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经典教育现状探微

2017-07-05 09:46黄婷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黄婷

内容摘要:即使在职业导向越来越明显的新大纲的“阅读与欣赏”模块的课程内容中也安排了古代诗文,这体现出对国学经典阅读与欣赏能力的重视,对传统文化解读和理解的重视。中职语文教学深化国学经典教育要始终体现职业特色,与企业文化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现代职业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从而深入理解现代职业精神,成为敬业高效的高素质劳动者。

关键词:职业特色 国学经典教育 中职语文教学

一、在中职学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实践和思考

(一)中职语文教学实施国学经典教育的几种形式

1.在语文课程中设置国学经典诵读模块

现行中职语文教材采用模块结构的设计体现了中职语文课程规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较好地适应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模式变革提出的要求。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的需要,按照语文运用能力听说读写的内涵,我们将课程设置为信息阅读、口语交际、应用写作、规范书写以及国学经典诵读五大模块,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种课程结构使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针对职业素养对语文运用能力的要求开展语文教学,培养语文运用能力的指向更明显,职业特色更显著。在武汉现行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专门的模块开展教学,各学校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需要选择模块开展教学,并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能力水平的不同,安排国学经典诵读模块的教学。这不仅体现出该市中职语文教学对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视,也彰显出国学经典教育在中职教育中展现出独有的特点。国学经典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性,学生对国学的接受和理解呈现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随着对专业、对社会、对职业理解的不断加深,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完善,国学经典教育不断深化,篇目难度不断提高,对经典的解读不断深入,学生的视野也不断得到开拓,思维逐渐复杂深邃,审美情趣得到逐步提升。

2.在语文教材中安排国学经典篇目

除了课程结构中专门设置国学经典诵读模块以外,在教科院主编的《职场信息阅读》或倪文锦主编教材的“阅读与欣赏”模块中都安排了国学经典篇目,这体现出对国学经典阅读与欣赏能力的重视,对传统文化解读和理解的重视,即使是在职业导向越来越明显的新大纲的指导下,现行的语文教材仍然安排有国学经典篇目。中职语文大纲职业模块对“阅读与欣赏”部分,明确提出了“阅读中提高搜集相关职业信息的能力,从阅读中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培养职业意识。”阅读能力既是信息搜集和整理分析的能力,也是人文素养培养的能力基础。虽然新大纲对文言文教学内容做了大幅调减,但新大纲基础模块仍将教学要求确定为“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重在增加积累”。如此看来,古代汉语的阅读能力依然是不能忽视的语文运用能力的一个方面。

(二)对目前中职学校国学经典教育实践的反思

1.将国学经典诵读与学生道德情感价值观教育挂钩,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学经典实践活动。

2009年,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大纲在课程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然而当前中职学生实际语文水平是否真的达到了九年义务教育大纲的要求了呢?据调查,在某学校随机抽取的两个班级学生中,95%的学生写不出一张完整的请假条,70%的学生不会做简单地自我介绍,50%的学生普通话不标准,近乎100%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写错别字,70%的学生书写歪歪扭扭难以识别。与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关联的,中职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不强,情感价值观体系尚未完全形成。这造成许多中职学生目标不清晰,发展方向不明确,学习发展动力不足,从而出现许多心理、情感和管理问题。在尝试了许多发放后,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未根本解决。近年来,在国家的提倡下,众多文化学者纷纷呼吁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出从经典中找寻民族精神之源,从而解决现代社会的诸多问题。而中职学生的许多行为习惯都与社会现状有关,塑造他们的道德素养和人格修养也必须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有效途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徐梓教授认为“国学经典教育是通识教育、博雅教育和素质教育”。

现在在武汉市的许多中职学校都结合国学经典的学习诵读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试图让学生通过学习诵读经典篇目,理解传统文化中关于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的内容。比如,结合诵读《弟子规》开展“孝亲尊师”的感恩教育、开办解读《周易》讲座宣传“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读《论语》、《道德经》理解和谐相处的团队精神,同时结合经典诵读开展“明礼义,知廉耻”的礼仪教育和美德教育活动。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形成完善的道德价值观,塑造良好的人格修养。

2.课堂教学设计在品读理解文本的同时增加职业拓展教学模块,将经典篇目中输出的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与学生的职业生涯实际接轨,将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职业素养挂钩。

3.坚持国学经典诵读,积累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由教师精心安排教学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经典并从中获得职业感悟以外,同时也指导学生诵读经典原著,通过大量反复吟诵,声情并茂地朗读佳韵美文,感受经典的音韵美和古典哲趣,在浓厚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化的兴趣,从而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修身、齐家、治天下”的理想、“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的胸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见贤思齐”的人生态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哲学等等。

二、在中职学校继续深化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和建议

(一)在中职学校深化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

中职学校现在已经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国学经典教育,这不仅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外在需要,更是提高中职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内在要求。中职教育倡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德树人”的职业教育改革精神。职教改革形势下的中职语文教学应当认识到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与其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之间的联系,从而深化中职语文教学改革,重视国学经典教育在新形势下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联系,真正做到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在中职学校深化国学经典教育的几条建议

1.深化国学经典教育应从博雅教育着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服务,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国学经典教育要符合中职教育的最終目标,即为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服务。语文运用能力是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方面,是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基础。而国学经典教育是中职语文教育的一个模块,课程内容为国学经典篇目,教学着眼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养成,语文思维能力的塑造,审美情趣的培养,是一种博雅教育。与口语交际、写作等课程不同,它在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上的作用和过程不是直接的,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也是潜移默化的。但美育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中具有重要地位,对语言的审美、对文本内容的审美关乎思维的深邃复杂特征和良好语言表达习惯的形成,因此国学经典教育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而应将这种博雅教育与职业素养结合形成具有中职特色的国学经典教育。

2.深化国学经典教育要始终体现职业特色,与企业文化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现代职业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从而深入理解现代职业精神,成为敬业高效的高素质劳动者。

国学经典教育承担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是向企业输送合格劳动者的教育主体。避免国学经典教育的泛人文现象,主要还应该从传统文化对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的作用方面着手。其中,开设企业文化课程或讲座,让国学经典教育的成果与企业文化联系起来,与对社会政治经济世态人情的认知结合起来,搭建传统教育与职业教育、企业培训的桥梁。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实现了学生的知识技能体系由过去的仅涵括学科知识和基础能力,向职业劳动者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结构的转变;也实现了受教育者由学生向职业人角色的转化。

参考文献:

1.王怀钦、余幸辉、田媛媛,《就业导向的中职语文课改革探索》,职业,2015(21)

2.朱丹,《语文性质需修正职教特色应落实》,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交通学校)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教学
加强中职学生语言文字知识训练,提高语文素养
中职语文教学之路
关于微课应用于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打造中职高效的语文课堂
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职学校语文有效教学的定位和策略解析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研究与探索
巧用多媒体,给中职语文教学增添一抹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