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磊磊
摘 要:古文一直都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因为学生与这些文章的生活年代相距甚远,所以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但是,古文是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是学生对中华民族产生认同与自豪感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与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古文教学,让学生喜欢古文。小学生十分单纯,他们的行为只取决于是否喜欢,因此,在小学古文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激趣教学;影视;课内课外;仿写训练
古典诗文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滋养了多少代中国人。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三千余年前夫子谆谆切切,语重心长地教导年轻人应学诗,三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也坚信只要认真、谨慎地开掘文言文作品中的精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言文营养大餐”,并授之以渔,古典文学精华定会由学生之口融入他们的血液中,芬芳他们的生命。
小古文内容纷杂,如何选择取舍,成了教学的重中之重,这也是对施教者一个很大的考验,我们在选材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还要考虑班级孩子的喜好。但无论怎么教、教什么,保护学生的兴趣是第一位,尽量做到“好玩”,让孩子亲近小古文。
一、笑话先行,钩住学生的耳朵
小古文,对初学的孩子而言是新生事物,文句深奥晦涩,难免使孩子有畏难情绪,为此拉近学生与古文的心理距离是很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之初,我们可以从孩子们爱听的笑话入手。
如教学《北人不识菱》:我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有个北方人不懂装懂的可笑故事,讲完后我问: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学生讲得滔滔不绝。看到孩子们都喜欢这个故事,我就相机出示古文版的《北人不识菱》,学生一看到文本,便兴趣盎然地读起来。孩子们的小耳朵最喜欢听笑话,于是后续的教学中我又引入了《世无良猫》《性缓》《杀驼破瓮》等经典笑话,让孩子亲近古文,扫除畏难情绪。
二、影視同步,吸引学生的目光
古文语言凝练,且相距年代久远,学生常因理解不了文意而戛然止步,失去阅读兴趣。初学时,老师一定要给学生一定的有效协助,帮助他们走进一个个文言小故事,而“影视同步”正是其中的一个好方法,因为影视作品能够将生涩、枯燥的文字信息转化成具体、形象的影视画面,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如教学《武侯弹琴退仲达》时,我先引入影视剧《三国演义》精彩片段。让孩子们通过影视欣赏,了解“空城计”的故事梗概,初步感知诸葛亮的睿智、司马懿的多疑,再切入小古文教学,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三、以本为本,勾连课内与课外
其实我们苏教版的课文,有不少就是根据古文来改编的,如《螳螂捕蝉》便是依据《说苑》中的一章改编的。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孩子们找找写《螳螂捕蝉》这一故事的有几个小节几个字,孩子们数了一下,共12个小节546字。我又出示了原文: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只有简简单单177字。
孩子们读着小古文,一下子感受到了古文的魅力。课文中,动物名反复出现,“却不知”一次也重复了三次,表述上唠唠叨叨,如果国王兴致不高,恐怕都不乐于往下听了。而小古文只寥寥数句,极简洁,极凝练,这自然也能勾起学生对古文学习的期待和兴趣。
四、仿写为辅,领略古文魅力
还有一些小古文,语言相对简单,很适合孩子模仿创作,我们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其实文言文创作难不难,在学生中甚为流行的“文言俚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声不在高,有理则灵……”不就是学生模仿《陋室铭》写出来的吗?可见,学生是有模仿创作能力的。
在学习了《芦花》“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后,孩子们能创作《桂花》“金秋多桂花。香飘十里,花影迷离,秋风吹来,花若碎金。”在学习了《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后,孩子们就能创作《暴雨》“今日天阴,黑云翻墨,雷声轰鸣。天晚渐止,风雨归隐,虹彩高悬。”
以上是我个人在小古文课题研究、小古文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尝试和心得。在我看来,孩子在整个小学阶段能积累多少数量的小古文并不重要,能学会几种吟诵调子不重要,能创作几篇文言小短文也不重要,最重要的莫过于把经典汉语的美带进现代汉语中。正如李振村先生所言:让语言的根,伸进经典汉语最肥沃的土壤里,源源不断地汲取营养。让我们如琢如磨,且思且行,成为学生小古文学习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梁赤莲.浅谈古诗文教学中的激趣策略[J].东方青年(教师),2013(21).
[2]杨淑伶.浅谈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激趣法[J].杂文月刊(学术版),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