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混合学习模式探讨

2017-07-01 08:19刘永亮卢永刚殷学丰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移动互联网

刘永亮+卢永刚+殷学丰

摘要:如何将移动学习和传统学习有效融合是当前院校教育者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对移动学习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混合学习理论展开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了三类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混合学习模式,以期为移动学习应用于院校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移动学习;传统学习;混合学习;移动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1-0085-03

● 引言

当前,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相关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变革与教学模式创新也成为院校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1]就高校调研数据来看,几乎所有学生都拥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上网终端。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已经在校园中得到了普及,这势必对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如何将移动学习和传统学习有机地进行融合,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混合学习模式,以取得最优的学习效果,是院校教育所面临的极为现实的问题。

● 移动学习特征分析

移动学习(M-Learning)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线学习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是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技术拓展,也是将多种新技术融合到教育领域产生的新学习方式。移动学习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

①移动性。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必固定学习时间和场所。

②互动性。移动学习的交互性可以实现双向交流,有利于学习者沟通能力的培养。

③个性化。在移动学习中,学习者可以自己安排学习计划,把握学习进度,调整学习时间和地点,选择学习内容。

④微型化。移动学习所学的知識具有微型化和片段性的特点,并符合碎片化学习理念,这就便于学习者利用琐碎的时间进行学习,并通过多次学习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模块。

⑤高效性。在移动学习中,学习者可以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和探索知识,并能够及时与教师或学习者进行学习交流和问题探讨,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⑥广泛性。一方面,移动学习可以普遍地适用于各类学习者;另一方面,移动学习可以满足学习者完成特定学业后继续学习。

移动学习虽然具有移动性、互动性、个性化、微型化、高效性、广泛性等特征,可以使学习者及时、有效、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但与传统课堂学习模式相比,移动学习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一是,学习内容受到平台和技术制约;二是,学习效果难以评估;三是,受环境因素影响大。

● 混合学习理论探讨

混合学习(Blending Learning)的概念其实很早就提出了,国内外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2]柯蒂斯·邦克认为混合学习是面对面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学习的结合[3];黎加厚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指的是对所有的教学要素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以达到教学目标[4];何克抗教授提出,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5]

综合国内外专家的观点,可以看到混合学习并非传统学习和在线学习的简单叠加,它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即从学习形式角度看,混合学习不仅是线上线下的结合,更是不同学习理论、学习方式及评价方式的整合;从学习资源角度看,混合学习有机地组合了现场教学资源、辅助教学资源、多媒体资源和学习活动资源等;从学习主体角度看,混合学习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主体,以教学者为主导的双主体教育思想,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因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移动学习的广泛普及,需要结合移动学习的理念和特点继续丰富和创新混合学习理论,构建符合当前院校信息化环境需求的混合学习模式。

●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混合学习模式设计

根据前述的移动学习特征和混合学习理论,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充分发挥双主体作用,针对不同特征的学习群体和学习内容,笔者提出了三类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混合学习模式。

1.网络拓展模式(课堂基础学习—网络个性拓展)

网络拓展学习模式旨在充分利用移动学习平台的时空开放性、资源广泛性和学习自主性的特点,将现实课堂作为基础学习以满足学习者共性需求,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的学习用于课后知识的巩固与拓展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需求,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该模式适用于个性需求较高、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习群体和难度较高、可扩展性较强、良构领域知识的学习内容。

具体实施过程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现实课堂的学习。主要通过教学者的面对面讲授和演示、学习者实践操作、师生交流讨论等活动形式展开。第二阶段是网络平台的学习。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的复习、巩固、拓展、交流、反思、在线测试等学习活动来完成。该模式的优点是既能提供系统知识的学习,又能根据学习者的个性需求开展创新学习。通过该模式,学习者可以丰富知识体系,拓展视野,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模式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要求较高。教学者在开展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习者的关注、引导,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网络先行模式(网络先行自学—课堂后继提升)

网络先行模式即翻转课堂,先利用网络平台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然后再进行现实课堂深层次的探究学习,将知识内化。在该模式中,网络学习是现实课堂学习的基础和保障,现实课堂学习是网络学习的巩固与提升。该模式适用于初始基础存在差距、自我效能较高的学生群体和难度相对较高、良构领域知识的学习内容。

具体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网络基础学习—课堂巩固提升—网络互动评价”。第一阶段是网络基础学习:教学者通过网络平台向学习者发布电子讲义、多媒体课件、音视频资料等先导性学习资源,创设学习情境和提出学习任务。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后,进行基础性的自主学习活动,完成阶段性学习内容,缩短与其他学习者之间的差距。第二阶段是课堂巩固提升:在现实课堂中,教学者根据学习者网络学习的情况进行重点知识讲解和问题解决,开展基于项目或问题的探究学习。学习者对知识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完成学习任务。第三阶段是互动评价阶段:学习者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展示作业成果、交流心得,开展互评等活动。

该模式的优点在于:首先是缩短学习者之间的差距,使现实课堂教学的目的性更强。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学习者如果存在较大的基础差异,就容易出现“基础较差的学习者因知识太难产生挫败感,能力较强的学习者因知识简单而失去兴趣”的现象。而网络先行模式将移动学习放在第一阶段,课堂学习放在第二阶段,通过第一阶段的移动自主学习有效地缩短了不同能力学习者之间的距离,使第二阶段的现实课堂统一学习更加具有目的性和普适性。其次是可以高效利用课堂时间,使现实课堂学习更有深度。该模式将难度较低、易于掌握的基础性知识学习放在课外的零散时间,学习者通过移动自主学习已经为现实课堂学习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这样,现实课堂的时间就可以用来开展更为深层次的学习活动,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更加深了课堂教学的深度。最后是可以让每一位学习者都实现个性化的学习。由于移动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学习者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安排学习进度,基础好、理解能力强的学习者可以快速掌握学习内容,基础薄弱、理解能力较差的学习者不但可以反复学习,还可以随时向教学者和其他学习者寻求帮助。

3.网络协作模式(网络协作探究—课堂答辩互评)

网络协作模式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交互性强的优势,把学习活动的重点放在学习者之间基于任务的协作探究上,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性。该模式适用于协作能力较强,具有一定基础的学生群体,选择的学习内容特点为“难度适中、开放性强、有研讨性、非良构领域知识”。

具体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课堂前期准备—网络协作探究—课堂答辩互评”。第一阶段是教学者在现实课堂中进行的基础知识讲解,提出网络协作学习任务,明确评价规则。学习者在教学者的指导下进行任务分组,明确分工。第二阶段是在网络平台中,教学者发布相关学习资源,学习者一边学习,一边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微信、QQ等)进行协作探究,完成小组任务,并通过網络社区分享作业成果和学习心得。第三阶段是教学者和学习者回到现实课堂,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教学者进行点评,学习者之间开展小组互评和学习总结。

该模式的优点为:首先是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实现学习者之间的优势互补。小组成员在开展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群策群力,取长补短,提升学习质量。其次是提高了学习的监管力度。在传统教学中,学习的监管主要靠教学者,而通过小组协作学习,每一位学习者同时都是监管者,必然提高整体监管力度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最后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在网络中开展协作学习,学习环境更为宽松,学习者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更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 结语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混合学习并不是传统课堂与移动学习的简单混合和片面叠加,而需要从尊重学生学习和发展规律的角度对课程教学结构进行根本性变革。这种变革不仅对教师的教学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本文所提出的三类混合学习模式还需要更大范围的实践和检验,在学习活动的详细设计、网络学习平台的选取、学习效果评价和反馈等方面,都还需要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作更有针对性的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熊才平,汪学均.教育技术:研究热点及其思考[J].教育研究,2015(8):98.

[2]俞显,张文兰.混合学习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3):14.

[3]柯蒂斯·邦克.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M].焦建利,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黎加厚.关于Blended Learning的定义和翻译[EB/OL].www.feast.net/jiahou/archives/OG18.html(2004).

[5]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3):3-4.

作者简介:刘永亮(1977—),男,海军工程大学训练部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网络技术。

猜你喜欢
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移动互联网
SPOC平台下IPAD在初中生物混合学习中应用初探
基于混合式学习理念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混合学习模式及其实施要点 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Android的一键智能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