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健宇
【摘 要】“担当教育”是培养具有“担当精神”的人的教育。为了有效落实“担当教育”,里仁洞小学积极探索,构建了“担当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学校以“心存爱、行有道、达天下”为课程目标,在“担当教育”特色课程的具体设计与实施中,以“责任三立”为课程内容,以“四大活动”为实践路径,旨在通过特色课程的开发以及特色活动的开展,培养“乐担当、敢担当、能担当”的新时代少年。
【关键词】担当教育;课程建设;特色课程
课程是实现“担当教育”目标的载体。为了更好地推进特色教育,我校成立了“担当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并根据“担当教育”的需要和融合课程编制的原则,编制出我校的特色课程,将“担当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之中,让“担当”理念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中。
一、课程理解
(一)课程理念
“担当教育”课程建设以“心存爱、行有道、达天下”为基本理念,培养具有“担当精神”的现代学生。为何担当?爱是担当的本源、前提和基础,没有爱就不存在担当,所以要担当首先要心存爱。有爱才有行,但光有行也谈不上担当,必须要行有道。“道”指的是规则、规范、规律,要求担当行为要守规则、行规范、循规律。担当教育除了心存爱、行有道之外,还要有“达天下”之情怀,这就要有能,无能则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心存爱、行有道、才能兼备,才能达天下。
(二)课程性质
“担当教育”系列课程具有生活性、实践性、研究性。所谓生活性,是指“担当教育”课程建设植根于学校实际与学生实际。实践性是指在课程开发与建设中,学校重视实践,通过开展各种实践课程及活动课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研究性则是指“担当教育”系列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在课程学习中,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各种主题式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
(三)课程框架
“担当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设计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责任三立”,具体包括责任立志、责任立行、责任立能三个方面,旨在从情感、意志、行动以及能力上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担当能力。第二部分是四大活动,包括认知活动、实践活动、交流活动及展示活动。“责任三立”与“四大活动”有机结合且相互对应,“责任立志——认知活动”,“责任立行——实践活动”,“责任立能——交流活动、展示活动”,共同服务于“担当教育”这一课程体系。
二、课程目标
“担当教育”系列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有中华文化、有国际视野、有责任担当的现代中国人”。为实现这一目标,我校有针对性地设置了三个子目标:心存爱,行有道,达天下。
(一)心存爱
爱是担当的本源、前提和基础。我校希望通过“担当教育”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爱校、爱家、爱国的良好品质。
(二)行有道
“担当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好品行、好风范。这“三好”是层层递进的,好习惯是基础,好品行是好习惯的落实,好风范是个人良好的精神气度,当学生的好习惯发展成为好品行,自然就能形成好风范。
(三)达天下
在培养学生“心存爱”、“行有道”的基础上,还应培养学生“达天下”之担当,要有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自觉意识,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三、课程内容
(一)责任立志
“志”意为“意向,要有所作为的决心”。要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首先就要使学生树立“勇于担当”之志向。我校以“三爱”教育为主要内容,积极落实“责任立志”。“三爱”教育,即爱祖国、爱学校和爱家乡。“爱祖国”下设两个内容——筑梦天下、中华文化,通过了解中华文化,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积极进取的担当精神。如通过开设“中国脊梁——历史担当故事精粹”这一课程,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继承中华民族的担当精神。“爱学校”包含学校精神和班级文化两个部分,学校精神和班级文化是学生的行为导向,学生通过了解学校精神及班级文化,自觉树立“勇于担当”的价值取向。“爱家乡”包括两个主题:家乡文化、家乡变化。通过组织学生了解家乡文化,如开设“记忆中的植地庄抗战”的综合实践课程,指导学生组成探究小组,采集植地庄战斗素材,由此产生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指導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调查家乡的变化,以树立建设家乡的担当意识。
(二)责任立行
“担当教育”除了要树立学生“勇于担当”之志向之外,还要开发和建设相应的课程资源,把“担当精神”落实到行动上。为此,我校在“责任立行”这一课程版块实施“三好”教育,即培养好儿女、好学生及好公民。以培养“尊重父母、感恩父母”的好儿女、“具有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好学生、“诚信友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为指向,开设户外自立体验课程、“我的事情我担当”自理课程、自主管理课程等,以及开展“今天我当家”体验活动、公民素质养成教育活动等。
(三)责任立能
“责任立能”这一版块以“三能”教育为主要内容,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使学生明是非、重实践、乐创新。为具体落实这一课程要求,学校在课程中设计了一系列阅读活动、辩论活动,以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两个小版块,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利用“体验活动项目设计”、“担当教育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实施
在“担当教育”特色课程的具体实施中,我校以四大活动为载体,融课程于活动,塑造学生的担当品格,培养学生成为“乐担当、敢担当、能担当”的人。
(一)认知活动
为了加深学生对于“担当精神”与“担当教育”内涵的认识,我校设计与开展了多种活动。如升旗仪式活动,它可以“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又如植地庄抗日战争纪念活动,每年清明节前后,组织全校师生到植地庄开展“传承红色文化,培训担当少年”扫墓活动,在全校开展讲植地庄英雄故事比赛及写英雄故事学习心得体会比赛,从而缅怀革命先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担当意识。
(二)实践活动
唯有身体力行,方能出真知。在落实“担当教育”的过程中,我校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实践,在开发大量的实践课程的同时,也设计了众多的实践主题活动。如与家长合作,开展“今日我当家”活动。担当教育的起点是从自己做起,从生活做起。让学生当家,可以让学生从中学会对自己、对家庭负责,这也是最基本的担当。又如与社区合作,开展“我为社区添光彩”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社区卫生清洁、交通秩序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等,以此在学生心中种下担当的种子。此外,还有体艺活动、公民素质养成教育活动、红棉担当勋章争章活动等。
(三)交流活动
交流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师生各持己见,求同存异。在“担当教育”特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的体会和相关的意见,利用交流活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可以充分分享自己对于“担当教育”的理解及对于“担当教育”实施的困惑,在互动交流中,解决自己的困惑,加深对“担当教育”的理解。同时,学校管理者也可以从各种交流活动中收集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改善目前课程建设中的不足,健全“担当教育”课程体系。
(四)展示活动
为了培养才艺双全的现代学生,并为塑造学生的担当品格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校还积极为学生搭建各种展示自我的平台。如开展担当教育文化节,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开展“担当大讲堂”活动,在学生中发掘具有担当精神的榜样,邀请其为全校师生开展主题讲座;举办科技创新活动,结合区及镇每年的科技创新大赛,在全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等等。
“担当教育”课程体系立足于学校实际与学生的发展需要,旨在培养“乐担当、敢担当、能担当”的新时代少年。在课程建设中,学校构建了“责任立志、责任立行、责任立能”三大课程内容及“认知活动、实践活动、交流活动、展示活动”四大活动,丰富了学校课程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了学生的“担当精神”,为落实“担当教育”学校文化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