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凌云
【摘要】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语境,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依托文本,增加学生词汇积累;运用词语,领悟词语意蕴。
【关键词】词汇教学;领悟;积淀;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1-0070-02
1.聯系语境,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中,结合相关语境,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准确地领悟词语的意思。上海师范大学李海林教授说过:“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在词语教学中,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语境,联系学生生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那么,如何引领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词语的意蕴呢?
一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三下《放飞蜻蜓》一文中“七嘴八舌”一词时,是这样处理的:
出示: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师:这里的“七嘴八舌”是怎样的“说”呢?我请几个同学站起来,分别说说蜻蜓吃的食物。
结果这几个学生没听懂教师的要求,同时读了这句话。
师追问:这是“七嘴八舌”吗?
生1:这不叫“七嘴八舌”,而是“异口同声”。
师再问:怎样说才是“七嘴八舌”地说呢?
生2:应该是争先恐后,各说各的。
师:再请刚才几个同学表演一下。
这次,这几名学生不再同时说了,有的说“吃草”,有的说“吃树叶”,有的说“吃泥土”,营造了人多嘴杂的情境。
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领悟了“七嘴八舌”的意思。教者再趁热打铁,让学生用“七嘴八舌”说一句话,如此,学生对词语的运用也就水到渠成了。
案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通过角色转换,体验辨识,真正理解了词语的意蕴,并储存于大脑中。学生不但领会了“七嘴八舌”的意思,还能正确地运用,此外,还获得了联系语境理解词语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2.依托文本,增加词汇积累。
丰富的语言积淀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语文课上要多花点心思,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品读词语,背诵精彩的段落,以增加词语积累。
一位教师在执教人教版三上《五花山》一课时,就注重了学生语言的积累。上课伊始,学生听写文中描写五花山各种颜色的词语。
师(报词语):金黄、杏黄、火红、紫红……
师:写好的同学对照大屏幕自己校对。
生校对词语。
师: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一边读一边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这些词都是描写颜色的,仔细观察这些词语的构成,你能不能仿照着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畅所欲言:瓦蓝、雪白、草绿、桃红……师再次增加难度: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把这么多颜色都概括出来?
生: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
师出示形容颜色多的词语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
师:读了这些词语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哪一个季节?
生(齐说):秋天。
师:让我们把这段带有各种颜色的美丽文字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吧!
教师针对《五花山》一文中“五颜六色”的词语,进行了听写词语、品读词语、仿说词语的训练,既复习巩固了词语,又让学生借助这些词语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在学生充分感受五花山秋天的美丽景色后,鼓励学生把美丽的画面留在脑海中。如此,教师既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触摸文字,了解文本,又重视了语言的积累,这样的教学,很好地体现了用教材来教语文的理念。
3.创设情境,活用词语。
当学生理解了词语,积累了词语后,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用学到的词语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将词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五花山》一文,在学生选择了最喜欢的树林,结合文中的词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并通过朗读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后,教师深情地导入:在秋风的吹拂下,五花山的树林在不断地变化着颜色,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想不想亲眼看一看秋天的五花山?配以悠扬动听的音乐,大屏幕出现了五花山神奇美丽的图片,色彩斑斓,美轮美奂,学生被眼前如诗如画的景色深深吸引了。此时,教师出示仿写练习:秋天的五花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有的树林变成了 ,好像 ;有的树林变成了 ,就像 ;有的树林变得跟 一样;还有的树林变得跟 一样。”学生在充分研读文本,欣赏了精美的画面后,有了词语的积累、情感的积淀、想象的空间后,写便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徜徉在语言文字中,学生的情感得以唤醒,语言潜能得以激发,写出了精彩而又富有想象力的文字。学生的发言充满了聪慧与灵动、张力与灵性,这得益于教师对文本的精准把握,对语言文字的重视。
总之,一种好的词语教学方法,既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词语,又能让学生习得方法、发展能力,且能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发展思维,提升语文素养,为出彩人生打好文化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