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界融通中建设审美阅读课程

2017-07-06 08:46祝禧
江苏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综合审美阅读

祝禧

【摘要】文学和艺术属于不同的学科,但有着内在的联系。基于文学和艺术的跨界视角,通过开创主题引领,统整学科资源,聚焦审美历程,设置融合课程,从而建构审美阅读课程,提升儿童审美素养。

【关键词】文学;审美;阅读;综合;课程跨界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1-0022-03

马克思说,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一个缺失美浸润的人,一定就是马尔库赛提出的单向度的人。本文的跨界课程,是基于文学和艺术跨界的视角,以审美为中心建构的富有逻辑结构的课程。

一、审美阅读课程的案例分析

1.从“推开窗儿”看文学和园林艺术的结合。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而窗则是构成园林艺术空间的一大要素。金学智先生在《中国园林美学》中将园林中的窗分为三种,一种是作为屋宇外檐装修而镂有各式花纹木框的花窗;二是砖墙上所辟的空窗;三是墙上所辟,其中布满图案纹样的漏窗。现代儿童在日常的生活空间中,多见到的是大大的玻璃窗、钢窗、铁窗这些现代建筑的窗户。引导儿童认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窗,可以丰富儿童视觉和审美经验,使他们感受文化和艺术的联系。

比如,花窗到处可见曲线,能让人联想到自然中海洋的波涛、起伏的山峦、天上的朵朵云霞,而不是生硬笔直的线条。花窗的图案或精美繁复,或简练明了,集文学、戏曲、传说、绘画、雕刻于一身,充满审美意象和趣味,以及伦理道德意蕴。漏窗、空窗的再造光景令人叹为观止,“明光本無价,入窗无限景”,阳光、月光和灯光进入屋内、庭院,让园林多了灵动俊逸。窗框配上佳景,成为天然图画,使生意盎然的自然美融于怡然自乐的生活美的境界中。悠扬的古琴声,伴随着古诗句的吟诵:“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栋里归白云,窗外落晖红”“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江上晴楼翠霭开,满帘春水满窗山”“满窗凉月白于雪,船底忽闻鱼簖声”……诗情画意,融入心间。中国园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神性象征。这种精神的升华被融入美的形式中,环境气氛给人以意境感受,造型风格给人以形象感知,象征含义给人以联想认识。

“诗扬心造化,笔发性园林”,引领儿童游历中国园林就是品读诗情画意的美学经历。在中国园林文化中,除了窗,园林艺术中的亭台楼阁也有着无尽的审美意趣。宗白华先生在评价谢灵运的《山居赋》里写出了“网罗天地于门户,饮吸山川于胸怀的空间意识”后紧接着指出:“中国诗人多爱从窗户庭阶,词人尤爱从帘、屏、栏杆、镜以吐纳世界景物。我们有‘天地为庐的宇宙观。”而审美阅读课程,就是把中国园林的诗画意境,经由文学和园林艺术的综合,把虚实相间、空灵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的理念,以及移远就近,由近知远的宇宙观意识,积淀在儿童的心里。让这一文化遗产散发出的文化气息,经由现代儿童传承并发扬光大。

2.从“牧童短笛”看文学和国画的整合。

中华民族是以农耕为主的民族,中国的士大夫文人,有着深深的田园情结,并活化为一首首诗、一幅幅画。唐代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情景交融审美意境带给我们的启迪是,品读诗中画、画中诗是田园诗词审美阅读的价值取向。让诗意入画,用画意达诗,在诗画中理解诗人画家们憧憬的有着特定含义的文学意象。比如,“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路转鞭牛背上,笛声吹老太平歌”“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牧童、老牛、短笛不仅入诗,更是中国水墨画中的经典形象。李可染先生和范曾先生的许多牧牛图,都表达着宁静悠远、朴实无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田园风光。

审美阅读课程,秉承“儿童是自然之子”的理念,让儿童的赤子之心诗意地栖居在自然山水的诗画意境中。教儿童读诗时,要读到画面;教儿童赏画时,能吟诵诗歌。朗读、品味、体验、想象,表达静中有动和动中有静的自然意境之美,让思想穿梭于田园的宁静与生命的灵动中。

3.从“蝴蝶翩翩”看民间故事在民间艺术中的传承。

在中国民间艺术中,常常出现中国文化的母题形象,比如蝴蝶、龙凤、葫芦。常见于连环画、评弹、曲艺、诗画、剪纸、藏书票、邮票中。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结尾的“化蝶”,成了期望圆满和向往美好生活的寄托。老百姓用细如发丝之心,敏锐地捕捉着自然之物,用绣针、用画笔、用刻刀,完成一件件民间艺术作品,寄托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朴素情感。民间艺术是生活艺术,随处可见。将民间艺术和民间故事、民间工艺、民间传唱、神话传说、民谣俚语综合起来,将故事形象和艺术形象协同起来,传承民间文化,让儿童回到生活的源头去审美。

4.从“雁南飞”看文学和电影艺术的整合。

电影是现代文明馈赠给我们的神奇礼物,是人类科学技术与艺术审美高度发展的神奇结合。由法国导演雅克·贝汉拍摄的纪录片《迁徙的鸟》中,有大段大雁南飞的镜头。深秋季节,澄澈透明的天空,水墨一样的大雁成群地凌空飞过,让人联想到“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鸣则相和,行则接武。前不绝贯,后不越序。齐力不期而并至,同趣不要而自聚”。引导儿童看、听、说、演、舞,或者戏剧表演,走进大雁的世界,给秋天里的学习带来美妙的情思和意味。

再如一些故事片,不但借鉴了文学的叙事形式和表现技巧,也借鉴了文学叙事的母题。结构、类型、人物语言,这些文学性的因素,对电影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电影通过对文学的借鉴学会了如何叙事之后,视觉性的影像和文学性的叙事就成为电影最具表现力的构成要素。借鉴这样的叙事结构,深入电影的内部肌理,审美阅读课程就有了着力点。引导儿童徜徉在电影艺术的世界里,儿童不仅用眼睛看,还在对话、聆听、思索和回应。这种看,能让儿童的眼睛一点点醒来。

二、审美阅读课程的设计策略

审美阅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引领儿童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与欣赏、创造与想象、批评与评论,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世界、精神世界、情感世界,优化儿童的心理结构。因此,课程的设计,也应从这些审美方式中展开。

1.开创主题引领。

将有利于儿童审美能力发展的文学和艺术资源系统整合,创设一个有生命的审美的世界。教师根据需求自主选择与国家课程相沟通的内容,进行单元重组。如“园林散步”主题课程、“走在四季的大地上”童话绘本课程等。每一个主题活动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实践:课堂教学中的“欣赏”是重要环节,通过文学和艺术资源对话、沟通、互动,从而促进课程教学时共生发展;每一个主题活动,有一课时的短线活动,也有一周甚至更长时间的课外阅读实践等长线活动。在鲜明的主题范导下,横向沟通多个领域,纵向贯穿全学期的教育。每个活动协调运作,相互作用、相互迁移、相互补充,从深度、密度上拓展空间。

2.统整学科资源。

最关键的是资源的组合与统整。以园林艺术、水墨画、民间艺术、图画书、电影艺术等形式为拓展领域,充分利用并统合课程资源中的“相似块”,使得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多种正式或非正式的教育资源都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优化组合。

有了丰富的资源还不是课程,还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教学目标进行裁剪。如可以超越教材单元的组合,在诗、词、画之间建立课程联系,促进不同学科的对话,把儿童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领域,获得知、情、意、行整体素养的全面发展。

3.聚焦审美历程。

(1)感知与欣赏。感受力是审美的眼睛。当教师指导儿童欣赏文字中的画面时,不是欣赏文字还原的画面有多么逼真,而是欣赏文字描绘的意境,能在脑海里逐渐呈现“活”的画面,还原“活”的诗文。审美的过程淡化分析,强化感受和体验。

(2)想象与创造。自由,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人的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是真正审美品质的试金石。马克思说:“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其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教师要创设一个心灵能自由生长的情境,让儿童在一个非常自然的状态下,创作自己的作品,朝向文学家袁枚所说的“鸟啼花落,皆与神通”的境界。

(3)批评与评论。丰富儿童的美感经验,引导他们在观察和思考中模仿与创造,欣赏与评价。诸如作品从哪里体现艺术家精湛技艺的?有没有给你带来愉悦的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是不是在你的现实生活中也看到过?从作品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能否对人物、情节、画面表达自己的感受?反复多看几遍,你能找出作品中隐藏的细节吗?比较与讨论,是对作品做出评价,提升儿童审美能力的良好途径。

4.设置融合课程。

审美阅读课程,可以作为國家课程的资源链接、班级的阅读课程、社团活动中文学阅读与艺术欣赏的比较性研究课程、课外审美主题的演讲与辩论课程等等。

三、建设审美阅读课程的思考

艺术上有两个词很有意思,一个叫“逼真”,一个叫“如画”。我们的教学应该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充分挖掘儿童多样的天赋和才能,将文学和多种艺术结合在一起,将想象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从只关注技艺的“逼真”层面走向关注审美的“如画”层面,达到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的审美境界。

课程跨界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对美怀抱一种最高意义上的虔诚与追寻;其次要有高雅的审美情趣,把审美作为日常生活方式;再次为了克服自身学养不足,需要不断汲取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最后要有高明的课程建设的行动智慧。

审美阅读课程,给儿童高品位的文化艺术的享受,让儿童的性情在文学艺术意境的甘泉中得到滋养。这种如鱼得水似的欢乐,是教师献给儿童的最好礼物。

【参考文献】

[1]李兆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7.

[2]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3]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张玉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4]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5]郑纲.著名演讲全集(下)[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综合审美阅读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对动漫艺术“综合与表现”领域多元化应用形式的探索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民用飞机机电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