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交流,彰显科学的精彩

2017-07-03 07:53邓少玲
新课程·小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引导学生

邓少玲

摘 要:交流,是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交流,能让学生把小组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的知识用语言表达出来,它能真正地起到启迪思维、训练语言、形成结论的作用。交流不应只反映在研究成果的展示上,还应贯穿于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更应该为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提供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将生生、师生、生本间的交流有机地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有效交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

一、交流前做好周密的计划,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对实验结果的猜测,可以是对观察现象的描述,可以是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也可以是对同伴发言的反驳,还可以是对一次科学探究的体会。在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前,教师要做好引导学生交流的计划,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考虑:引导学生交流什么?怎样交流?什么时候交流?考虑好这些细节,就可以尽可能防止学生在交流时出现意外情况。同时,让学生在交流前思考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交流什么,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亲历探究过程,在实践探究基础上获得的认识属于感性层面,及时组织学生交流,学生就能把小组在实践探究过程中的收获重新加以回顾、反思,再次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用语言加以表述,使自己的感性认识得到提升。如在教学三年级《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身边的材料带到课堂,然后对材料进行初步的分类,按小组观察讨论,比较它们的异同。组内做好记录,小组要进行汇报交流。因为有了前面几节课对材料性质的认识基础,这时引导学生交流的重点就是从多方面如硬度、在水中沉浮的能力、韧性和吸水性等对常见材料的物理性质进行比较,辨别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给材料进行分类。让学生通过交流,认识到不同的物品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材料的不同特性决定它们的不同用途。同时意识到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能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材料特性的认识。

二、交流时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交流的积极性

交流意味着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生主体性的凸显。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不应局限于指名回答或小组派代表发言,应采取多种交流形式,例如,小组轮流、大组辩论、组内竞赛等。这样就避免了交流成为个别学生的“表演会”。同时,教师在组织和引导学生交流中要注意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指导学生在交流时准确地描述、清晰地解说、激烈地辩论,使交流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组交流中,还应注意学生的合理搭配,教师适时指导,防止放任自流,合作交流要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交流、进步的机会。例如,在教学《蜗牛》时,可以让学生画一画蜗牛的身体,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选取较好的作品进行全班交流,在交流时将作品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让全班同学进行评价交流,共同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教学《谁先迎来黎明》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交流自己是怎样进行判断的,自己的判断方法与别人有什么不同?教学《做框架》一课时,学生制作并测试正方体框架的承重能力后交流:

师:加固后的框架承重能力比原来是增加还是减少了?

生:比原来增加很多。

师:这些斜杆起了什么作用?

生:(学生分别指着每一根斜杆解释)起到了加固的作用,防止框架倒塌。

师:加固后的框架承重能力是大大增加了,增加斜杆后的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生:稳定了,在框架中多了许多小三角形。

师:数一数框架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教师分别让学生数一数承重最多和承重最少的两个框架的三角形的个数。)

生:我们还发现三角形个数越多,这个框架的承重能力会越好。

在师生、生生交流中,学生思维活跃,步步深入,逐步建构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科学概念。这样,通过采用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交流的积极性。

三、交流后进行合理的评价,促使学生学会倾听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这里的“认真倾听”包括教师倾听学生发言、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教师是表率,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捕捉教学信息;学生学会尊重同学,倾听同伴的发言,就能避免重复发言。因此,在科学课堂里,教师要培养学生大胆发言、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在学生交流发言时,我们应该对倾听什么、怎样倾听提出要求。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如奖励小星星,奖励小小科学家、小小探究者的称号,奖励一个放大镜或是老师的眼神、语言、抚摸等,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交流中来。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对发言者进行评价的活动中来,改变“师问生答”的现象,让他知道倾听别人的发言不仅是礼貌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能够从别人的发言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从而促使學生学会倾听,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教师上《食物的营养》一课时,学生做完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实验,有一学生汇报说橘子也含淀粉,因为它遇到碘酒变成紫黑色。这时全班同学都哄堂大笑并嘲笑说不可能,发言同学的脸一下子涨红了,并马上低下头。这时,教师说:“他的发现与其他组的发现不一样,你们想想,可能有什么原因吗?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原因吧!”请看片断:

师:那你们小组就重新拿实验材料做一次,看看结果会怎样?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他们的实验过程。

生:(4人小组认真做实验后)我们成功了,没有变成紫黑色。

老师:为什么会出现先前的现象呢?

生:老师,刚才观察完淀粉后,我把牙签都插在橘子上,做实验时又把牙签拔下来,牙签上有淀粉,看,现在还有呢!

师:从这个意外实验中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思考后纷纷举手)

生:老师,我知道实验失败了并不可怕,只要正确操作,还是会成功的。

生:我的收获是实验时要细心、认真,不能马虎。

生:我明白了做实验时一定要小心,用过的东西不能随便乱放。

生:我的收获是实验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错误,不能因为操作错误而影响实验,要找出原因。

生:我的收获是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能人云亦云,我佩服刚才那组同学的勇气。

从师生这样的交流中可以看出该教师的及时评价让学生都能围绕主题进行交流,获得新知,让学生在失败中成长,学会倾听,提高学生素养。

交流是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环,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应时刻关注,及时捕捉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有效资源,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让他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使学生分享交流的快乐,彰显科学课堂的魅力,成就科学课堂的精彩。

参考文献:

欧阳芬,黄小华.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交流的创新与发展[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引导学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四个抓手
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五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教材中的语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