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后抑郁与外周血T 淋巴细胞分化群的相关性研究

2017-07-05 14:30葛继晖冯树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10期
关键词:折线下丘脑外周血

葛继晖 张 明 冯树涛 韩 冰

1)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区 郑州 450000 2)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 郑州 450000

急性脑梗死后抑郁与外周血T 淋巴细胞分化群的相关性研究

葛继晖1)张 明2)冯树涛1)韩 冰2)

1)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区 郑州 450000 2)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 郑州 450000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后抑郁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并发抑郁组36例(HAMD 评分≥7 分)和未并发抑郁组 32 例(HAMD 评分<7 分),比较2组相关神经系统评分(包括美国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Barthel 指数、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的差异。另随机选取健康对照组25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检测3组样本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化群(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 (1)并发抑郁组与未并发抑郁组相关神经系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脑梗死后并发抑郁组患者外周血清CD4+含量(39.96±6.89)%明显减少,与未并发抑郁组(44.33±7.57)%及健康对照组(49.82±8.0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含量(28.34±9.11)%增加,与未并发抑郁组(23.94±6.11)%、健康对照组(21.55±4.9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并发抑郁组CD4+含量减少,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抑郁组、未并发抑郁组、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清 CD4+/CD8+分别为(2.10±0.69)、(1.59±0.50),(2.52±0.6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9,P<0.05)。结论 通过外周血T 淋巴细胞分化群的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后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失衡,并发抑郁症患者失衡更明显,主要表现在辅助性 T 淋巴细胞 CD4+降低更明显,阐明了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发病机制,为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急性脑梗死;抑郁症;T 淋巴细胞亚群

脑梗死后,诱导的机体局部炎性反应包括多种免疫细胞的参与,其中T淋巴细胞水平的改变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免疫水平的变化[1],其与脑梗死后抑郁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病机制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性,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12-2016-02在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完成相关检查及相关内科治疗。纳入标准:(1)急性起病,病程均<24 h;(2)诊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指南2014临床诊断标准;(3)经头颅MRI检查显示急性梗死灶。采用美国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价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Barthel 指数评价患者日常活动能力;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于确诊 10 d 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项)评价患者抑郁程度,其中评分≥7分者36例为并发抑郁组,<7分者32例为未并发抑郁组。

1.2 实验方法 比较2组患者相关神经系统评分(包括美国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Barthel 指数、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的差异。另随机选择同时期在郑州人民医院体检的健康人25例为健康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检测 3组样本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化群(CD4+、CD8+、CD4+/CD8+)的变化。急性脑梗死患者确诊后 10~14 d 清晨 7:00 空腹抽取肘静脉血 2 mL,健康对照组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 2 mL,EDTA 抗凝管保存,储存在 4°冰箱中,48 h内检测。

2 结果

2.1 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评分比较 并发抑郁组与未并发抑郁组NIHSS 评分、Barthel 评分、MMSE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同时 NIHSS 评分 5~8 分、Barthel 指数 75~90分、MMSE 评分 25~28分患者,既有一定程度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其神志状态也满足参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 项)的评定,在此前提下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析。

表1 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评分比较±s,分)

2.2 各组T淋巴细胞分化群比较 如图1所示,并发抑郁组血清 CD4+T 淋巴细胞含量(绿色折线)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蓝色折线)和未并发抑郁组(红色折线)(P<0.05),而健康对照组(蓝色折线)与未并发抑郁组(红色折线)CD4+T 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图1 3组间 CD4+淋巴细胞统计比较

如图2所示,不同组间CD8+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并发抑郁组血清CD8+T淋巴细胞含量(绿色折线)高于健康对照组(蓝色折线)(P<0.05);余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图2 3组间 CD8+淋巴细胞统计比较

如图3所示,不同组间 CD4+/CD8+T 淋巴细胞比值,健康对照组(蓝色折线)、未并发抑郁组(红色折线)、并发抑郁组(并发抑郁组)组间CD4+/CD8+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9,P<0.05),并发抑郁组(绿色折线)和未并发抑郁组(红色折线)CD4+/CD8+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蓝色折线)(P<0.05),且并发抑郁组(绿色折线)低于未并发抑郁组(红色折线)(P<0.05)。

图3 3组间 CD4+ /CD8+淋巴细胞统计

2.3 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化群结果 并发抑郁组血清CD4+T淋巴细胞相对计数,均低于健康对照组、未并发抑郁组(P<0.05);并发抑郁组血清CD8+含量为,高于未并发抑郁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健康对照组、未并发抑郁组、抑郁组血清CD4+/CD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9,P<0.05)。见表2。

表2 各组外周血T 淋巴细胞分化群对比±s,%)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常遗留神经功能缺损,造成残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由身体疾患引起的心理落差导致情感障碍,易引起抑郁情绪的产生,这也是外源性反应性学说的观点[2]。

急性脑梗死后出现脑组织损伤,导致部分功能障碍,除运动、感觉、语音等功能障碍外,还可损伤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组织,从而导致以中枢神经递质为基础的内分泌系统紊乱,这是目前关于抑郁症发病机制如神经解剖学说及神经递质学说的理论基础[3]。下丘脑、垂体在结构和功能上联系密切,被称为下丘脑-垂体功能单位,包括下丘脑-腺垂体系统和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两部分。下丘脑的部分神经元兼有神经元和内分泌细胞的功能,其分泌的信息物质可直接进入血液,将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活动电信号转变为激素分泌化学信号,参与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活动,这些区域的缺血性损伤直接导致下丘脑分泌系统的功能紊乱。另外,双侧大脑半球通过复杂的联络纤维和连合纤维与下丘脑紧密联系,出现缺血性损伤也可间接导致下丘脑分泌系统的功能紊乱。现代免疫学观点认为,T 淋巴细胞在介导细胞免疫、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T 淋巴细胞的功能状态与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转归密切相关[4]。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的 CD4+T 淋巴细胞比例较健康对照组偏低[5],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出现这种现象,目前考虑是由于脑梗死发生后,直接导致了脑组织的损伤,通过氧自由基的释放、再灌注损伤等机制进一步导致了如海马神经元上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数目下降,干扰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正常生理功能,负反馈调节机制受损,使糖皮质激素释放相对增多,导致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

脑梗死后抑郁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失衡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损害这种观点被大多数人接受,这些损伤会影响自主神经与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轴结构和功能上的连结,从而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变化,进而改变神经、精神活动[6]。脑梗死后的抑郁情绪也可能通过某种机制反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加剧神经内分泌紊乱及免疫失衡。而生理状态下,糖皮质激素在下丘脑及垂体的控制下,脉冲式进行释放,表现为日周期波动。抑郁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以及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躯体症状[7]。这些症状改变了患者日常生活节奏和规律,继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分泌规律,免疫失衡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神经内分泌紊乱又导致免疫失衡,二者相辅相成。本研究中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为大脑半球的缺血性病变,并发抑郁组与未并发抑郁组中神经系统相关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并发抑郁组 CD4+T 淋巴细胞相对计数较未并发抑郁组降低,CD8+T 淋巴细胞增加,CD4+/CD8+值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急性脑梗死作为一种独立因子可以导致患者的免疫系统的失衡,而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CD4+T 淋巴细胞明显减少,CD8+T 淋巴细胞增加,CD4+/CD8+值降低,明显免疫失衡,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的紊乱的原因之一,导致患者抑郁的机制之一。

综上所述,脑梗死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免疫失衡,并发抑郁的患者这种免疫失衡更加明显。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的CD4+、CD8+、CD4+/CD8+的变化,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的紊乱的原因之一,导致脑梗死患者抑郁的机制之一,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思路。

[1] Magnus T,Wiendl H,Kleinschnitz C.Immune mechanisms of stroke[J].Curr Opin Neurol,2012,25(3):334-340.

[2] 陈国栋,储照虎.急性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43-46.

[3] 聂本刚,喻明,李小刚,等.脑卒中后抑郁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功能改变和血浆单胺递质的变化研究[J].临床荟萃,2007,22(9):646-648.

[4] Haeusler KG,Schmidt WU,Fohring F,et al.Cellular immunodepression preceding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humans[J].Cerebrovasc Dis,2008,25(1-2):50-58.

[5] Yan J,Read SJ,Henderson RD,et al.Frequency and function of regulatory T cells after ischaemic stroke in humans[J].J Neuroimmunol,2012,243(1-2):89-94.

[6] Kohen R,Cain KC,Buzaitis A,et al.Response to psychosocial treatment in poststroke de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serotonin transporter polymorphisms[J].Stroke,2011,42(7):2 068-2 070.

[7] Kim JM,Stewart R,Kang HJ,et al.A prospective study of statin use and poststroke depression[J].J Clin Psychopharmacol,2014,34(1):72-79.

(收稿2017-01-06)

R743.33

A

1673-5110(2017)10-0046-04

猜你喜欢
折线下丘脑外周血
平面分割问题的探究之旅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解信赖域子问题的多折线算法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科学家发现控制衰老开关
折线
折线图案
OntheapplicationofAntConcinpre—translationofmachine
兴奋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对结节乳头体核c-Fos表达的影响及其受体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