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舰莹
摘 要:在幼儿年龄的增长过程中,对自我认识也会随之提高,同时,幼儿自控力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幼儿的社会化不仅为自我发展和实现提供了有力的前提和保证,还影响个体的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发展。由此可见,在幼儿期间所形成的良好的控制能力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其终生。因此,应对儿童的自我控制力给予高度关注,使自控能力成为幼儿健康成长道路上的助推器。
关键词:幼儿教学;幼儿能力培养;幼儿道德加强
幼儿自控力的主体,是幼儿可以根据一定的要求与规则,自我控制自己的行为。
幼儿自控力是一个幼儿本真的体现,它所反映的便是幼儿对自我行为的自我约束与自我掌控的能力。幼儿自控力并非只是简单地执行既定的规则与要求,更重要的是能够根据幼儿的自我判断,根据其本身对事物规则的判断来行事。所以,可以假定一个幼儿完全地被各种规则所限制,并没有自我选择的空间。所以,对于幼儿的自控力,我们可以给它一个界定:幼儿可以在没有外界要求以及监督的情况下,可以自行地通过对身心活动的监控与调节,抵制冲动,对诱惑进行相应的抵制,同时对既定的规则与准则都能遵守,最终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当前社会准则的能力。
一、导致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不佳的因素
1.家长对其情感的忽视与行为的纵容
家长对孩子只注重物质的给予而忽视了情感的给予,而对其行为又过于放纵,直接导致孩子自控能力不足。专制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绝对服从”,孩子的做法稍微不合心意就会受到暴力或者是体罚,忽略孩子的情感变化;放任型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同专制型是大相径庭的,父母对孩子的管理比较松散,即使孩子有做得不满意的方面,家长也不会理睬。这样长大的孩子脾气任性、娇气、自我控制力差。年龄在3岁以下的孩子在行为习惯方面自我控制能力差,随着年龄的增长,3岁之后注意力和感情有所发展,当然自控能力也会提高,这种自控能力在五六岁的时候是最明显的。而家长对一些不良行为的默认,甚至是纵容也对其自我控制能力不利。
2.幼儿不具备良好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对幼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幼儿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初级阶段,不仅体现在身体的成长,更重要的是脑部机能的发展。幼儿脑部发育最直观地体现在他们的学习能力。例如,说话、行走等方面。通过对外界信息的学习,幼儿的自我意识也随之产生。幼儿的自我意识有利于他们记忆学习接触到的信息或能力,提高幼儿对语言和自身行为的控制能力。人的自我意识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能够调节个体语言和自身行为,包括自身的反省与认知,亲身经历的体悟和对自己言行的控制力,这已被相关研究证明。但是,幼儿却不具备这样的辨识能力,他们不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所以,无法形成有效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3-5岁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方法
1.情感发展与行为习惯的调节
针对性的对幼儿情绪和情感控制力进行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由于幼儿自控力差,当其诉求得不到满足时,哭闹、怄气成为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父母或老师应该及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纠正,在语言上引导,让其意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妥之处,告诉他们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要根据幼儿年龄阶段特征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给予幼儿一个宽松适度的成长环境,不能揠苗助长。五六岁的孩子,身心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学习能力提高迅速。这时父母应该注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正确引导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及合理表達自身情绪的方法。
2.教养与道德的加强
家长与教师要加强孩子的教养以及道德的培养。幼儿的日常教育方面,父母要树立权威,根据孩子的性格和能力,通过言语上的诱导和亲身行为示范,对孩子不合理的行为及时地进行教导,让他们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怎样去改正。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的错误是以错制错,在教育孩子时,要营造特定的环境氛围,通过合理合情的行为、语言,使孩子认识到对错之分,以及今后遇见此类事情应如何正确应对。鼓励孩子试着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有一个良好的教养,并形成一个正确的道德基准,这对幼儿晚期的发展十分重要。
从某种角度讲,幼儿的自控力直接关乎着长大后的性格。因此,孩子自控力的培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从孩子的生活、学习实践当中逐步培养,从孩子言行的一点一滴做起。家长与老师要做好配合,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从注意力、语言、教养方式等方面对孩子着重培养,注意孩子的情感发展与孩子的行为习惯,帮助孩子提升自我意识,从而有效地提升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为其以后人格品质的提升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丽珠,董光恒.3-5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
[2]吴海云,樊丽青.托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养成的策略[J].教育导刊,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