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

2017-07-03 15:33张书军
珞珈管理评论 2017年2期
关键词:动态性服务型导向

● 张书军 张 芳

(1,2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广州 510275)

社会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

● 张书军1张 芳2

(1,2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广州 510275)

本文研究了社会创业导向对企业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的影响,并且考察了行业动态性、服务型领导对上述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社会创业导向对企业社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创业导向的互惠协同、社会引领和资源拓展三个维度与企业社会绩效成正向相关;(2)社会创业导向对企业经济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创业导向的互惠协同维度和社会引领维度分别与企业经济绩效成正向相关;(3)服务型领导在社会创业导向与企业经济绩效的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

社会创业导向 行业动态性 服务型领导 企业绩效

1.引言

创业的主流研究多以商业创业为对象,讨论创业机会的识别、开发、创造及创业成长等议题(Shane & Venkataraman, 2000; Murphy, 2010)。近期的创业发展实践显示,越来越多的创业行为开始关注商业活动之外的社会问题,如企业社会责任(Bai & Chang, 2015)、社会创业等(Short et al., 2009),社会创业尤因其兼具“社会性”、“商业性”双重属性而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一方面,社会创业企业要如商业企业那样,参与市场竞争并自负盈亏,以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社会创业企业还要关注创造社会价值、解决社会问题等。社会创业的双重属性因能较好应对政府与市场失灵并存的困境,而在社会与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动力角色。

正如创业导向较好回应了创业过程的核心关切,社会创业导向亦体现了社会创业过程的关键要素和特质(Morris et al., 2011; 盛南,2009)。社会创业导向被认为是组织或个体为持续创造社会价值而致力于创造性地整合和利用资源来满足多方利益相关者诉求、识别新进入机会、引领社会活动的一种努力和姿态,既具有创新性、行动领先和冒险性等传统创业行为特征,也体现出如互惠协作、社会担当等特性(Lumpkin et al., 2013; 胡杨成、郭晓虹,2014),它反映了企业社会活动的核心内涵以及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的融合,体现了企业社会创业的关键要素与特征。

创业导向的传统维度(如创新、风险承担、前瞻性、自主性和竞侵性)置于社会创业活动中仍基本适用(Lumpkin & Dess, 1996, 2001),但需要作适应性的调整。首先,在解决社会问题时,社会企业通常面临着更大的资源与融资约束,因而需要更高水平的创新和前瞻性(Weerawardena & Mort, 2006),尤其在对社会议题解决的前瞻性引领和资源拓展方面要有敏锐认识。其次,风险承担维度面临两难处境:一方面,社会问题的解决与缓解需要更高水平的风险承担(Phillips, 2005; Spear & Bidet, 2005);另一方面,社会企业为了生存需要更多和更有效的资源以应对种种不确定和风险(Weerawardena & Mort, 2006),同时社会创业的风险并非仅来自于财务风险,还在于被社会的认知和信誉风险。再者,自主性和竞侵性在社会企业中亦面临调适平衡,竞侵性主张变革以应对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Barman, 2002),自主性让社会创业者们有勇气打破传统,独立解决社会难题,但在社会创业领域,创业者们不仅要与各利益相关者建立商业联系(Perrini & Vurro, 2006),而且还往往需要响应可能存在的彼此竞争性的诉求(Lumpkin et al., 2013),与其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盟和互惠合作关系(Alvord & Brown, 2004)。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基于社会创业活动的内在属性,本文将社会创业导向定义为在面临外界环境不确定性时,企业表现出的风险承担、互惠协同、社会引领和资源拓展等倾向性。

正如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一直备受创业领域学者的关注(Tang et al., 2008; Wiklund & Shepherd, 2005),创业导向与绩效在社会创业情境下的关系也是当下研究的热门话题。如Pearce等人(2010)在以教会为对象的研究中探讨了创业导向和社会绩效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创业导向以及创新、自主性两个维度与社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而前瞻性、竞侵性和风险承担三个维度与社会绩效不存在显著关系。也有学者发现前瞻性对于社会价值创造具有正向影响,而竞侵性对于社会价值创造具有负向影响,对于其他利益相关者,前瞻性和自主性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Lumpkin & Dess, 2001)。部分国内学者沿用了传统的创业导向维度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创业导向中的前瞻性和风险承担分别与财务绩效成正相关关系,创新性与社会绩效成正相关关系(胡杨成、徐敏辉, 2014);也有学者引入资源拓展、互惠协同、社会引领等社会创业导向维度,研究其与利益相关者影响力(关系承诺、合作意愿和善意归因)之间的关系,发现社会创业导向显著提升了社会绩效,其中资源拓展、互惠协同维度主要影响合作意愿,社会引领维度主要影响善意归因(盛南,2009)。

尽管作为社会创业的核心概念,社会创业导向引起了学术界的日益关注,但现有研究仍急需进一步丰富与拓展。一方面,现有研究成果多以定性分析为主,还需要更多量化研究来予以响应;另一方面,虽然前人对社会创业导向的绩效蕴含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研究仍多集中于二者的直接关系,对情景变量(如行业动态性)的考虑还不够丰富,此外,多数研究仍基于欧洲等西方国家数据,对中国社会创业活动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借助中国数据,着眼于研究社会创业导向(风险承担、互惠协同、社会引领和资源拓展)与绩效间的关系,并探讨行业动态性和服务型领导等组织内外部因素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以期加深对两者间关系的理解。

2.理论与假设

组织领域的研究往往聚焦于企业的经济目标,而较少将社会绩效纳入到企业绩效的考考察范围。事实上,任何组织要实现长久经营,不仅要在财务上有着良好表现以解决生存问题,而且还要有更长远的眼光关注其社会价值以解决发展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绩效与经济绩效平衡发展是实现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保障。良好的社会绩效大大降低了企业于不确定环境下的经济风险,更有助于企业化解黑天鹅事件等负面冲击,且更容易获得投资者和客户的资源支持,从而有利于其持续生存。

2.1 社会创业导向与企业社会绩效

社会创业导向所具有的社会性——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Zahra et al., 2009)——促使企业要注重社会价值的创造与社会福利的增加,要求企业在创造利润、为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关注员工、顾客、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创业导向与组织的社会绩效之间存在一种与生俱来的联系,更高的社会创业导向使企业不再仅仅关注个人财富所得,更需要在社会价值创造上有所成效(Stevens, Moray & Bruneel, 2014),从而促进社会企业绩效的提高。企业通过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资源、构建与拓展社会价值网络、主动谋求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共赢等,对企业社会绩效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

具体而言,在社会创业中,企业不仅要与各利益相关者建立一般性的合作关系,而且还要与它们建立联盟以增强合作关系,即实现互惠协同。基于合作共赢、利益共享的互惠协同,企业能有效解决市场竞争中的零和博弈问题,增加合作双方的信任,减少社会运行的成本,从而促进企业社会绩效的提高。动态来看,社会创业企业需要通过不断丰富与发展社会价值网络来实现社会引领。社会引领强调洞察社会需求,借助关注社会问题与经济社会需要,不仅直接对社会需求作出积极响应,而且更要前瞻性地开发与利用市场机会,通过参与未来需求的竞争以改变和塑造商业环境推进社会的持续发展,提升组织的社会价值。社会创业活动由于多处于市场失灵或市场失灵的边缘地带,天生在资源支持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因而需要企业创造性地利用资源,不断实现资源拓展。资源拓展强调对边缘资源和被忽视资源的挖掘和利用,通过对这类资源的整合与开发,使企业从激烈的资源竞争中摆脱出来,缓解资源在社会中的稀缺性,对非常规资源(如老年社会劳动力等人力资源)的重视也有助于提升社会资源的使用效率,这均将有助于提高社会效益、引领社会进步。需要指出的是,社会创业活动终究还是创业活动,其内生的商业属性不容忽视,对风险和不确定的承担是任何商业活动必须面对的问题,由于社会创业活动多着眼于解决社会问题,其不可避免地比一般商业活动要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因而需要企业要有相应的风险承担意识,那些被市场所低估和忽视的社会创业机会中蕴涵的社会价值往往因为风险与不确定性的承担而被挖掘出来,较高的风险承担意识亦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绩效。综上,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 1:社会创业导向与企业社会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

2.2 社会创业导向与企业经济绩效

从本源上讲,社会创业导向是企业战略选择的表现,而有效的战略选择是与企业经济绩效密切相关的。既有研究显示,社会创业导向所强调的创业性透过市场机制的发挥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运营效率,不仅有助于提升组织竞争力(Wallace, 1999),而且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财务绩效(Wiklund & Shepherd, 2005)。低创业导向的社会企业往往缺乏市场洞察能力,易于作出不适宜的投资决策,因而难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持续成长(Weerawardena & Mort,2006);而高创业导向的社会组织(如教会)往往对应着更高水平的经济绩效(Pearce et al., 2009)。

具体而言,社会创业导向所强调的互惠协同有助于激励其他利益相关者在专用性资产上的投资,有利于异质性资源的创造,并最终体现在共同提升的财务绩效上。社会创业导向中社会引领由于强调对社会需求的敏锐洞察,在机会开发与创造、规则建立等方面将占据先动者优势,有助于建立包括品牌忠诚度、社会声誉在内的竞争壁垒,并因转换成本和先动优势的存在而保持较好的市场占有率。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引领通过领先的技术、产品与服务使企业更有可能具有竞争优势位势,并享有较好经济绩效。此外,创新作为常被关注的一种企业行为,在社会创业导向中更多地体现为创新性地控制成本而非过多地关注增加收入(Morris, Webb & Franklin, 2011)。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在资源方面的异质性是导致企业经济绩效差异的重要原因,资源拓展强调对边缘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对不被重视资源的挖掘,通过对此类资源的开发,有可能使企业能以低于要素市场平均成本取得资源,而资源拓展过程的社会性使此类资源难以为市场企业竞争者所仿效,因而对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与维持有着重要作用。风险承担是包括社会创业在内的创业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在面临不确定时,若企业选择保守、谨慎的经营策略,则很有可能因错失良机而导致业绩欠佳,甚至会受大环境影响导致经营业绩下滑。更高的风险承担倾向使从事社会创业的企业更有可能为企业搭建一个未来扩张的平台,这个平台的商业价值在不确定性和风险逐渐消散的情况下的会更为明显。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 2:社会创业导向与企业经济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

2.3 行业动态性的调节效应

商业活动因其开放性特点,在不同程度上均受到组织所处环境的影响(Covin & Slevin, 1989)。研究显示,环境因素会影响企业的使命以及相应的战略选择,从而对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有着显著影响(Lumpkin & Dess, 1996),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高创业导向型企业较之于低创业导向型企业有着更好的绩效表现,而这种绩效差别在竞争平稳的环境中则表现得不够显著(Lumpkin & Dess, 2001)。

在诸多环境因素中,行业动态性是一个重要变量。越高的行业动态性意味着越动荡、越不稳定的行业环境。行业动态性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政府的产业政策、技术创新、企业间竞争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等,其代表了环境的变化频率以及环境不可预见的程度,对企业行为与绩效有着重要影响(Luo & Tung, 200)。社会创业导向所强调的互惠协同、社会引领、资源拓展和风险承担等行为在行业处于动态性情况下,能更有利于激发创业与企业家精神,更有助于企业捕捉稍纵即逝的商业机会,并通过社会价值网络和互惠联盟等实现对机会的挖掘,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透过关系专用性资产的培育来实现组织与组织以及组织与个体间的共赢,提升共同的竞争优势。同时,高的行业动态性亦为企业风险承担行为向价值创造的转化提供了有力土壤,因为变数和不确定性被视为价值创造的最关键来源。概而言之,行业动态性越高,企业所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越高,企业积极主动的战略行为的潜在价值则越大,社会创业导向透过互惠合作、社会引领、资源拓展和风险承担等所产生的社会绩效与经济绩效也越有可能更好。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 3:行业动态性正向调节社会创业导向与企业社会绩效的关系

H 4:行业动态性正向调节社会创业导向与企业经济绩效的关系

2.4 服务型领导的调节效应

社会创业导向能否有效转化为提升的组织绩效还受到组织内部因素的影响,服务型领导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服务型领导由于重视员工发展、社区建设、对被领导者利益的关注以及强调对权力与组织目标的共享,因而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Sendjaya, Sarros & Santora, 2008)。作为一种将被领导者的利益置于领导者自身利益之上的领导认知和实践活动,服务型领导由于因应客户、员工、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诉求而乐于分享权力和地位,有助于在更大程度上激发组织间与组织内的合作,促进长期战略性伙伴关系的建立,其利他型的领导行为亦有助于促进社会价值网络的构建,使企业更好发挥社会引领效应,促使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层次的整合与拓展。

对受服务型领导思想影响较深企业而言,商业上的成就并非企业活动的单一目标,能否与诸多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满足他们的诉求,给企业长久发展创造友善、健康的社会经济环境,是企业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服务型领导所强调的道德之爱、服务精神对激发社会创业导向潜能,并将其有效转化为企业的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有着重要影响。自然,如信任作为一种双刃剑一样,服务型领导在激发组织积极向上的潜能同时,或可被其他组织行为的机会主义行为滥用,导致在组织层面缺少强有力的控制和方向感,不利于组织收获创业导向潜在的利益。但一旦正向的组织文化得以建立,这种领导行为就可能成为组织活力和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 5:服务型领导正向调节社会创业导向与企业社会绩效关系

H 6:服务型领导正向调节社会创业导向与企业经济绩效关系

3.研究方法

3.1 数据收集

本研究在数据获取方面采取了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线下借助到广州、杭州、上海、贵州的创业孵化器和高新区的调查实地发放问卷;另一方面,在线上通过问卷星网站对领航微圈等社区用户进行问卷发放。其中,实地派发问卷112份,回收92份,有效问卷65份,有效率为70.65%;网上回收问卷81份,有效问卷61份,有效率为75.31%。共计有效问卷126份。

3.2 变量测量

3.2.1 自变量

关于社会创业导向的测量,部分学者(如Peredo & McLean, 2006)认为社会创业导向基本可借鉴创业导向的传统三维度(创新、风险承担和先动性)或五维度(创新、风险承担、先动性、自主性和竞争侵略性);其他学者(如盛南, 2008;胡杨成、徐敏辉, 2014)则认为社会创业导向与创业导向不同,他们借助跨案例分析将社会创业导向细分为互惠协同、社会引领和资源拓展三个维度,并通过情境模拟实验进行定量分析,验证了此三维度划分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本研究将社会创业导向定义为企业所表现出的风险承担、互惠协同、社会引领和资源拓展等倾向性。其中,风险承担维度题项借鉴自Naldi等人(2007)。互惠协同、社会引领、风险承担三个维度的题项借鉴自盛南(2009)。本研究采用主观评价法来测量行业动态性程度,题项主要来自Achrol 和 Stern(1988),服务型领导的测量主要借鉴了Ehrhat(2004)的研究,控制变量主要包括企业规模和企业年龄等。

3.2.2 因变量

本研究的因变量为企业绩效,包括企业社会绩效和企业经济绩效。既有研究对企业社会绩效的考察方法包括多米尼社会指数、财富信誉调查、行为评估法和声誉评级等。基于中国商业发展的实践,我们将企业社会绩效的考察重点放在企业对其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响应程度上,本研究从员工、顾客度和公众三个主体出发,测量了企业对此三类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社会绩效。在经济绩效方面,尽管客观绩效指标(如ROI、ROE等财务指标)比主观评价的绩效更为可靠,但鉴于研究对象为非上市新创企业,客观数据较难获取,且财务指标并非衡量本研究对象绩效的理想工具,因此本研究中采用了请受测人主观评价的方法。

4.研究结果

4.1 相关分析

本研究利用SPSS 16.0对社会创业导向及其四个维度、企业社会绩效和企业经济绩效、等变量进行了相关分析(见表1-1)。结果显示, 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与社会创业导向存在正相关关系;社会绩效与社会导向的四个维度(互惠协同、社会引领、资源拓展以及风险承担)也存在正向相关关系。经济绩效与社会创业导向及其互惠协同、社会引领和资源拓展三个维度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分析初步对假设1和假设2提供了支持。

表1-1 变量的相关分析(N=126)

4.2 回归分析

4.2.1 社会创业导向与企业社会绩效

我们在基准模型中先放入控制变量和因变量(企业社会绩效),在此基础上模型1加入社会创业导向(见表1-2),模型1-1加入互惠协同维度,模型1-2加入社会引领维度,模型1-3加入资源拓展维度,模型1-4加入风险承担维度,模型1-5同时加入互惠协同、社会引领、资源拓展和风险承担四个维度,VIF值在1.02~1.621,说明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

表1-2 社会创业导向与企业社会绩效

注:采用双尾检验,*** 表示p<0.01, ** 表示p<0.05, *表示p<0.1。

模型1在基准模型的基础上,放入自变量社会创业导向,R方有显著改变(0.456),说明整体模型存在显著意义,社会创业导向对于企业社会绩效具有重要的解释作用,标准回归系数为0.798(p<0.01),说明社会创业导向对企业社会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假设1得到支持。

模型1-1、模型1-2、模型1-3、模型1-4显示,互惠协同、社会引领、资源拓展和风险承担分别独立地对企业社会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模型1-5显示,互惠协同、社会引领、资源拓展共同对企业社会绩效的提升发挥着积极作用,按照能够解释因变量的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互惠协同、资源拓展、社会引领,而风险承担维度对社会绩效的影响则不再显著(见表1-3)。

表1-3 社会创业导向各维度与企业社会绩效的回归分析结果

注:采用双尾检验,*** 表示p<0.01, ** 表示p<0.05, *表示p<0.1。

4.2.2 社会创业导向与企业经济绩效

同样,考察社会创业导向和企业经济绩效关系时,我们在基准模型基础上加入社会创业导向变量(模型2,见表1-4),模型2-1、模型2-2、模型2-3和模型2-4则在基准模型基础上分别加入互惠协同、社会引领、资源拓展和风险承担变量,模型1-5同时加入互惠协同、社会引领、资源拓展和风险承担四个变量,模型的VIF值在1.02~1.621,说明不存在共线性问题。模型2显示,社会创业导向与企业经济绩效间的标准回归系数为0.679(p<0.01),说明二者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4,假设2得到支持。

表1-4 社会创业导向与企业经济绩效的回归分析结果

注:采用双尾检验,*** 表示p<0.01, ** 表示p<0.05, *表示p<0.1。

模型2-1、模型2-2、模型2-3、模型2-4显示,互惠协同、社会引领、资源拓展和风险承担对企业经济绩效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557(p<0.01)、0.349(p<0.01)、0.289(p<0.01)和0.092(p>0.1)。模型2-5显示,互惠协同维的回归系数为0.475(p<0.01),社会引领维度的标准回归系数为0.213(p<0.1),两者均与企业经济绩效存在正向相关关系,而资源拓展和风险承担则与企业经济绩效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见表1-5)。

表1-5 社会创业导向各维度与企业经济绩效的回归分析结果

注:采用双尾检验,*** 表示p<0.01, ** 表示p<0.05, *表示p<0.1。

4.2.3 调节变量的分层回归分析

(1)行业动态性对社会创业导向和企业社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分析。

把企业的社会绩效作为因变量,社会创业导向为自变量,企业类型、规模和年龄为控制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基准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加入自变量“社会创业导向”及调节变量“行业动态性”形成模型3-1,加入自变量“社会创业导向”和调节变量“行业动态性”的交互项,得到模型3-2,各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6所示。

表1-6 行业动态性对社会创业导向和社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分析

注:采用双尾检验,*** 表示p<0.01, ** 表示p<0.05, *表示p<0.1。

从分析结果看,模型3-1和模型3-2的F值分别为26.358和22.523,分别在0.01的水平上达到显著,说明这个模型用来解释因变量“社会绩效”的变异是合理的。“社会创业导向”和“行业动态性”的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0.044,呈现负向的影响倾向,但在统计上没有显著性,即行业动态性对社会创业导向和企业社会绩效的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统计结果拒绝假设H 3:社会创业导向和企业社会绩效关系中,行业动态性起正向调节作用。

(2)行业动态性对社会创业导向和企业经济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分析。

把企业的经济绩效作为因变量,社会创业导向为自变量,企业类型、规模和年龄为控制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基准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加入自变量社会创业导向及调节变量行业动态性,形成模型4-1,加入自变量社会创业导向和调节变量行业动态性的交互项得到模型4-2,各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7所示。

表1-7 行业动态性对社会创业导向和经济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分析

注:采用双尾检验,*** 表示p<0.01,** 表示p<0.05, *表示p<0.1。

从分析结果看,模型4-1和模型4-2的F值分别为12.879和10.948,分别在0.01的水平上达到显著,说明这个模型用来解释因变量经济绩效的变异是合理的。社会创业导向和行业动态性的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0.09,呈现正向的影响倾向,但在统计上没有显著性,即行业动态性对社会创业导向和企业经济绩效的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未对假设H 4提供统计意义上的支持。

(3)服务型领导对社会创业导向和企业社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分析。

把企业的社会绩效作为因变量,社会创业导向为自变量,企业类型、规模和年龄为控制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基准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加入自变量社会创业导向及调节变量服务型领导形成模型5-1,加入自变量社会创业导向和调节变量服务型领导的交互项得到模型5-2,各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8所示。

表1-8服务型领导对社会创业导向和社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分析

注:采用双尾检验,*** 表示p<0.01,** 表示p<0.05, *表示p<0.1。

从分析结果看,模型5-1和模型5-2的F值分别为27.734和23.947,分别在0.01的水平上达到显著,说明这个模型用来解释因变量社会绩效的变异是合理的。社会创业导向和服务型领导的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0.083,呈现负向的影响倾向,但在统计上没有显著性,即行业动态性对社会创业导向和企业经济绩效的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统计结果拒绝假设H 5。

(4)服务型领导对社会创业导向和企业经济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分析。

把企业的经济绩效作为因变量,社会创业导向为自变量,企业类型、规模和年龄为控制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基准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加入自变量“社会创业导向”及调节变量“服务型领导”形成模型6-1,加入自变量“社会创业导向”和调节变量“服务型领导”的交互项得到模型6-2,各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9所示。

表1-9 服务型领导对社会创业导向和经济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分析

注:采用双尾检验,*** 表示p<0.01,** 表示p<0.05, *表示p<0.1。

从分析结果看,模型6-1和模型6-2的F值分别为21.537和20.576,分别在0.01的水平上达到显著。社会创业导向和服务型领导的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0.244,呈现负向的影响倾向,并且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性,即服务型领导对社会创业导向和企业经济绩效的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但是与假设相左的是,此调节效应为负向影响。

研究发现,社会创业导向显著促进企业的经济绩效与社会绩效。就具体维度来看,互惠协同和社会引领显著促进企业绩效(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的提高;资源拓展企业社会绩效的提高,对于促进企业经济绩效的作用不明显;风险承担对于促进企业绩效(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提升的作用均不明显。本研究结果并没有验证行业动态性对于社会创业导向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服务型领导在社会创业导向和企业经济绩效之间存在调节效应,并且是负向调节作用。

5.讨论与结论

本文尝试结合创业导向的既有研究,将其引申到社会创业导向的概念中,探究社会创业导向与企业社会绩效以及经济绩效的关系,并讨论影响二者关系的情景变量。研究发现,社会创业导向对企业社会绩效、企业经济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本文还解析了社会创业导向各个维度对企业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的影响。发现互惠协同、社会引领、资源拓展对企业社会绩效、企业经济绩效均有正向促进作用,而风险承担虽有利于促进企业社会绩效,但对企业的经济绩效影响却无显著影响。

互惠协同着眼于提升企业间竞合中的伙伴关系质量和战略性关系资源,重视与利益相关者透过合作实现共赢与利益互惠,日益深化的合作关系有助于激发彼此在专用性资产上的投入,从而在更长的周期内获得竞争优势。企业与外部主体间高效的合作模式,而且也弱化了企业之间资源的竞争,有助于促进产业生态的平衡和进化,改善企业的生存环境,促进企业经济与社会绩效不断提高。互惠协同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也给予高估关切,企业更倾向于与上下游客户合作解决问题,以不断改善产品与服务质量,同业也有动力为包括员工在内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好的组织资源支持,如提供好的福利,增加培训投入等,这些都有助于企业社会绩效与经济绩效的提升。

企业不仅需要调适自己以适应外部环境,而且也需要通过主动行为来塑造更为健康、友善的外部环境,而这恰是社会引领所倡导的。社会引领要求企业对于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并致力于通过创新性的市场机制解决问题、满足需求,其行为对于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有较高的社会绩效。社会引领还表现为积极响应政府政策和市场未被满足的潜在需求,在这种效率驱使下,企业的资源能力需要不断地以新的方式进行再整合与优化,以更有效、更经济的方式响应市场与制度需求,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租金被不断创造出来,并且由于受先动者效应的影响,这种优势地位将可能在很长时间内得以维持,有助于企业经济绩效的持续提升。

资源拓展体现了企业在打破资源约束方面的探索与创新精神,重视新资源的创造和边缘资源的利用,挖掘资源的潜在价值。企业或者借助拼凑的方式将那些被忽视的资源以崭新的方式加以整合,或者通过创新的方式开发全新的资源,这均减轻了因资源竞争而对利益相关者造成的威胁,从而有助于提升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此类活动自身及其正向外部性无疑会促进企业社会绩效。受新生弱性的影响,包括社会企业在内的新创组织在初期均不同程度地面临资源约束,尤其在财务资源、市场资源和给提供合法性的其他资源方面。资源缺乏虽导致企业难以突破成长瓶颈,资源拓展性活动的开展却有助于企业在更大范围内用杠杆撬动市场要素,缓解资源约束,有助于企业积累和开发面向未来的战略要素。

对处于初创期的企业而言,风险承担与绩效间的关系存在很大变数。虽然风险承担行为对企业把握与开发市场机会提供了一个通道,但如果企业缺乏相适配的资源来组织风险性活动,则承担风险对企业而言有可能使成长期权无法得到有效挖掘,同时又无力承担负向后果的一个冒险行为。此外,企业积极大胆的行动有可能导致公众对其形成投机、冒险的印象,从而间接影响企业社会绩效的提升。在不确定的环境中,风险承担的正向效果可能并不明显,尤其在不断变化的动态环境中,由于无法有足够的资源储备来因应各种潜在变数,风险承担很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导致风险承担并不能显著促进企业经济绩效的提升。

本文引入行业动态性和服务型领导作为影响社会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发现服务型领导会负向调节社会创业导向与企业经济绩效的关系,对社会绩效无显著影响,且并未发现行业动态性对两者关系有显著调节效应。虽然在不稳定的环境里公司创业导向会对经济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但这是因为在此环境里,企业根据动态的环境变化不断调整既有的经营活动或战略导向,以便更好地应对来自需求波动和技术创新的挑战,而在社会创业导向下,企业不仅需要顾及经济绩效的提高,而且也要考虑长远的社会使命的实现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而企业在动态性较强的环境下难以获得高绩效。

本研究未支持行业动态性的调节效应,主要原因可能在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商业性企业由于在决策过程中较少受社会效益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对于外部动态环境较之于强调社会创业导向的企业而言有着正灵活的适应性,因而面对外部环境的变数能够积极应对。服务型领导风格通常会产生较好的个体反应,如满意度和忠诚度等,但是个体层面上的绩效如何影响企业绩效,这通常是未知的。较高的社会创业导向更加强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兼顾多方利益,不断创造社会价值,这对于企业社会绩效的提高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此情景下,不管领导者是服务型领导风格还是其他领导风格,对于社会创业导向和企业社会绩效之间的关系已经不会有显著的影响。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服务型领导强调重视员工的利益和感受,注重社区建设和员工生活质量的提高,没有将投资收益放在首位,这可能对企业的经济绩效增长产生不利影响;此外,从资源角度来看,服务型领导风格下企业资源的关注点没有完全聚焦于新业务拓展,资源重心偏向于员工,这很可能在短期内对企业的经济绩效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企业财务绩效的提高。

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首先,样本的质量和数量有待提高。受资源投入限制,样本中除去透过现场调查所得,有一部分是通过网络调查获得,因而问卷的质量方面有待提高;另外,本研究有效问卷仅为126份,这对于科学严谨的实证研究来说在样本规模上尚存在不足。其次,研究变量的测量均为主观评价,缺乏客观数据的支撑。最后,论文虽然尝试在社会创业导向和企业绩效间建立起一种分析逻辑,但对两者间的联系通道在理论上的讨论还显薄弱,对影响二者关系的情景变量的选择在论述上也欠完善。

[1]胡杨成,郭晓虹. 社会创业导向、知识管理能力与NPO绩效的关系[J]. 技术经济, 2014(10).

[2]胡杨成,徐敏辉. 社会创业导向对非营利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兼论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效应[J]. 江西社会科学, 2014(1).

[3]盛男.社会创业导向及其形成机制研究:组织变革的视角[D],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9.

[4]Achrol, R. S., Stern, L. W. Environmental determinants of decision-making uncertainty in marketing channels [J].JournalofMarketingResearch, 1988, 25(1).

[5]Alvord, S. H., Brown, L. D., Letts, C. W.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societal transformation: An exploratory study [J].TheJournalofAppliedBehavioralScience, 2004, 40(3).

[6]Bai, X., Chang, J.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rm performance: The mediating role of marketing competence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market environment [J].AsiaPacificJournalofManagement, 2015, 32(2).

[7]Barman, E., Asserting difference: The strategic response of nonprofit organisations to competition [J].SocialForces, 2002, 80(4).

[8]Covin, J. G., Slevin, D. P.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small firms in hostile and benign environments [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 1989, 10(1).

[9]Ehrhart, M. Leadership and procedural justice climate as antecedents of unit-level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J].PersonnelPsychology, 2004, 57(1).

[10]Lumpkin, G.,Dess, G. Clarifying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construct and linking it to performance [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 1996, 21(1).

[11]Lumpkin, G.,Dess, G. Linking two dimensions of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to firm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nvironment and industry life cycle [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 2001 (16).

[12]Lumpkin, G., Moss, T., Gras, D.,et al. Entrepreneurial processes in social contexts: How are they different, if at all? [J].SmallBusinessEconomics, 2013, 40(3).

[13]Luo, Y., Tung, R.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of emerging market enterprises: A springboard perspective [J].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 2007, 38(4).

[14]Morris, M., Webb, J., Franklin, R. Understanding the manifest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in the nonprofit context [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 2011, 35(5).

[15]Naldi, L., Nordqvist, M., Sjöberg, K.,et al.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risk taking and performance in family firms [J].FamilyBusinessReview, 2007, 10(1).

[16]Murphy P. A conceptual foundation for entrepreneurial discovery theory [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 2010, 35(2).

[17]Pearce II, J., A., Fritz, D. A.,Davis, P. S.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religious congregations as predicted by rational choice theory [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 2010, 34(1).

[18]Perrini, F., Vurro, C.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and social change across theory and practice.// J. Mair, Hockerts,K. (Eds.)SocialEntrepreneurship[M].2006.

[19]Phillips, S. D. Will the market set them free? Women, NGOs, and social enterprise inUkraine [J].HumanOrganization, 2005, 64(3).

[20]Sendjaya, S., Sarros, J. C., Santora, J. C. Defining and measuring servant leadership behaviour in organizations [J].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 2008, 45(2).

[21]Shane, S.,Venkataraman, S. 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J].The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 2000, 25(1).

[22]Short, J., Moss, T.,Lumpkin, G., Research in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Past contributions and future opportunities [J].StrategicEntrepreneurshipJournal, 2009, 3(2).

[23]Spear, R., Bidet, E. Social enterprise for work integration in 12 European countries: A descriptive analysis [J].AnnalsofPublic&CooperativeEconomics, 2005, 76(2).

[24]Stevens, R., Moray, N., Bruneel, J.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missi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Dimensions, measurement, validation and relation [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 2014,39(5).

[25]Tang. J., Tang. Z., Marino. D.,et al. Exploring an inverted U-shap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performance in Chinese ventures [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 2008, 24(1).

[26]Wallace, S.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The role of social purpose enterprises in facilitating commun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J].JournalofDevelopmentalEntrepreneurship, 1999, 4(2).

[27]Weerawardena, J.,Gillian, S. Investigating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multidimensional model [J].JournalofWorldBusiness, 2006, 41(1).

[28]Zahra, S., Gedajlovic, E., Neubaum, D., et al. A typology of social entrepreneurs: Motives, search processes and ethical challenges [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 2009, 24 (5).

专业主编:陈立敏

Social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Zhang Shujun1Zhang Fang2

(1,2 Sun Yat-sen Business School,Guangzhou,510275)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on firm’s social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examined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industry dynamics and servant leadership. Using a database of 126 entrepreneurial firms in China, we demonstrated that social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reciprocal synergy, social anticipating and resource expans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servant leadership has a negative moderating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firm economic performance.

Social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Firm performance; Industry dynamics; Servant leadership

*本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创业动机与决策行为研究”(71572202)、“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创业企业的社会网络与创业成长”(71232009)的资助。

张芳,E-mail: zhangf43@mail2.sysu.edu.cn

C93

A

猜你喜欢
动态性服务型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混合动态性数据情报侦查方法研究
离群动态性数据情报侦查方法研究
管理者认知视角的环境动态性与组织战略变革关系研究
“偏向”不是好导向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刘国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国土资源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动态性探讨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