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涛
(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保安族中学)
摘 要:对于初中数学总复习来说,就是在整个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完成以后,帮助学生巩固与深化重点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好初中数学的总复习教育工作,转变传统复习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激发出学生的新鲜感,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此,针对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点滴体会
作为学生下一阶段学习的基础,做好初中数学的教育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完成教育任务以后,就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复习,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理解好这一知识,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所以说做好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从联系上出发,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解决好实际问题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其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存在着许多的概念知识以及定理等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对于新编的教材来说,更是将知识点分散到了各个阶段中。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总复习的过程中就要掌握好定义以及定理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掌握好概念等知识,明确各个概念之间存在的联系。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明确以前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做好各个章节上的整合工作,同时还要实现各方面的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好学生的数学素养。如在整个初中阶段中涉及许多关于“式”方面的知识,如代数式、单项式等。所以教师就要将所有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结合这些概念知识来编制出相应的习题,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好概念之间存在的区别。
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如果在测试以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很容易提高学生的测试结果。所以也就充分证明了这些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还是比较牢固的,只是自身的学习习惯不好。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要求学生,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从而独立完成作业内容,及时进行检查,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看到题目先审题的习惯。在这种运算方法的影响下,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准确率,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运算效果。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在数学运算上出现错写以及漏写等现象也是比较常见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认真书写,保证自身书写格式上的规范性,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运算效果,也可以理清自己的思维。通过实践可以看出,在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同时还要明确这一学习习惯是需要长期坚持的,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效果。对于教师自身来说,也要做好示范工作,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总的来说,培养好学生的运算能力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所以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做好训练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好运算的知识,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的运算能力,保证数学学习的效果。
三、培养好学生的基本技能
教师在开展复习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保证思路上的清晰与准确,这样才能启发好学生,帮助学生实现举一反三的同时,也可以形成良好的基本技能。对于一些问题来说,虽然看上去比较简单,但是学生在计算时却常常出现错误。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计算题的丢分是比较大的。但是从学生方面来说,计算题并不是学生的学习难点,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之一其实是在教师身上。如在面对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括号时括号里的每一项都需要变号的知识点来说,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往往随口带过,甚至还会出现绝口不提等现象。在这种现象的长期影响下,使得学生对这一知识也逐渐淡薄,这样在实际计算中也就很容易出现错误。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复习的过程中就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计算技能的重要性。
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
只有具备良好的复习方法才能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化好这一知识。虽然复习的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但是在实际运用上却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选择正确的复习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采取分析类比法,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先设计出知识目标,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时还要针对知识进行归纳与整理,从而加深对这一知识的印象。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总复习的过程中就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解决好现阶段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还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完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满足长远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於民生.试论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9):40.
[2]贾亚玲.浅谈初中数学总复习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24):54-55.
[3]尹焕新.浅谈如何有效进行初中数学章节复习课教学[J].考試(教研版),2012(11):150.
编辑 李琴芳
新课程·教师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