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显飞,杨 娜,陈万球
(1.长沙理工大学 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114; 2.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近20年来国内关于美国科技创新研究
易显飞1 ,2,杨 娜1,陈万球1
(1.长沙理工大学 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114; 2.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科技创新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纽带,是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最重要的变量之一。美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强劲优势是其成为全球经济领头羊的主导因素,亦因如此,美国科技创新一直成为全球学者关注和研究的对象。近20年来,国内经济学、公共政策学、科技哲学等领域的学者也对美国科技创新进行了较多地关注,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美国科技创新发展历程及特征;美国科技创新体系;美国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研究;美国科技创新对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启示。尽管如此,已有研究还是存在系统性不够、视角的单一性、对实践指导性较弱等不足或问题,这也是后续研究应该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美国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政策;创新型国家;科技与经济
科技创新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国之所以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其世界强国的地位,强劲的科技创新优势是主导因素之一。美国的科技创新经过多年的发展更迭,目前已经形成了较全面的科技创新体系,它是一种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因素有机综合作用的产物。国内关于美国科技创新的正式研究起步较晚, 大地(1999) 在《科学新闻》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美国先进技术规划推进科技创新》的文章,详细介绍了美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先进技术规划”(ATP)。由此开始,国内对美国科技创新的关注及研究越来越多。笔者以“美国科技创新”为篇名或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www.cnki.net) 中进行搜索,1999-2016年间共发表相关研究文章232 篇,其中大部分为行业指导、基础研究、政策研究型文章。表一是按照“被引次数”排序的国内关于美国科技创新的研究成果,被引次数超过20次的有9篇,被引率最高的是王心如、马骥(2009年)发表在《商业研究》上的《美国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及其借鉴》,此研究通过梳理提炼美国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特征,为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借鉴。本文拟对近20年来我国关于美国科技创新的文献进行梳理,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试图总结出已有研究的主要特征,并指出后续研究应该努力的方向。
不同历史时期,科技创新呈现出不同的基本特征,这主要表现在创新主体、政府角色、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创新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关于美国科技创新发展历程,马欣员(2014)从美国科技政策的角度去分析,认为具体可分为五个时期:建国后至南北战争时期、二战时期、冷战前期、冷战后期和后冷战时期。他认为虽然美国科技创新在每一段时期的外在方向都有所不同,但是其科技创新内在的核心要素一直保持延续,这对美国科技创新平稳进步、始终屹立于全球顶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杨起全(2005)认为,社会的发展可以在科学技术创新的推动下,显著快速地改变整个进程,美国政府将科技创新作为支撑与推动现代国家发展的基础,并且在国家的主要政策支持下,科技创新发展成为国家的基本目标。[2]
表一 国内关于美国科技创新研究的主要文献
任德(2006)从全面领先的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持续不断的联邦科技投入、灵活多变的创新资源配置、企业为本的技术创新、大学主导的知识创新、突出“人为本”的知识产权制度安排、创新基础设施的完备七个方面来阐述了美国科技创新的基本特征。[3]于雯亦(2008)从“国家创新战略的前瞻性、创新体系完善性、国家创新机制有效性和国家创新文化的独特性”这四个方面对美国创新型国家形成与发展的机制特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她立足于国家的高度分析阐述了美国国家创新意识的形成、国家创新战略的演进以及国家创新保障体系的确立。[4]全继业(2010)重点分析了克林顿时期美国科技创新的特点:美国联邦政府一方面继续保持前期成效不错的科技创新;另一方面通过调整技术经济内部结构,以发展民用科技为主,再辅助大量R&D投入。[5]詹鸣、王磊(2012)从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科技创新制度的相关配套建设、支撑和保障科技创新的因素、科技创新与突破对于国家的现实推动力四个方面来阐述美国科技创新机制。[6]
美国目前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经过两个世纪逐步演化形成的由大学、公共部门、自由企业为主体、市场竞争和政府调控相互配合的有效生态系统,其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成熟的发展路径与灵活多变的机制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都是关键性因素。在对美国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及政策的研究中,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其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及政策的形成、发展、特征、意义等方面做了较深入的探讨。
郑海琳(2005)从中美国家创新体系的对比角度入手,通过分析20世纪90年代时期美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经济增长现象的原因,深入研究了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提出、类型、基本构成、基本特征,她认为美国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对其知识经济时代的建立具有难以取代的重要作用。[7]苏英等(2006)通过研究美国新经济模式的成功原因,分析特定背景下美国创新政策的结构性内容和特征。他们认为美国在自由市场制度前提下,政府制订与实施创新政策的演变历程逐渐从最初的观念性地位发展为成熟稳定的政策系统。[8]董娟、陈士俊(2007)分析阐述了美国科技政策目标:首先是集中具体且用量化的方式表述,然后侧重于育才培养,最后的核心是提高国民素质并激发其创造力,将科技创新推入民间,保持国人竞争优势作为科技战略选择。[9]
梁伟(2008)则通过分析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具体措施,剖析得出了完善的科技创新法律体系和资金支持体系是前提,明确了基础研究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总体来说,美国政府在推动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突破了“大社会、小政府” 的国家形象。[10]王志强(2012)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美国国家创新系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将美国国家创新系统的变革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国家创新系统的雏形(20世纪初——二战后)、国家创新系统的形成(20世纪中叶——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创新系统的变革及未来趋势(20世纪90年代至今)。[11]马建峰(2012)在分4个阶段概括了美国自建国以来到奥巴马政府的科技政策历史变革,指出其“一次转折、两次回归”的特征;总结了技术创新由“线性模式”向“平面模式”的演变,并提出了“技术创新立体网络模式”的概念。[12]
付柔(2014)经过理论分析美国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科技政策和运行模式,她认为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机构为联邦政府、创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并且各个主体之间相互联系,在“官产学”联盟中起到相应的职责和作用(见图1),其中她还特别强调了美国联邦政府在体系中的作用就是出台科技战略规划,规范、促进“产”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13]关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时期的美国科技创新政策,张秋菊(2015)认为,此阶段美国科技与创新政策的重点是结合现有联邦资源,并设法将非联邦资源集中到更能刺激创新和提高竞争力的领域中,这些举措对于美国在非常时期推进国家创新系统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14]
图1 付柔总结的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结构图
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之一,两者亦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只有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或阶段,才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来支撑具备“高投入、高风险”特征的科技创新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重要要素的科技创新,其产生的科技成果及其产业化又反过来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进而推动社会发展。
祝波善、何德权(2002)从美国全方位的科技创新资金体系、美国完善的研究人才结构体系、美国良好的创新技术基础、美国优秀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四个方面分析了美国科技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他们得出成熟的美国科技创新体系从全方位反馈社会的结论。[15]董娟、陈士俊(2007)通过分析得出,美国政府颁发的科技创新政策都是存在于美国的法律体系整体框架之中的,不是独立存在的。美国政府制定的效果显著的的科技政策,也往往会推广应用到其他领域。[9]古海阳(2011)认为自克林顿政府时期起,美国政府在政策上逐渐向民生科技创新倾斜,并把其看作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通过民生科技产物的推动,也促进了社会的多维度全面发展。[16]唐晓云(2011)从投入、产出和政企合作三方面对科技创新中美国政府的政策作为进行了剖析。她认为美国在突发的经济事件(如经济大萧条、金融危机)和非经济事件(如“911 事件”)之后,通过政府主动强化对市场的干预,将市场重点引导至科技创新方面,而科技创新所带来的高新技术生产力,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些危机。[17]
赵歆(2012)从美国科技政策立法对合作创新的反托拉斯规制的影响来分析科技政策视角下的竞争与创新,他认为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美国为了给科技创新营造宽松的竞争环境而着重于科技立法与反托拉斯法,使竞争与创新在国家政策背景下保持了一种推动社会总体福利增长的态势。[18]张明龙、张琼妮(2012)认为美国推动科技创新的首要就是采取多渠道输送的巨额投入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特别是保证对基础研究的高投入,而这样也就促使美国的基础研究方面成果斐然,相当多的高科技被应用到普通人的生活之中,促使普通国民生活越来越贴近高新技术。[19]马欣员(2014)分析了美国科技政策在社会范围内产生的效应,总结了美国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及职责(见表二)。他认为科技政策从多方面优化了美国的社会环境,从而促使美国的科技创新具有很强的连续性,科技政策的发展趋势保持稳定,也推动了社会稳定、有序地发展。[1]刘艳(2015)则用历史制度主义方法分析解释了制度、文化和权力因素对美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形成和演进的影响,美国科技创新体系是结合直接的R&D 资本投入和间接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为手段,以市场为基石,以产业政策为依托,以保持美国高技术领域的水平领先于全球为目标的政府主导体系。[20]
表二 马欣员总结的美国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及职责
中国作为正在跨越式起飞的大国,“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发展理念之一。如何借鉴美国科技创新走过的历程及取得的成功经验,影响与启发我国未来的科技创新发展,是学界研究美国科技创新的价值目标之一。王雪(2007)通过对斯坦福大学科技创新的研究,对比了美国研究型大学与我国研究型大学关于科技创新方面的情况,她认为我国应该实行的发展策略是:在发展教学的科研性与实践性的基础上,重视创新型人才多维度综合素质培养,为科技创新提供人力支持;同时又要增强大学的自我科学研究能力,使研究型大学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源泉与发动器。[21]赵峰(2007)则从研究美国科技创新延伸至其他发达国家如英国、芬兰、“亚洲四小龙”等经济体,他认为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应该:健全政策法规为先行,个体创新投入主体要多元,自主创新投入与产出关系应该相互促进。[22]
赵歆(2012)以科技政策为切入点探讨美国竞争、创新与反托拉斯法,他认为,可在宏观层面、在中观理念层面、在微观具体制度层面三个层面上分别借鉴美国科技政策立法的相关经验教训,推动我国现阶段科技政策立法的完善。[18]穆鹏丞(2012)则得出了我国完善科技评价体系的政策建议:首先应确保科技评价体系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其次应健全科技评价专家的资格认证制度,再次应完善第三方评价体系与机制,从而促进我国科技评价工作的全球性。[23]张瑞(2013)通过对中美国家创新体系比较研究,深入阐述了我国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他还分析了我国研究型高校在科技创新中体现的不足之处:一是基础性经费不足制约了高校创新能力的提升;二是工作方式及组织模式停留在比较传统的形式上。[24]
樊春良,马小亮(2013)从研究美国科技政策科学思想下手,分析其发展模式得出中国可借鉴之处,他们认为我国可以从美国科技政策科学的发展的多个方面来借鉴和学习,中国科技政策急需发展中国自己的科技政策科学,重视长期发展规划,通过国家整合科技政策研究力量,为国家科技政策决策的科学化提供支撑。[25]刘岩(2013)认为美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以告诉我们:首先要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明确的科技投入战略,其次要确立科技投入的比例和方向。我国的中小型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力量,应该适度加大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比例。[26]马欣员(2014)得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国情的科技政策是加快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课题。他认为我国政府应该加强指导服务,企业应该提高主体意识参与科技创新,基础研究与产品研发应该共同发展,科技人才队伍应该重点强化建设。[27]
进入21世纪以来,“创新”和“竞争力”成为美国科技创新政策和战略的核心思想。美国联邦政府统筹利用财政管理和分配的权力,将科研部门、军事部门、行政部门、大学、创新型企业和民间私营研究机构等结合为一体,推动科技创新的高效快速发展。美国强劲的科技创新能力,使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得到迅速推动,从而带动整个美国的产品创新与产业结构迅速升级。一个国家的发展,要解决发展瓶颈与深层次矛盾,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在于加快构建创新体系,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才能实现“制造”向“创造”、“产品”向“品牌”的转变。[28]目前,中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初期,“创新”也已经成为我国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对美国科技创新的研究毋庸置疑有助于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计划的实现。
从已有文献资料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关于美国科技创新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美国科技创新发展历程及特征;美国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及政策;美国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美国科技创新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启示。
对上述四个领域的研究,也得出了一些比较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例如马欣员的《美国科技政策及效应研究》、王心如等的《美国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及其借鉴》、樊春良等的《美国科技政策科学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黄军英的《美国科技创新实力及创新体系优劣势分析》等,属于比较具代表性的成果。但是,也应看到此类研究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如对美国科技创新体系的研究虽然覆盖面较广,但仍然不够系统;多数研究的学科范式局限于经济学、公共政策等,从社会学、科学学、科技哲学等视角对该问题研究略显不足;在内容上,结合美国的“再工业化”、“新硬件时代”战略剖析美国科技创新问题还比较欠缺;等等。这也是后续研究应该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1] 马欣员.美国科技政策及效应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50-55、87-90.
[2] 杨起全.当代国际科技竞争与国家利益[J].前线,2005(12):29-31.
[3] 任 德.美国科技创新的基本特征[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6(11):15-21.
[4] 于雯亦.美国创新型国家形成与发展的机制特点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1-24.
[5] 全继业.浅论经济史视角下美国科技自主创新的历史、特点与启示——以克林顿时期为主的考察[J].科技管理研究,2010(12):6-11.
[6] 詹 鸣,王 磊.从奥巴马政府《创新战略》看美国科技创新机制[J]. 科技创新与品牌,2012(1):64-66.
[7] 郑海琳.中美国家创新体系比较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6-9.
[8] 苏 英,赵兰香,吴灼亮.美国创新政策的演变及其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6):70-74.
[9] 董 娟,陈士俊. 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法律制度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7(5):60-62.
[10]梁 伟.美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政府作用[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8(3):20-25.
[11]王志强.研究型大学与美国国家创新系统的演进[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63-67.
[12]马建峰.美国科技政策与技术创新模式的协同演进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101-105.
[13]付 柔.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20-27.
[14]张秋菊.预算紧缩环境下的美国科技与创新政策新举措[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5(9):22-26.
[15]祝波善,何德权.美国科技创新体系的构成与特征分析[J]. 科技信息,2002(1):25-27.
[16]古海阳.美国以民生科技作为发展战略[J].广东科技,2011(23):60-61.
[17]唐晓云.隐形的翅膀:美国科技创新中的政府作为[J]. 现代经济探讨,2011(9):89-92.
[18]赵 歆.科技政策视角下的竞争与创新——美国科技政策立法对合作创新的反托拉斯规制[J]. 科技管理研究,2012(5):10-13.
[19]张明龙,张琼妮.美国科技高投入政策促进创新活动的作用[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2(2):37-39.
[20]刘 艳.论政府主导下的美国科技创新体系[J]. 前沿,2015(5):18-22.
[21]王 雪.美国研究型大学实施科技创新的研究——以斯坦福大学为例[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6-19.
[22]赵 峰.科技政策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5-17.
[23]穆鹏丞.美国科技政策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启示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1-36.
[24]张 瑞. 中美创新体系比较及启示[D].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21-23.
[25]樊春良,马小亮. 美国科技政策科学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中国软科学,2013(10):168-181.
[26]刘 岩.美国科技创新体系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启示[D].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31-36.
[27]马欣员. 美国科技政策发展模式及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启示[J]. 延边大学学报,2014(1):106-112.
[2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G].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3-4.
United States’ S&T Innovation Research in the Recent 20 Years In China: A Literature Review
YI Xianfei1,2,YANG Na1,CHEN Wanqiu1
(1. Research Center of Social Governance Innovation,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angsha 410114, China; 2.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China)
S&T innovation is the link between technology and econom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s of speed and quality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 The great advantages in S&T innovation enable the United States to become the world’s economic leader, The United States’ S&T innovation has become the object of global academic research. In the recent 20 years, scholar of economics, public policy, philosophy of S&T and other fields in China, focus more on the S&T innovation in the USA, these studies includes the United States’ development cours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T innovation; the innovation system ; innovation and social relev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enlightenmen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in China. However, the research is not systematic enough with a single perspective and a weak practice guidance, for which further efforts should be made in the future study.
S&T innovation in the USA; policy of S&T innovation;innovative country; S&T and economy
2016-04-22
湖南省美国问题研究中心长沙理工大学基地招标项目“再工业化背景下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研究”(15CASCL01);湖南省社科基金“技术价值异化的本质、成因及弱化机制研究”(14YBA037)。
易显飞(1974-),男, 湖南醴陵人,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技术哲学、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
F124.3
A
1671-1181(2017)02-0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