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清清
摘 要:读是阅读教学的灵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整体把握全文,初读感知;自由选择句段,复读感悟;挖掘课文内涵,精读评味;积累语言文字,熟读背诵。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样才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关键词:朗读;感知;感味;品味
读是阅读教学的灵魂,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以学生为主体,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这是我们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所共同遵循的规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才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整体把握全文,初读感知
由于小学生受认知、感知事物的局限,语文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形,教师不能一讲了之,应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在多次读书中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在学习一篇文章时,教师要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这就要求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讀,千万不要让学生听一遍课文录音或者教师范读后就让学生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之类的问题。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一开始,教师在放了录音后,提出问题:“这篇课文的故事发生在哪里啊?”虽然问题看似简单,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只听一次像瑞金、沙洲坝、江西这些地名不一定会说出来。何不在学习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与速度,边读边感知语言,在读中咬准字音,在读中感知字形,在读中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在不断的朗读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当众朗读,并作适当的点拨与评议。只要读得充分,读得流利,无论教师设计读说结合,还是读写结合的练习,语言的感知都在其中。
二、自由选择句段,复读感悟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信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自由选择课文中最喜爱的段落或句子,读读、想想、点点、圈圈,再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反复地诵读,让学生在读的海洋中去摸索、去摔打、去漫游,从而真正实现情有所感,理有所悟。然后采用小组形式交流谈谈自己的收获:可以是读懂了哪些词句;也可以是哪一处写得好,为什么;还可以是这句应该这样读,那句应该那样读,包括句子的停顿、语音的轻重、速度的缓慢等。
如在教学《荷叶圆圆》时,教师在教学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这四个段落时可以让学生事先说说最喜欢谁,根据学生讲的顺序教学,虽然打乱了老师的安排,但抓住了学生的心。教完段落,让学生喜欢谁就读谁的那段,相信学生会读得特别起劲。还可以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更有感情。
当然,由于学生的认识层次不一,难免会出现选择与课文重点不符的情况,对此教师应在爱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作出必要的校正,并在比较中求同存异,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三、挖掘课文内涵,精读评味
课文的内涵即作者所表达的意思。它是通过语言文字直接或间接反映出来的。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应抓住时机,创设情景,营造气氛,促使学生入情地读,品出其中之味。教材中的课文,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优美,听之于耳而感动于心:有的语言铿锵,令人振奋;有的语言音韵舒缓,令人沉醉……学生在读通、读懂之后,教师还要指导读好。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通过轻声读、自由读、朗读、默读、个别读、集体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欣赏,在欣赏中读,学生的情感会受到熏陶,思想会得到升华。而思想、情感的升华,又促进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实现了语文能力和思想、情感的共同提高。
四、积累语言文字,熟读背诵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文学习主要是靠日积月累地学习和积淀,主要是依照不断地感悟范例、积累范例、比较和运用范例的方式来掌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至理名言充分表明:背诵是积累的一种重要方式,只有“厚积”,才会有“薄发”。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我们应该利用儿童善于模仿、记忆力强这一心理特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背诵,让语言材料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教材都是编者精心选编而成,它们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优美,结构清晰,是学生积累规范语言的好例子。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学过的好文章背下来,这样,不断地积累,才能在运用时达到“下笔如有神”“文思泉涌”。读背结合,这既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
学好语言非在一朝一夕,它需要长期的积累,而积累语言则必须通过背诵来完成,尤其是小学生,记忆力正处于最佳时期,多读多背多积累,对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在平时教学中,我不要求学生每篇课文都背诵,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有感情地熟读并背诵,甚至默写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把这些温情并茂的语句烂熟于心,可为学生今后的语言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读的训练,让学生愉快地、自由地、探索地进行语言实践活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名成功的教师应当灵活地选择运用多种手段与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民主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创造性想象,让乐趣、新意、幻想和智慧浸润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灵性。
参考文献:
[1]林文兰.试论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
[2]梁昌辉.聚焦性阅读,从教教材到教阅读[J].小学语文教师,2015.
[3]江世国.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散文百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