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提高核心素养的语文评价体系

2017-07-05 11:48徐敏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高效课堂核心素养

徐敏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应该提高以“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为核心要素的语文素养,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阵地。把基于提高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多维评价体系引入课堂,刺激中职学生的内驱力,这是构建中职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而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水到渠成。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效课堂 评价体系

近年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教育界关注的重点,现代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意识到,语文是一门飞扬着灵性的课程,是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语文教学,不应该是解释,更不应该是说明,而是一种心灵的润泽,是一次难忘的、充沛的情感经历,语文教学是浪漫而富有创造性的,对人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于全体”发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育人观的引领下,中职语文教学更应该解放人的心灵和智慧,让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发挥出来,提高以“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为核心要素的语文素养,为中职生从学生人转变为社会职业人做好准备。在如今提倡“大语文”的环境下,课堂教学依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阵地,所以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构建高效课堂。

一.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核心素养的原则和关键

高效课堂,就是学生和教师消耗尽可能少的精力和时间,获取尽可能最好的学习效果。高效课堂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教学理念的更新,也包括教学技巧的提升和教学目标的改变。正因如此,中职学校掀起了对高效课堂模式的研究,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自主学习、翻转课堂等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课堂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学校很多老师纷纷尝试,相互效仿。可事实证明,这些模式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是放之四海皆准,不是适合所有的学生和教师。所谓“教无定法”,学生是个性化的。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本来也应该是极具个性化的,本该个性化的东西一旦走入固定模式的桎梏,就成了死板僵化的开始。所以构建高效课堂的原则就应该是因生制宜、因师制宜、因地制宜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衡量语文课堂是否高效,一是要看学生是否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形成与发展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素养;二是要看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是要看师生是否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解放了心灵和智慧。要想实现这三个目标,学生是关键的主体,学生的高效决定了课堂的高效。所以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不在于用什么教学模式,而是要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积极性。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技巧固然重要,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评价体系。

中职学校现有的评价体系中,课堂表现几乎完全与最终评价脱钩。即便是有的学校将课堂表现作为最终评价的一方面,但不少学生仍受初中一张期末考试卷成绩决定最后成绩评价模式的影响,忽视课堂的评价。不少老师对于课堂的评价也缺少系统而有效的评估体系,刺激不了学生对课堂评价重要性的认识。优质的评价体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驱动力,形成主动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因此,我们要在课堂上建立基于提高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关注以“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为核心要素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二.以基于提高核心素养的多维评价体系促高效课堂的构建

“建立促进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这是课程改革给我们新的評价理念,根据这一理念,我尝试把基于提高核心素养的主体维度和时间维度的多维度评价体系引入课堂。

(一)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和师生评价

从主体维度上主要分为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和师生评价。

自我评价是师生自己评价自己,通过自评让学生和教师较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

生生评价是互动学习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的评价,既对小组进行评价,也对个人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更加客观,可以弥补自己评时的不足,使学生更全面看清楚自己。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学生们可以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达到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目的。

师生评价不仅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长久以来,学生都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体系中处于被动地位,这种单向评价方式,切断了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渠道,不仅使学生产生被忽视的感觉,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也使教师失去了了解学生感受,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机会。现在,我们不但要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还要把评价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评价教师的教学,说出对教师的不同看法,提出对教师教学的要求。通过评价教师使教师得到教学上的宝贵反馈,也提高了学生的民主意识,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教学相长。

(二)教前评价、教中评价和教后评价

从时间维度上主要分为教前评价、教中评价和教后评价。

教前评价是对学生课前学习内容自我的了解,自我评估的定位的评价。包括能否提前预习,是否查找相关学习资源材料,能否合理地质疑,以及对学习内容兴趣度和难易程度等方面的认识评价。教前评价可以掌握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和本课的难点,准确地对教学内容、教学难度、教学方法进行定位,根据评价结果,学生调整学习计划和策略,教师整合教学内容。

教中评价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评价。教中评价可以及时检查教学状况,调控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

教后评价是教学之后对与教学相关因素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策略,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教后评价可以对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总结,吸取经验和教训,以便在下一阶段更好地教学。

(三)基于提高核心素养的多维评价体系对构建高效课堂的作用

在评价的过程中,把自我、生生、师生评价和教前、教中、教后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更具有全面性、多元性和发展性。譬如,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理解是否深刻,教学目标设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就预习是否充分、到位,学习计划的制定是否合理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预设的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自己的兴趣,教师则评价学生的预习成果是否达到期望水平。至此,师生对于正式的课堂教学都做到了心中有数,也对课堂的教与学有了一定的期望,保证了上课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自己和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也可以评价其余小组展示的学习成果。师生互相评价对方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各种问题,学生在小组活动和交流中是否表现积极等等。教师反思教学效果,如课堂教学是否实现了互动,是否引导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探究活动,学生有没有“创造性”的发现等等。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及时把握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知识的薄弱部分,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益。这一阶段的评价确保了学生积极地互动与交流,课堂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自然就培养出来了。在课堂教学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一些调查问卷,使学生能对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自评和互评,对教师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题目对学生进行形成性测试,检验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并根据问卷和测试的结果反思教学效果,如自己是否有足够的知识和机智应对学生的探索过程,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等等。评价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全面总结,及时鼓励学生,师生共同制定下一阶段教学的策略和目标。

每一次完整的多维评价都是师生一次提高自身核心素养的机会,有了这种提高,学生对下一阶段自己和同学的表现充满了期待,觉得语文的学习充满了乐趣,在学习中就会更加积极,课堂学习更加高效,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交流多了,思维的碰撞多了,知识储备量也多了,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素养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中职学生普遍缺乏一种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把基于提高核心素养的多维评价体系引入课堂,制定合理规范的评估分值体制,刺激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这是构建中职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而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以“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为核心要素的语文素养,也就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语文教材教法》主编: 王林发, 副主编: 李晶晶 暨南大学出版社

2.《如何打造高效能课堂》著者: [美]麦克唐纳[美]赫什曼 中国青年出版社

3.《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著者: 韩素静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單位:广东广州市司法职业学校)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高效课堂核心素养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1+1”微群阅读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