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峻峰
本文基于洪秀全的诗作,以天京定都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诗作理念主要有:反清述志、歌颂宗教及批判封建理念;后期则变化为强调皇权、强调封建伦理及宣扬上帝。通过对比分析,笔者研究了洪秀全创作理念变化在诗中的体现。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运动,波澜壮阔,在历史长卷中挥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后,却又犹如流星般陨灭的历程吸引了无数学者的关注与研究。近年来,学界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研究渐趋于理性客观,对该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洪秀全也能从历史性、阶级性、个人人格等角度进行较为科学的研究。对于洪秀全个人的研究,学者更多地关注于史料及他人评述,如《太平天国印书》《李秀成自述》《洪仁玕自述》等。个人的文学创作理念是探寻其内心世界的有力工具,因此本文将洪秀全诗作创作理念与其个人研究相联系,对其内心世界的变化进行研究。
一、前后分期及洪秀全诗作研究综述
(一)前后分期
本文从洪秀全诗作的角度,以太平军天京定都为界点,将洪秀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思想分为前后两期进行探究。其中,前期包括金田起义前反清思想萌芽的阶段,即洪秀全得到《劝世良言》之后到天京定都这段时期(1833~1853);后期则为天京定都至洪秀全去世(1853~1864)这段时期。笔者借此对洪秀全诗作创作理念进行研究。
(二)研究综述
如今,关于洪秀全思想的研究已卓有成果,如《洪秀全矛盾政治人格的心理传记研究》(刘冠男,2015)、《论太平天国领导人的思想作风变化及其影响》(黄建华,1986)等。可能因洪秀全的诗词成就不够显著,或又因其后期的诗文太过平显,现今关于洪秀全诗作创作理念的研究并不多,关于其作品的文集则有《洪秀全集》,无集注,而将洪秀全诗作及其内心变化联系起来的研究则更为稀少。
二、洪秀全前期诗作创作理念
该部分将洪秀全诗作依据创作理念分为两大类进行探析:反清述志;歌颂宗教及批判封建。
(一)洪秀全诗作中的反清述志理念
据《太平天国史论》的研究,在做异梦前,洪秀全是私塾教师,受过传统教育,曾三次科举落第,会作古近体诗,能熟练运用律诗与绝句的形式。洪秀全早期的作品有不少能体现其反清理念及个人志趣的诗作,展现了積极向上的精神和直爽豪放的风格,如《斩邪留正诗》(手握乾坤杀伐权)。
此诗属近体诗中的七言律诗,首联中“乾坤杀伐权”即表露其掌握天下生杀大权的壮志,次句写其替天下生民“斩邪留正”、破除封建制度中种种诟病的决心。三四句为对偶句,“西北江山外”与“东南日月边”对举,意象恢宏,放眼“西北江山外”,声响震透“东南日月边”,有刚劲豪放的特点。五六句“展爪”将自己喻为飞龙,“腾身”表露不畏艰难的精神。尾联首句以鲲鹏自喻,出自《庄子》,次句用《易经》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意,据《周易译注》注释“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德备天下,为万物所瞻睹”,可见其胸怀大志。
几年后,洪秀全又作《龙潜诗》(龙潜海角恐惊天),与《斩邪留正诗》旨意相近,皆述其胸中志向,在当时皆为大逆不道的反诗。
据《洪秀全集》记载,这首诗作于1843年,当时洪秀全从广州考罢回家,坐船回花县。此诗为七言绝句,全篇以“龙”为中心,作者以“龙”自喻,表现其伺机而动、准备做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壮志。首两句“龙潜”用典,引《易经》“初九,潜龙勿用”意,据《易经译注》说明:“一旦形势许可,就要步步进展,以达‘飞龙在天的境界。”“跃在渊”也引自于《易经》“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表明其审时度势,待机奋进。第三句与前两句句意相近,第四句说明其胸中的抱负和对未来的期待。
以上两篇洪秀全早期抒发理想抱负的诗作,音韵和谐,格调豪放,文笔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两首诗足以见其早期诗作虽然反动,但满怀抱负理想,寓指积极向上。
(二)洪秀全诗作中歌颂宗教及批判封建的理念
早期洪秀全有不少宣扬宗教理想的作品,如《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太平天日》等。洪秀全宣扬宗教的诗也有不少,如《遵上帝诗》(非听谗言违叔命)、《真心诗》(尔心切莫慌)。
此两首诗主旨相似,第一首为七言绝句,是1844年所创;第二首是五言绝句,于1845年创作。这两首诗都创作于布教初期,这些诗作为宣传媒介,韵律和谐,朗朗上口,语言通俗易懂。为使诗歌广为传唱,洪秀全还打破传统近体诗格律,不拘对仗、平仄,甚至以口语、方言入诗,句式长短不限,有复古之风。例如,自由体长诗《原道救世歌》,诗句为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主旨多是入教可消灾消难,过世后可入天堂,及痛斥妖魔鬼怪一类。
需要提及的是,除宣扬教义和抒发个人理想外,这个时期洪秀全的诗作还有批判封建制度、揭露社会黑暗的理念。此类理念不仅体现了洪秀全个人对社会的洞察力,还对社会有益。
例如,《原道救世歌》中的“天人一气理无二,何得君主私自专!”便批判封建等级制度,宣扬平民政治地位平等。此外,它还揭露社会嗜烟如命、嗜酒如狂的恶俗风气:“他若自驱陷井者,炼食洋烟最癫狂,如今多少英雄汉,多被烟枪自打伤。即如好酒亦非正,成家宜戒败家汤……”对封建礼教的批判,符合时代的潮流,推动时代的年轮向前滚动,一定意义上松动了桎梏于广大人民群众身上的思想枷锁。
此外,在起义初期,创业艰难,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困难险阻,洪秀全的创作还有鼓舞士气、团结全军的作用,如《全军放胆杀敌诏》《永安破围诏》等,因不属于典型诗歌范畴,此处不加赘述。
三、洪秀全后期创作理念于诗作中的体现
在经历前期的创业艰苦之后,太平军终于攻下南京,拿下了大清王朝的半壁江山,但此时洪秀全的阶级局限性开始显现,以天子威仪定都天京后,其便认为大局已定,在起义还未成功之时,便开始享受自己梦寐以求的皇帝生活。
入主南京后,后期洪秀全的诗作主要集存于《天父诗》《幼学诗》。据《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统计:《天父诗》共收500首诗,除少量天父、天兄诗体圣旨外,其余400余首均为洪秀全为整肃后宫所做的宗教伦理诗。《幼学诗》共收34首五言诗,主题主要为:敬上帝、敬朝廷以及宣扬纲常伦理。笔者以《天父诗》十七(服事不虔诚,一该打)、三十七(狗子一条肠,就是真娘娘)为例,分析后期洪秀全的诗作特点。
《天父诗》于1857年刊印颁行,从以上两首诗可以看出《天父诗》中有部分杂言古体诗,语言平显,剩余部分不注重对仗、格律,也难称为近体诗,创作手法上也鲜有亮点,艺术欣赏价值与前期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此时,洪秀全的主要创作理念有两类:强调皇权和约束女性。其中第十七首借天父之口定下后宫戒律,限制一言一行;第三十七首语言通俗,以“太阳”自喻,表明“娘娘”不可有他想,同为典型的强调夫为妻纲的诗,此理念与建教之初所宣扬的男女平等、批判封建等级完全相悖。而第四十九首的主旨是要遵守上天的旨意,遵旨才能享福;第一百九十七首则表示不可直视天主,对丈夫要低眉顺眼,以示敬重。这些诗都具有强调天主权威的意指,可见洪秀全在定都天京后皇权思想愈发膨胀。
再以《幼學诗》两首为例:《敬上帝》(真神皇上帝)、《妻道》(妻道在三从)。
《敬上帝》为劝诫臣民敬拜上帝之用,言简意浅,音韵和谐;《妻道》首句“三从”出自《仪礼·丧服》“妇人有三从之义”;“牝鸡若司晨”句用典,取《新唐书·常孙皇后传》“牝鸡司晨”意。该诗主旨为教导妇女应遵循三从四德之道,不可窃家中权。
由此可见,《幼学诗》主要为指导国民言行之用,并不包含其他个人积极正面的主旨,而诗中指导言行的理念不乏糟粕,如《敬上帝》中颂扬上帝思想和《妻道》中的“三从”思想。
四、结语
对比前后期洪秀全诗文后,人们可以发现:在沉溺于帝王生活后,洪秀全诗作主要的创作理念从建立功业、批判封建、宣扬宗教转变为强调皇权、强调封建伦理、宣扬上帝。环境的变化造就了思想的变化,阶级的局限性与个人的性格决定了变化的方向。在成为天王后,洪秀全便过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皇帝生活,阶级的局限让其只想当一个新的皇帝,而不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新时代。
据《文史博览》记载:“正值壮年、体格健壮、精力充沛的洪秀全在十一年中仅仅颁发过25篇诏书,而且从咸丰四年(1854年)到咸丰八年(1858年)竟然一篇诏书也没有写。”可是,宣扬宗教、繁琐伦理的诗有五百余首,可见其生活、创作重心居于何处。在洪秀全前后时期创作理念的变化中,似乎唯一不变的是信奉上帝,但也许此时的上帝仅仅是其满足权欲、享受帝王生活的工具而已。
(深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