨。研究显示大学英语阅读过程中的隐喻思维能促使学生进行更有效的阅读,提高阅读能力。隐喻阅读教学必须以培养隐喻思维能力为基点。
隐喻思维;语篇阅读;阅读教学
英语阅读能力是学习英语语言的一个重要的能力。英语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读者通过语篇与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自2013年以来,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通过两年的调研,于2015年制定了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简称《指南》)。该《指南》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鼓励教师利用微课,慕课,利用网上优质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断加强学生自主化学习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能对一些专业的英语资料进行自主的有效阅读。而现代大学生对于阅读全英文篇章尤其是一些抽象程度高的内容有很大障碍,究其原因是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上,过于偏重讲解词汇和语法,过多分析字、词、句, 而对语篇层次上分析不充分。研究发现大学英语阅读语篇具有科技性强,抽象程度高,概念信息浓缩和逻辑语义关系隐讳等特征,对这样的语篇理解程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对语篇中隐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程度。[1]侯春杰认为,语法隐喻是一种组篇工具,它在篇章的意图性,连贯性,信息性和情景性等方面帮助实现了一定的篇章功能。[2]本文拟结合教学实践,具体地探讨在语篇阅读过程中隐喻思维所体现的功能以及它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隐喻思维是思维方式的一种,是特定语言概念系统的外在表现,是隐喻形成和理解过程中人脑通过联想和类比推理进行的相似性替换并创造出新的概念组合及其关系的过程。[3]隐喻思维能力包括发现隐喻意义的能力,对隐喻作出正确解释的能力和用隐喻进行思维的习惯的能力。[4]隐喻思维能力即认知主体通过已知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未知的、 抽象的概念的能力。具体包括用隐喻进行思维的习惯、创建跨概念域类比联系的能力、能够识别、理解隐喻意义的能力和创造性地产出隐喻的能力。[5]在语篇阅读中通常会遇到难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难以准确推断作者的真实意图,还有些词汇用字典意义很难解释得通的情况,这样的问题唯有通过隐喻思维来解决。
(一)词汇层面上的一词多义和词性转换
一词多义也可称多义词。 多义词的多个意思可
以归结到同一个根源。基本词义称为“核心词义”(core meaning),而后来引申出来的词义则是隐喻的。[6]看下图,deep在中间圈里的短语中是核心词义,而在其周围圈的五个短语中都是隐喻意义。
图1 单词deep 的一词多义
隐喻的发展与运用使不少名词表示抽象的动作而不是仅仅表示某个东西,这就是动词名词化。名词化的过程不仅是词性转换的过程,也是隐喻思维的结果。动词变成名词后的词义不变,但它的隐喻效应(metaphorical effects)却可能不一样。[7]认知语言学家Langacker举出了两个词性不同语义相同,但细微含义有差异的句子:
例1.The Boston bridge collapsed.
例2.The collapse of the Bosten Bridge.
从语义上来看,它们表达的是一个意思,但在认知语言学家看来却不一样。在第一句中,collapsed 是动词,给人产生一种延续感, 这被称为序列扫描(sequential scanning)。而第二句中名词collapse ,是一种静态感觉,称之为概括扫描(summary scanning)。也就是说,动词更体现所写动作的序列关系,呈现时间过程(temporal), 而名词不呈现时间过程(atemporal)。
因此,认知语言学认为,名词、副词、形容词、动词等词性的词不仅只有形式属性的不同,它们也可能承载意义。也就是说,语义相同但词性不同,它们传递的内容并不完全一样。语言学习者有必要从隐喻思维层面上去理解和领悟。
(二)语篇组织层面上的隐喻性
在语篇组织层面上,隐喻帮助实现了语篇的衔接和连贯。Halliday 的语篇衔接照应理论指出语篇隐喻的线性衔接,廖美珍在此理论基础上,指出语篇组织功能既指这种线性关系,还包括隐喻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平行照应关系。[8]研究主题是隐喻语篇组织功能——标题与正文之间的组织关系,指出隐喻的语篇照应是立体的:(1)喻体和本体之间的互相对应形成了第一层横向的语篇组织关系;(2)喻体和本体的纵向发展构成语篇的第二层组织关系;(3)喻体和本体的交叉发展构成语篇的第三层组织关系。隐喻的语篇作用机制既对语篇的篇章结构起到衔接作用,也对语篇的具体内容的构成起到连贯作用。因此,语言学习者在英语语篇阅读的过程中离不开隐喻思维,语篇阅读过程也是隐喻思维的过程。
(三)隐喻思维对于语篇阅读中的批评性阅读意识的培养
阅读语篇中语篇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作者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语义在语言系统中进行选择的结果。在这过程中,作者如何选择自己的语言表达形式都会受一种无形的意识形态影响,任何语篇,不管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其语篇思想都会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性。而隐喻具有表象性,内容的丰富性与解读的自由性,有助于更好的领会和欣赏隐喻思维的精华和地道的语言形式。[6]在语篇阅读中,隐喻思维对于帮助读者发现语篇中隐喻的组篇功能起到很大推动作用,让读者不再停留在理解语篇的字面意义,而是进行批评性阅读,挖掘话语中隐喻模式的“深层结构”,进一步认清隐喻是以何种方式实现语篇的衔接和连贯的,从而更好的理解篇章的中心思想,提高对语篇的鉴赏力。
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是2015级的120名学生,他们分别来自数理学院和商学院,他们平时对语篇阅读的讲解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所使用的教材是 《新视野英语教程》,在本次测试中,研究人员为学生选用了《新视野英语教程2》[9]中的课文。经过调查,这些学生都没有接触过这本书,保证了测试的有效性。
(一)研究方法
把受试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让两组受试者参加两次阅读测试。2015年10月18日,进行第一次测试,两组受试者同时阅读来自《新视野英语教程2》的一篇英语文章,题目是 Entrepreneurs。 在阅读结束后让两组受试者做 10 道阅读理解题(5 道文章后面的阅读理解题及5道研究人员增加的阅读理解题) 两组受试者完成任务的时间都限定为 25 分钟。本次测试的目的是检测两组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有无显著差异。
2015 年10月25日,进行第二次测试,让两组受试者分别阅读一篇隐喻度比较高的英语语篇,阅读的文章选自《新视野英语教程2》中的第九单元 Section B 的课文, 题目是 A High-tech Woman. 该课文标题就是一个典型的隐喻。整篇文章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掌握这一核心主题对于读者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识别作者的写作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阅读结束后让两组受试者做 10 道阅读理解题(文章后面的 8道阅读理解题及2道研究人员增加的阅读理解题)。在实验组受试者开始阅读之前的两个小时内,研究人员给他们讲解了隐喻的相关知识,主要讲解了语法隐喻的理论框架和主要类型,特别提醒他们发现和理解语篇中的语法隐喻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让他们进行了一些语法隐喻表达式与其一致式之间的转换练习,使其对语法隐喻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让他们在阅读中形成隐喻思维习惯。在对照组受试者开始阅读之前,研究人员没有给他们讲解隐喻的相关知识,让他们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进行阅读。两组受试者完成任务的时间都限定为 30 分钟。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前后测试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对语篇理解的准确度有很大差异(见表一、表二)。
表一 两组受试者在第一次阅读测试中的准确度对比
表二 两组受试者在第二次阅读测试中的准确度对比
从表一可以看出两组受试者在第一次阅读测试中的准确度相似,两组受试者的阅读能力基本相同。在第 5 道题和第 8 道题上,两组受试者的准确度相等。在第 1、第 3、第 7、第 9 这四道题上,实验组测试结果的准确度略高于对照组。在第 1、第 2、第 4、第 6 这四道题上,对照组测试结果的准确度略高于实验组。
从表二中两组受试者在第二次阅读测试中的准确度可以看出,接受隐喻思维知识培训的实验组受试者理解语篇的准确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两组受试者在第3道题上的准确度相等,但是在其他 9 道题上,实验组在测试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主要是研究人员在阅读之前给他们讲解了隐喻的相关知识,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隐喻思维,对篇章信息能更有效地把握,提高了他们对英语语篇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次研究表明,读者在英语语篇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隐喻思维,识别和理解篇章的隐喻,有助于准确把握英语语篇的结构和意义,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因而,英语教师在语篇阅读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隐喻理论知识的讲解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和理解篇章中的隐喻,并且能养成用隐喻进行思维的习惯。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去主动发现和理解篇章中的一些词性转换比如名词化现象等,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语法隐喻表达式与其一致式之间的转换练习,使其对语法隐喻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在阅读过程中养成隐喻思维的习惯。这样学生们会渐渐在阅读中体现出理性的思辩能力,在阅读隐喻度比较高的抽象语篇时也能够得心应手,英语阅读理解的能力也会逐步提升。
隐喻思维能力不仅是语言使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促进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高不可缺少的核心要素。作为人类思辨和创新的基本运作机制,它对人类形成思想、作出判断、感受新知、认识世界具有价值。因此,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帮助其构建目标语概念系统理应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对提高外语阅读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有着深远的意义。
[1] 夏丽芳.语法隐喻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J].赤子, 2014(10):63.
[2] 侯春杰.语法隐喻的篇章实现功能[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9):5-6.
[3] 王洪刚,杨 忠.试论隐喻思维的特点及功能[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3(2):86-91.
[4] 李 瑛.认知隐喻思维与多义词教学[J].中国外语,2006(9):55.
[5] 任红锋.外语隐喻思维能力及其培养探究[J].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4(6):70.
[6] 叶子南.认知隐喻与翻译实用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87.
[7] 邵新光,徐秀芹.多媒体环境下语法隐喻在英语阅读中的认知作用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5(1):59.
[8] 廖美珍.隐喻语篇组织功能研究——标题与正文之间的组织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3):28.
[9] 郑树堂,周国强.新视野英语教程2[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28):178-179.
Metaphorical Thinking: The Critical Working Mechanism of Discourse Reading
WANG Qin
(Colleges of Foreign Languages, Taizhou University, Taizhou 225300, China)
Influenced by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of English reading, the students’ capability of discourse reading is poor among their English learning skills. By analyzing the function of metaphorical thinking in the reading proces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solve the problem from the pattern of thinking.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the paper also demonstrates that the metaphorical thinking in the reading process can promote the students to have a more effective reading and improve their reading ability. Therefore, it is critical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metaphorical thinking in the teaching of metaphor reading.
metaphorical thinking; discourse read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aching
2016-11-10
泰州学院2015年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5JGB07)。
王 琴(1978-),女,江苏泰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H319.3
A
1671-1181(2017)02-00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