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
摘 要:伴随着互联网时代奔腾而来,对传统的企业培训理念与方式带来了巨大冲击,企业培训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挑战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本文在深入分析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互联网思维与学分制高度契合基础上,提出了将互联网思维与学分制管理有效融合,基于互联网思维构建培训学分制的企业培训新思路,并以技术密集型企业——RQ集团为载体进行实践探索,构建起自主开放、员工至上、量化考核的培训学分制,充分激发员工自我学习、自我完善动力,切实提高培训质量与成效。
关键词:互联网 思维 培训 学分制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7(c)-147-02
1 基于互联网思维构建培训学分制的背景
1.1 互联网时代对企业培训带来的挑战
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知识更为重要且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员工需求的个性化与差异性更为明显,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大幅提升,学习时间与空间的不确定性增大,学习的方式更为多样化,对传统的企业培训理念与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RQ集团作为一家集投资、建设与运营一体的为技术密集型企业,从事专业多,人员结构杂,专业技术与技能要求高且更新速度快。传统粗放式、集中化的培训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以个性化、自主化、多样化为主要特点的互联网时代培训要求,主要存在着缺乏灵活性,工作与学习矛盾突出;缺乏内驱力,员工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量化考核,奖惩约束制度不健全等弊端。
1.2 互联网思维与培训学分制的契合
互聯网思维指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等来指导、处理、创新生活和工作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思考问题的新方式,强调开放共享、用户驱动,主要包含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大数据思维等。
学分制起源于选课制。在高等院校中,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算单位衡量学员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状况,以学生取得的基本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灵活的教育管理机制。学分制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学习时间与空间,能够适应学员个体差异与特点。
互联网思维体现开放共享、用户驱动理念,强调用户的参与和体验,包含用户至上、快速迭代、互动共享的重要思维;学分制体现以人为本、学员为主的理念,能够提供相对宽松的学习时间与空间,给予学员较好的自主性与选择性。互联网思维与培训学分制在根本理念上是一致的,突出用户或学员的地位,强化用户或学员的内在驱动,两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基于互联网思维构建的企业培训学分制,具有自主化、弹性化、规范化、定量化的特点,是一种兼具个性化与规范性、灵活力与约束性的企业培训管理机制。
2 基于互联网思维构建培训学分制的思路与探索
2.1 基本思路
坚持自主开放、员工至上的原则,遵循全员参与、分类管理、弹性学习、量化考核的原则,立足员工自身培训需求,将互联网思维与学分制管理方式有效融合,积极构建互联网思维下的教育培训学分制,力求在培训自主性与约束性、自由性与强制性之间取得适度平衡,让员工自觉成为培训的最重要部分。
2.2 探索实践
RQ集团研究制定专项培训学分考核管理办法,尝试将互联网思维与学分制方式有效融合,对企业培训管理进行了有益探索。
(1)以员工需求为驱动,制定培训计划。分层级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制定符合员工需求的培训计划,找准员工紧迫培训需要。公司培训计划以基层单位提出的培训需求为基础制定,部门培训计划以所属专业提出的培训需求为基础制定,专业内部培训计划以员工的个人需求为基础制定。
(2)区别对待,量化学分标准。按参训学时设置分值,1天设定为6学时,每学时计为1学分。按照全员参与、分类管理原则,结合公司发展和工作需要,根据部门性质、人员岗位类别不同,针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分别设定不同的年度学分标准,并依据人员层次不同进一步细化分类。
(3)丰富学分构成,承认多样化学习方式。员工培训学分由基础学分、外派培训学分、奖励学分和其他学分四部分组成。基础学分是指公司级培训和部门自主培训所获得的学分;外派培训学分是指参加外单位、机构组织培训所获得的学分;奖励学分是指员工参加学历学位进修、职业资格考试、运用学习成果等所获得的学分;其他学分是指通过网络学习等其他途径获得的学分。公司培训学分构成比较丰富,获得学分的途径比较宽广,为员工自主学习、自我提升提供了充分的灵活性。
(4)突出个性与特色,鼓励自我学习。突出基层部门的专业与特色学习,部门自主培训学分占有比例较大,充分发挥部门内部专业学习的自主性与灵活性,满足不同专业的特殊需求;鼓励员工根据专业需要或个人兴趣选择外派培训项目或在线学习内容,公司积极给予资金支持和时间保障。
(5)分类管理,明确学分的计算办法。公司培训与外派培训按照每学时计1学分的办法进行;部门自主培训按次数计分,每次培训计3学分;参加学历教育合格后奖励10学分;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合格后奖励10学分;在国家、省级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分别给予每篇4学分、2学分的奖励。
(6)规范登记流程,强化学分考核应用。严格学分的登记与确认,建立个人申报、部门登记和人力资源部审核相结合的学分登记与确认流程;加强学分考核与结果应用,将培训学分与年度考核、技术技能评审相挂钩,凡年度学分未达标者,不得参加年终个人评先,参加技术技能评审也受一定的限制,并且组织开展年度培训先进的评选奖励活动。
3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培训学分制的实践成效
RQ集团通过建立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培训学分制,提升了整体培训管理水平,较好地激发了员工学习内驱力,取得了比较显著的实践成果。
3.1 培训管理精益化水平不断提升
培训流程不断规范,培训经费与实施项目稳定增长。教育培训流程不断完善与优化,公司教育培训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培训学分制推进培训经费的持续投入,确保教育培训项目的顺利实施。如图1所示,近三年来,集团公司培训投入与实施项目都有了较快增长。
3.2 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培训体系不断完善
(1)依据分类管理、突出特色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优化公司教育培训体系,突出教育培训的层次性、侧重点和自身特色,逐步形成公司培训重“通”、外出培训重“新”、部门自主培训重“专”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培训体系。
(2)强化部门自主培训,突出专业特色。着力强化部门自主培訓的专业特色,挑选有代表性的部门自主培训项目纳入公司年度培训计划,进行重点监督、检查,着力提高公司员工的专业能力与技术水平。
3.3 员工学习主动性增强,业务素质明显提升
培训学分制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员工依据自身知识结构和岗位需要,有选择的进行自主学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显著增强。如图2所示,近三年参加教育培训的人次、员工培训学时均有了大幅提高,2014年达到2880余人次和60余学时。
培训学分制的实施,充分激发员工学习的内驱动力,培训学习的成效明显增强,员工业务素质与专业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人才培养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年轻员工成长迅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涌现;工程设计、施工水平与质量进一步提升,技术成果、专利申报、论文发表在数量与质量上都有了较大提升。
3.4 自我学习氛围逐步形成
培训学分制以量化考核的手段,激发员工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员工自主学习、持续学习。“培训是一种福利,学习是一种享受”的理念深入人心,“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氛围逐步形成,主动学习、自我学习蔚然成风,为进一步创建学习型企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思维构建的培训学分制,即融入了先进的互联网思维,又坚持了规范量化管理,是一种以内部驱动为主、外部学分考核为辅的培训管理机制,可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大规模、规范化、定量化的培训要求,能够适应当前及未来一定时期内传统培训与互联网新式培训并存的客观实际。
参考文献
[1] 赵大伟.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 周鸿祎.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3] 王群,陈永进,程君.简论学分制管理理念在企业员工培训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9(6).
[4] 程君,王群.企业员工培训:“学分制”管理及其应用[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