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红梅
(广东白云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450)
基于目标分类理论的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
唐红梅
(广东白云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450)
以目标分类理论为指导,根据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原有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提出新的建构:采取学分制,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并重的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为此提出对应的教学策略,提供适合于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学生水平的课程案例设计。
目标分类;应用型大学;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教学策略
(一)理论依据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Bloom)等于1956年提出“教育目标分类学”。他们将教育目标体系划分为认知、情感和操作技能三个领域。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从低到高分为六个层次:知道(knowledge知识)-领会((comprehension理解)-应用(application) -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评价(evaluation)。1964年,克拉斯沃尔(David Krathwohl)、布卢姆等把情感领域目标分为五个方面,即接受(receving/attending注意)、反应(responding)、价值评价(valuing)、组织(organization)、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characterization by value or value complex)。1972年哈罗(A.J.Harrow)提出了以学龄前教育为视角的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六类:反射动作、基本—基础动作、知觉能力、体能、技巧动作、有意的沟通)。同年,辛普森(E.J.Simpson)提出了以职业技术教育为视角的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七类:知觉、定势、反应、机制、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和创作)。[1]
布鲁姆等的教育目标分类的目的在于进行有效教学,他们把目标分为知识维度、认知过程维度分类表,要求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达到一致性,从而达到有效教学(见图1)。
图1 有效教学的三个方面
(二)应用技术大学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对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于是出现了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及个人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大学。应用技术大学以专业教育为主导是面向工作生活的教育类型,形成与普通大学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双元格局,并肩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研发创新、服务就业和区域发展及促进终身学习等多重使命。[2]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其独特的课程结构和设置培养了大批具有高级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对欧洲经济的高速、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对于欧洲的应用技术大学的蓬勃发展,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2013年,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以应用技术大学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院校(简称应用技术大学)等单位发起成立了37所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开始了国内的应用技术大学各项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三)大学英语课程发展现状
近几年大学英语改革进入一个新的历程。文秋芳(2012)从课程论的视角剖析了目前大学英语存在的问题,对大学英语改革提出设置不同的课程类型使“英语技能目标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权”。[3]蔡基刚(2011)认为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不理想是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不明确造成的,应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重新定位,各学校根据自己学校定位、学科类型、专业需求和学生水平来确定各自侧重点不同、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置,才能解决这样的困境。[4]王守仁、王海啸(2011)也提出“分类指导,特色发展;加强课程建设,促进教学模式变革;构建完整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改革路线。[5]2014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中,专家们对大学英语提出了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多样性、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建设,强调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估体系的建构等,都预示着新的大学英语改革纪元的开始。但因各种原因,绝大多数大学院校的大学英语仍然停留在单一的基础教育上。
(一)目标分类课程设置
只有改变目前大学英语的课程结构,基于应用技术型的大学英语教学才有可能有所突破,否则就是走以前的老路。因此,以目标分类教学为指导理论,把目前的大学英语分设为必修课程(3.0学分)、选修课程(3.0学分),打破当前的统一的基础课程,实施目标分类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在学生完成必修课程后,根据自身的需要、发展及兴趣选择课程,并完成所需学分。必修课程以排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选修课程则由学生自己安排选修时间及选修项目。学生必须修满6学分并达到所选课程的既定目标和要求方可获得大学英语课程的成绩。
应用技术型大学英语目标分类课程设置是基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长处及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而设置的(见图2),设定不同的课程和需要达到的课程目标,学生则从不同的课程目标中挑选适合于自己,或适合自己专业发展需要,或符合自己兴趣和特长且能学好的课程。
图2 大学英语课程目标分类结构图
1.必修课程(3.0学分)。
(1)通用英语课程包括基础英语和技能类英语(1.5学分),其中的基础英语为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的衔接课程,为学生顺利进入大学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技能类英语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基本英语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运用技能。根据学生的水平设定不同的级别,学生达到该课程的最高级别即可进入后续的英语学习。
(2)通识教育类英语课程(1.5学分)。为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国际文化素养而开设的课程,以达到教学指南的目标之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视野的大学生。通过该课程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思维方式,并通过中西方文化学习的比较,理性地看待两种文化的差异,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该课程主要通过阅读、视听等输入途径获取信息,以学生讨论、比较等主题学习的方式实施教学。
2.选修课程(3.0学分)。该课程分为学术英语课程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学术英语课程主要为有升学需求的学生设置的后续课程,为他们能顺利进入研究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因此,该课程应把听、说、读、写、译有机地融合起来,发展学生的综合学术英语能力。专门用途英语应先对本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进行针对性的专业英语设置。通过对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提高学生专业敏感度,为学生将来就业走向社会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学术英语涉及方方面面的文章。信息时代让可读性变得更加便利。“读写”下面的订单有新闻英语、娱乐英语、体育英语和科技英语阅读及其基本写作等(见图3)。
图3 选修课菜单及考核标准
(二)目标分类课程教学策略
根据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基本特征——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具有本科学历和应用技术的立足于地方、面向一线的现场工程师为特征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确定了目标——培养具有一定英语技能的现场工程师。因此大学英语学习既具工具性又具技能性。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模式,让大学英语更好的服务于专业学习和社会,提升应用技术大学毕业生的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提高大学英语在当前形势下的教学质量的保障。
1.翻转课堂模式(Flipped Class Mode)。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的一所学校的化学教师乔纳森·铂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开始利用录制视频和讲解发给学生课前在家里观看或听解,第二天回到课堂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利用现代信息工具在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通过思考回到课堂上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6]
Bloom的掌握学习法(1983)认为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学条件、足够的学习时间,绝大多数学生会掌握学习任务,获得良好成绩。掌握学习,就是学生按他们自己的节奏学习课程。[7]因此,应用技术大学的英语教学可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课外根据教师发放在学习群里的ppt、视频和任务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包括查阅、收集、整理资料、形成项目报告、模拟课堂等,把传统的教师讲解即课堂语言输入为主的课堂学习转变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解决问题型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采取严格有效的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进行跟踪、记录和反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2.微学课堂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让我们的课堂随处可见,也让学习随时随地的发生。结合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以团队学习的形式,根据教师发放在群组里的ppt、视频和任务要求,在课外制作小组微学视频,在指定时间回到课堂展示小组的微学视频,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析小组的学习,让不同组的同学通过其他组队的学习获得所需的知识或经验,以达到互学互评互助的学习氛围,挖掘不同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发展。
3.项目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8]基于项目的课程是由几个重要问题引导的,这些问题将内容标准和高级思维与真实情境紧密联系在一起。 项目教学策略需要学生团队结合多学科相关知识,让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参与进来,通过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 学生在探究、讨论、商榷中解决问题,并以多种类型的评价确保学生完成高质量的工作。项目教学法注重的是学生参与完成项目的过程,因此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承担责任,发展合作、沟通以及高级思维等综合技能。
这样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学有所获、学有所益、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学会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会与他人的合作与协调。同时也让大学英语教师在转轨过程中逐渐教有所长、教有所专,避免目前大学英语的一统化及资源的浪费,使大学英语真正成为提升高技能人才的一个重要辅助性工具,使我们的毕业生在现场能使用对应的英语技能进行工作和交流。
目标分类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发展其他素质如组织能力、时间分配能力、分期达目标的策略运用能力以及协作能力。因此,设计出一个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动力的课堂,课堂学习目标明确,教学方法灵活,评价合理科学,是保证该目标分类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
(一)以有效写作微课堂为例
1.写作课程的选修资格。写作是必修课中英语技能类课程,分为初级写作、中级写作和高阶写作,通过学前测试的方式把选修了该课程的学生分到不同的级别进行学习,若某一学生的水平达到了初级水平,就可以免修初级课程,直接上中级课程,中级课程学习达到目标后升入高阶课程。每级课程都需要达到设定的标准方能选修其他的技能类课程。
2.写作课程的分类教学设置(见表一)。写作课程的分类教学设置遵循语言的认知规律和大脑神经的构造特点,以及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分设为初级、中级和高阶课程,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英语写作的基本方法、基本思路、基本结构以及运用,有效提高每堂课、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学活动的学习效果,进而达到该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包括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新力以及学习能力。
表一 写作课程的分类教学设置
3.写作课程总设计图。
图4 写作课程总设计流程图
4.初级写作课程设计案例
(1)初级写作课程总体目标:初级写作将以10学时完成学习内容,主要由4个学习内容、4个学习目标组成。总体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句子的正确表达,能用正确的英语句子表达思想、感情,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逻辑性较强的故事、事件或说明,能适当使用一些语言修辞手法,并通过初级写作的学习,帮助学生顺利进入中级写作的课程。
(2)初级写作课程目标分类教学内容(见表二)。
(3)初级写作1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见表三)。
表二 初级写作课程目标分类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与评价
表三 初级写作1课堂教学设计
续表三 初级写作1课堂教学设计
随着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及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要提出新的要求,必须改革大学教育固有的课程设置和结构,如何改革其传统的课程结构和目标,关系着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尤其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应用技术大学应针对该校学生层次和人才培养目标来设置大学英语课程和教学目标以及达到该目标的实施策略、方案、以及统一的评价标准,明确其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大学英语教学的走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新时代背景下的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以应用为目的,满足英语作为工具性、文化性和交际性功能特点的同时,成为学生专业学习、升学和将来就业及工作的有利工具,从实用性、针对性、兴趣性的角度设置多样性、多层次的有效大学英语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并行,实施学分制,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1] 洛 林,W·安德森,布鲁姆.基于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评价[M].完整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26-27.
[2]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欧洲应用技术大学国别研究报告[EB/OL].http: //www.docin.com/ p-782325215.html. 2013-12-10/2014-07-08.
[3] 文秋芳.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J].外语教研与研究,2012(2):283-292.
[4] 蔡基刚.关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兼考香港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609-617.
[5] 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大学外语, 2011(5):4-17.
[6] 360百科.翻转课堂[EB/OL]. http://baike.so.com/doc/7052431.html, 2014-10-06.
[7] H.C.林格伦.课堂教育心理学[M].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218.
[8] 百度百科.项目教学法[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2062970.htm, 2014-10-06.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Design Based on the Taxonomy Approach in Applied Universities
TANG Hongm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Guangdong Baiyu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450, China)
Guided by the taxonomy theory and talent training goal of the applie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ims to reconstruct college English course as compulsory course and elective course by adopting credit system to satisfy students’ diverse needs. Some teaching strategies are introduced and a course design appropriate for those who study in a local applied universities is presented as well.
taxonomy; applied universities;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design; teaching strategies
2016-09-03
广东白云学院2014年度教研改革项目“应用技术型大学英语课程目标分类教学策略研究”(BYJY201337)。
唐红梅(1967-),女,广东梅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学理论及应用。
G642
A
1671-1181(2017)02-006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