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姗 董铁立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郑州 450014
氟比洛芬酯对肥胖患者HICH开颅血肿清除术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李 姗 董铁立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郑州 450014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对肥胖患者高血压脑出血(HICH)开颅血肿清除术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的肥胖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氟比洛芬酯(F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其中F组于术前30 min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术后氟比洛芬酯50 mg加入0.9%Nacl溶液100 mL静滴,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观察并记录2组拔管时间,拔管时MAP、HR,拔管后10 min的躁动评分(RS)、Ramsay镇静评分(RSS)、全麻后身体舒适度评分(BCS)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与C组相比,F组拔管时MAP、HR,拔管后10 min的RS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与C组相比,F组拔管后10 min的RSS评分、BCS评分升高(P<0.05);2组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肥胖患者HICH开颅血肿清除术中,氟比洛芬酯具有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疼痛与应激反应、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作用,可明显提高苏醒期质量。
氟比洛芬酯;肥胖;开颅血肿清除术;苏醒期躁动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近年来,开颅血肿清除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疗效确切[1]。肥胖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本身存在体脂含量和分布异常,导致机体代谢紊乱,最新研究表明,长时间吸入七氟烷影响肥胖患者肺功能恢复,增加术后并发症,躁动发生率高[2]。因此,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防止颅内二次出血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氟比洛芬酯是一种非甾体镇痛抗炎药,采用脂微球作为载体制剂,通过抑制脊髓和外周的环氧化酶(COX)减少前列腺素合成,降低手术创伤引起的机体炎症及痛觉过敏[3],对术后躁动具有一定缓解作用[4],而其对肥胖患者的影响却鲜有报道,本研究拟通过其在肥胖患者HICH开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观察苏醒期指标的变化,探讨氟比洛芬酯对肥胖患者HICH开颅血肿清除术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经选择我院行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的肥胖患者40例,年龄34~65岁,体质量85 ~124 kg,ASA分级Ⅱ~Ⅲ级,男22例,女18例,血肿量按多田式公式计38~76 mL,平均52 mL。排除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患者、脑外伤出血者、瞳孔散大或脑干出血者、无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和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质量/身高2)30 kg/m2≤BMI≤40 kg/m2,按照随机双盲均分为氟比洛芬酯(F组)和对照组(C组)。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并鉴署同意书。
1.2 麻醉方法 患者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脉氧饱和度(SpO2)、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行快速静脉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1 mg/kg、阿托品0.5 mg、依托咪酯0.3 mg/kg、舒芬太尼1 μ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左桡动脉穿刺置管用于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中备用。麻醉维持:静脉输注1%异丙酚4~12 mg/kg/h,瑞芬太尼0.5 mg/h,七氟烷1%~2%吸入,按需调整剂量,间断追加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03 mg/kg。术中调整VT及RR维持PETCO2<45 mmHg,氧流量2 L/min。其中F组于术前20 min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术后氟比洛芬酯5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配至100 mL静滴,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3 观察指标 (1)记录2组拔管时间。(2)2组拔管时MAP、HR。(3)2组拔管后10 min的RS评分[5],RS躁动评分标准:0分:安静、合作;1分:轻度烦躁,吸痰刺激时出现肢体躁动,间断的呻吟;2分:无刺激时,烦躁不安,持续的呻吟,需要固定上肢;3分:激烈的挣扎、大叫,试图拔出体内各种引流管,须外力按压四肢。(4)2组患者拔管后10 min RSS的评分[6],RSS镇静评分标准:1分:不安静、烦躁;2分:安静且合作;3分:嗜睡,可听从指令;4分:睡眠状态,可唤醒;5分:呼吸、反应迟钝;6分:深睡状态,呼唤不醒。(5)全麻后身体的舒适度评分(BCS)[7],评分标准:0分:持续疼痛;1分:安静时无痛,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明显;2分:仰卧时无痛但转换体位时较痛;3分:深呼吸时无痛;4分:咳嗽时无痛。(6)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2.1 2组苏醒期指标比较 与C组相比,F组拔管时的MAP、HR,拔管后10 min的RS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与C组相比,F组拔管后10 min的RSS评分、BCS评分升高(P<0.05)。见表2。
表2 2组苏醒期指标比较±s)
注:与C组比较,*P<0.05
HICH主要是由于患者本身情绪激动、过度体力和脑力劳动或其他因素引发的血压急剧升高,脑实质内自发性脑出血疾病。手术目的在于降低颅内压,消除血肿、促进脑组织正常恢复。HICH术后再出血病死率高达49.2%,而血压升高为再出血的重要因素,因此有效减少麻醉苏醒期躁动与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可为患者安全度过苏醒期及改善预后提供保障。肥胖患者体脂增加,分布异常。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吸入麻醉药会被血液带到脂肪形成再分布,产生一定的蓄积,因此在复苏过程中,部分吸入麻醉药可从脂肪中释放出来,通过血液循环,继续发挥药效,影响意识和正常肺功能恢复[8]。加之疼痛、恐惧、吸痰、气管导管及尿管刺激,造成患者身体极度不适,产生烦躁,导致血压和颅内压急剧升高,加重创面渗血。
本研究中,与C组相比,F组患者拔管时的MAP、HR降低,表明氟比洛芬酯在肥胖患者HICH开颅术中的应用具有减轻患者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作用。其次2组患者拔管时间无差异,F组RSS评分明显高于C组,再次表明在苏醒时间相同的情况下,F组镇静效果明显,血流动力学学平稳,Hirota等[9]研究发现,临床剂量的氟比洛芬酯不影响全麻患者的BIS值和95%边缘频率,不影响全麻患者的苏醒时间。
研究表明,躁动的神经解剖学基础是皮层或皮层下神经电路的异常,其机制可能是由于苏醒速度过快,中枢恢复时间不同,大脑皮质尚处于抑制状态,而皮质下中枢已被解放,呈现中枢局灶敏感化,影响患者对感觉的反应和处理能力[10-11]。本研究中,与C组相比,F组患者拔管后10 min的RS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而BCS评分升高,表明氟比洛芬酯以脂微球为载体进入人体,直接靶向分布到切口和炎症部位,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镇痛消炎作用,为患者减轻疼痛,增加身体舒适度评分,减少躁动,提高苏醒期质量。而其减少躁动的机制可能为:(1)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减少躁动的诱发因素;(2)通过降低外周和中枢敏感化效应来减少躁动的发生。此外,氟比洛芬酯也可通过抗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抗炎作用对脑组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
综上所述,氟比洛芬酯在肥胖患者HICH开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具有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疼痛与应激反应、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作用,可明显提高苏醒期质量。
[1] 陈祎招,徐如祥,赛力克,等.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比较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10):616-619.
[2] Ahmed A.M.Moustafa,Ibrahim A.Abdelazim.Impact of obesity on recovery and pulmonary functions of obese women undergoing major abdominal gynecological surgeries[J].J Clin Monit Comput,2016,30(3):333-339.
[3] 韩亚军,帖小佳,侯彦杰,等.氟比洛芬酯在髋部骨折模型大鼠损伤控制中的作用:降低机体炎症反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9):4 603-4 608.
[4] 陈金华,靳红绪.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预防上腹部手术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J].山西医药杂志,2015, 44(20):2 424-2 426.
[5] Campistol JM,Sacks SH.Mechanisms of nephrotoxicity[J].Transplantation,2000,69(12 suppl):SS5-10.
[6] Dennis MJ,Foster MC,Ryan JJ,et al.The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chronic rejection as a cause of renal allograft failure[J].Transpl Int,1989,2(4):214-217.
[7] 王义桥,王立奎,李元海.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医学,2011,32(12): 1 980-1 982.
[8] 范莉琼,刘和平,朱也森.肥胖对吸入麻醉药作用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6):492-494.
[9] Hirota K,Fukushi S,Baba S.Flurbiprofen does not change the bispectral index and 95%spectral edge frequency during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with propofol and fentanyl[J]. Eur J Anesthesiol,2002,19(7):483-486.
[10] Petrosino S,Palazzo E,de Novellis V,et al.Changes in spinal and supraspinal endocannabinoid levels in neuropathic rats[J].Neuropharmacology,2007,52(2):415-422.
[11] Benamar K,Geller EB,Adler MW.First in vivo evide-nce for a functional interaction between chemokine and cannabinoid systems in the brain[J].J Pharmacol Exp Ther,2008,325(2):641-645.
(收稿2017-01-08)
R651.1+1
A
1673-5110(2017)10-00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