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留守儿童心理成长研究

2017-06-30 13:16刘鹏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小学

刘鹏

摘要:由于经济的发展建设和社会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剧增,加之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市场经济中,由此出现了留守儿童的一大社会现象。主要调查了一个农村小学一至五年级的留守儿童人数及分布状况,从父母单双方劳务、男女生、劳务区域划分、年级调查的数据以及留守儿童在自尊、性格和自卑等方面进行考察和分析,从而得出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并给予一些建议,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

关键词:小学 留守儿童 心理成长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及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根据埃里克森提出的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小学阶段的学生会出现勤奋对自卑的发展危机,即儿童开始学习知识并发展为人处世的能力;如果发展不顺利,则产生自卑感和失败感,缺乏基本能力。由于社会经济的需求、自身的生存需要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从农村大规模流向城镇,大多数流动父母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留守儿童数量规模迅速扩张,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不仅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使得孩子在老人的照顾下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也影响了教育的整体平衡性。下面就某一农村小学一到五年级的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分析。

一、某小学各年级人数基本情况介绍

此小学是位于经济相对平稳发展的沿海农村地区,由一至五年级五个班级组成,学生来自12个村庄,其中主要的村庄有9个,另外3个村庄的学生人数所占比例极小。本小学全校人数共有272人,年龄在7~12岁之间,每个班级的人数分别是一年级59人,男31,女28;二年级55人,男26,女29;三年级55人,男30,女25;四年级41人,男22,女19;五年级62人,男35,女27。

二、各年级留守儿童分布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一共有83人,全校共有272人,留守儿童所占比重很大,约为30.5%,所以留守儿童的现象在农村地区很常见。根据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在各年级男女分布上有所不同,留守儿童总数为:一年级27人,男15,女12;二年级17人,男8,女9;三年级11人,男6,女5;四年级15人,男9,女6;五年级13人,男5,女8。从中发现,留守儿童中男女生的比例相差不大,相对平衡。由此可见,男女生在留守儿童中出现的频率相对一致,比较均匀,一个是43人,一个是40人。在全校人数中,男生总数为144人,女生人数为128人,所以从全校人数来看,男女比例在留守儿童分布上不均匀,男生比例为29.86%,女生比例为31.25%,因此,女生所占的比重大。

三、父母外出分布状况调查

从单双方父母角度来看一下分布,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或一个外出打工或两个都外出打工,我们研究的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均是一年以上,各年级分布情况为:A单方:一年级24人;二年级14人;三年级11人;四年级15人,五年级13人,共77人;B双方:一年级3人;二年级3人;三年级0人;四年级0人,五年级0人,共6人;C总数:一年级27人;二年级17人;三年级11人;四年级15人,五年级13人,共83人。

数据中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父母大都是单方外出,而且低年级如一、二年级的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外出的较多,所占比重大。家庭一方外出务工后,家庭责任基本由另一人承担,沉重的家庭劳动负荷会影响他们对孩子的生活、心理照顾,所以这种模式下孩子相对缺乏父爱或母爱,对教育成长都有一定的影响。如此,可以得出家长欠缺对幼年儿童的关心和监护,忽视了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和关键期。

四、留守儿童父母外出的地域分析

留守兒童父母外出的地域分布也能说明留守儿童的成长状况,因此分析留守儿童父母外出的地域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性格特征,更影响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家长外出的地域分布不均,所以从省内、省外和国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考察,调查结果为:A国外:一年级15人,二年级9人,三年级4人,四年级14人,五年级9人,共51人;B省外:一年级3人,二年级6人,三年级4人,四年级1,五年级1人,共15人;C省内:一年级9人,二年级2人,三年级3人,四年级0人,五年级3人,共17人。从数据来看,小学的留守儿童家长大多出国劳务,本小学留守儿童家长在国外劳务的人数约占整个留守儿童家长人数的61.45%,省外劳务人数约占18.07%,孩子长期面临缺少家长的监护和照顾的问题。

五、留守儿童的成长和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教师的多重角色主要表现在它是设计者、促进者、管理者、帮助者、反思者和研究者,所以教师可以更好地直接了解留守儿童的性格和学习状况。笔者调查采访了本小学的班主任,主要从留守儿童的性格、自尊和自卑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

一年级吴老师:留守儿童自由性很大,长辈宠爱、娇惯着,不好管理,性格表现暴躁,我行我素,手好动,同学之间小吵不断,班级管理较困难。学生还不自卑,因为年龄比较小,还未完全意识到,好强、自尊没体现出来,跟其他同学类似。

二年级刘老师:二年级留守儿童,学习不认真,随意性强,不好管理,作业经常完不成,孤独没体现出来,长辈胜于家长,任性、不自卑,自尊性强,就是个小霸王,以自我为中心。我们经常无法跟家长联系,联系仅限于留守儿童的长辈,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敢教训,因为长辈怕家长责备。

三年级葛老师:好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成绩差的学生什么也不懂,作业与自己无关,落下课也不补,从作业上来考察就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家长也不与我们联系,缺少沟通,家长忽视孩子,还未体现自卑,屡教不改。

四年级虢老师:四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稍大些,知道自己的任务,也知道怎么学习,所以约有40的学生是爱学习的,留守儿童中10个约有4~6个是好学的。自尊性要强一些,懂事的学生会好学并且理解家里,不懂事的就是什么也不管。

五年级张老师:不到一半的留守儿童,性格上自由性很大,独立性强,三五个有点偏激,其他普通学生温和一些。自卑不多见,适应性强,自尊性强,同学交往不愿吃亏,在学习上什么事也不干,有的还欺上瞒下,家长不联系老师,长辈也不联系,什么也不管。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论认为,微观系统中对个体的生活影响最大的就是家庭,很多留守儿童的家长对孩子是一种忽视型的教养。家长忽视对孩子的关心和成长,父母外出劳务时很少跟孩子进行沟通和商量,即便是提前的告知甚至都没有做到,父母的这种做法无形中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会让孩子产生被遗弃的感觉或怨恨父母,从而导致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变得很差。

跟留守儿童交流时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并不会将自己的烦恼和心里的情感告诉监护人,虽然想念自己的父母,但不会跟监护人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很多监护人总看重他们的学习,因此很多留守儿童出现性格内向、沉默、不敢也不愿与人沟通交流,造成性格孤僻,叛逆,甚至心理发展失衡。他们经常逃学、迟到、早退、不完成作业,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持怀疑和冷漠的态度。有时遇到挫折和烦恼不会用正确的方式来对待和处理,常常被消极情绪困扰。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失望、紧张、悲观、担忧等不良情绪。同时,隔代教育虽然能更好地照顾孩子,但是大多数长辈的知识和教育水平比较低,对于辅导孩子的日常家庭作业心有余而力不足,并且往往会溺爱孩子,也会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

六、留守儿童心理成长及对策

根据我国心理学所划分的心理健康标准,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下面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提出建议,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1.家庭

监护人要及时地掌握和联系学校和教师,做好应有的义务,及时的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和状况,做好跟学校沟通和联系的工作;另外,监护人需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多跟孩子沟通联系,及时关爱,减少忽视,让孩子理解父母的所作所为和意图,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2.学校

(1)做好家访和心理辅导。加强留守儿童家访工作、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或临时监护人之间联系,加强交流沟通,获得留守儿童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共同探讨留守儿童教育对策,有助于提升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效果。

学校作为留守儿童社会的重要主体,应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招聘专业的心理学老师,开设心理学教育,能及时疏导留守儿童不良的情绪,满足留守儿童心理需求,加强心理干预措施,缓解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2)班主任的管理和带动作用。日常教学工作中,班主任要用心观察每个留守儿童心理变化,与留守儿童谈心、认真地做思想工作,及时抚平留守儿童的情绪,缓解留守儿童心理压力和问题。班主任与留守儿童父母或临时监护人保持联系,及時向父母或临时监护人反馈留守儿童在校表现。班主任之间相互合作、沟通,分享教育工作经验,并与留守儿童保持联系和交流,有助于班主任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开展,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3)建立完善留守儿童档案管理。只有建立好留守儿童的档案管理才能更好地管理留守儿童和解决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及时的搜集和整理留守儿童的资料,有针对性的进行协商解决,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3.社会

农村留守儿童是特殊群体,更是弱势群体,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从学校到社会各界都需特别关注,加大政策推进,增加教育投资,社会需要齐心合力解决问题。国家需要打破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束缚,实现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等的公平,使农民工享有同样的权益与福利,特别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需要降低农民工子弟学校创办条件及收费标准,让那些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孩子真正有书可以读,有校可以入。

参考文献:

[1]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J].现代教育研究,2006,(07).

[2]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6).

[3]雷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

[4]田录梅,张丽军,裴丹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及心理成长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02).

[5]周淑贞.加强河南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04).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小学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