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叶
摘要:近年来,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量越来越大。面对衍生金融工具挑战,我国应根据中国国情制重构财务会计要素;重新制定会计确认标准;采取多种价值计量;完善会计报表;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会计监督。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风险;公允价值
一、衍生金融工具及特点
衍生金融工具,也称创新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以合约为基础。合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签订合约之日起便基本确定;其表现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具有高度的风险性、价值等特征。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来自于约定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差额,将随着未来利率、证券价格、商品价格、汇率或相应的指数变动而变动。金融衍生产品种类繁多,可以根据客户所要求的时间、金额、价格和风险级别等参数进行设计,让其达到充分保值避险的目的。同时,由此造成这些金融衍生产品难以转让,因此其流动性风险也极大。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
(一)不同的金融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基础
对于初始确认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确立的计量基础为契约开始生效时所交换的公允价值。但对契约生效以后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应按什么基础进行计量,国际会计委员会根据企业管理当局的持有目的和意图,将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和负债分为三类,并对这三类不同的金融资产和负债采用不同的计量基础。
1.长期持有的金融资产和负债。如果企业打算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长期持有或者持有至到期日,原则上按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计量,无需处理其后因公允价值变动而形成的损益。除非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当企业有证据证明所持有的资产可能遭到损失,如无法按原定合约收回全部金额时,企业可以按预计收回金额的贴现值重新计量,由此形。成的差额损失全部计人当期损益。二是企业所持有的资产属于非定期或者不是按定期收回的资产,且其重估公允价值跌至其初始公允价值以下时,可以对账面金额进行调整,差额计人当期损益。
2.为保值目的而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如果企业是为了保值目的而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则按报表日的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进行计量。因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变动所形成的损益,则在所保值的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所形成的损益得到确认时才计入损益表。如果所保值的对象是未来交易,则将因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变动所形成的损益予以递延。
3.其他情况。如果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不属于上述两种情况,则按报表日的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进行计价,因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二)统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势
1.体现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完整性、一贯性。同为衍生金融工具,根据企业当局的持有意图和目的,决定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还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都缺乏客观性,也使衍生金融工具在确认、计量等会计处理上不能保证逻辑上的完整性和一贯性。统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无疑避免了这一问题。
2.突出信息的相关性和决策的有用性。对于衍生工具,只有公允价值才能反映其真实价值,体现其对企业的真实影响。
3.简化了会计处理,减少了操作的随意性。衍生金融工具统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因公允价值變动而产生的所得或损失立即计入当期损益,不仅简化了会计处理,而且克服了ED48中存在的操作上的随意性。至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会使可靠性发生动摇的问题,就绝大多数衍生金融工具而言并不成立,因为发达的金融市场能为其提供可靠的公允价值。对少数公允价值难以获得可靠资料的衍生工具,可以通过平均价格、成本加权等方法取得。
三、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信息披露
(一)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范围及性质的信息
1.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可能产生影响的重大条件和情况的信息。具体是指:衍生金融工具的面值、设定价值、名义本金和其他相类似的金额、名义利率,以及与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担保或抵押。
2.企业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确认、计量、表述的会计准则。要重点阐述以下内容:对已经确认的衍生工具,说明确认基础和计量属性;对尚未确认的衍生工具,要说明未确认的理由。
(二)关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的信息
公允价值是会计主体在公平、自愿交易的基础上,交换资产和消除负债的价格。为了报表使用者能够估计企业的整个财务状况和未来现金流量,有关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应披露以下信息:一是会计报表日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二是取得公允价值的方法;三是取得公允价值过程中所运用的会计假设。
(三)关于信用风险的信息
信用风险是指衍生金融工具的一方未能履行合同义务,从而导致另一方发生融资损失的风险。对每一类衍生金融工具,企业都应该披露与其有关的信用风险。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当合同的另一方无法履行其义务时,在不考虑任何抵押品公允价值的情况下企业可能蒙受的最大损失额;二是企业对收回抵押品所采取的会计政策。
(四)关于利率风险的信息
利率风险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随着市场利率波动而波动的一种风险,对于每一类衍生金融工具,企业应披露的与利率风险有关的会计信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每一类衍生金融工具的账面金额,都要依据一定的期限加以划分,这个期限是从报告日到合约的再定价日或到期日;二是实际利率或者加权平均利率和市场利率。
四、我国应对衍生金融工具挑战的对策
(一)重新制定会计确认标准
在合同签订初,应当对金融资产负债进行首次确认;对于已经确认的金融资产负债,到未来交易发生之前的这段时间内,因汇率价格发生了变化而导致公允价值发生了相应变化,因此需要再次确认。合约约定的交易发生时,企业也随即丧失了相应的义务与权利,这时就应该确认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同时应当将账面与实际金额之差计人当期损益之中。
(二)采取多种价值计量
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计较,比较适用的办法就是按公允价值计价,不论是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初始价格的计价,还是合约发生后的财务报表对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计价,都适用于公允价值计价。由此可见,会计的计价基础不再是单一的历史成本,不同的会计计价基础满足了不同的经济业务的计价要求。
(三)完善会计报表
为了适应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要求,可以对传统会计报表进行优化,如资产与负债不但要按流行性分类,还要按金融资产和负债、非金融资产和负债分类;对于非金融资产和负债,可按照流动性排列,对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则可以按照风险性程度来进行分类。对于优化后的报表仍然无法准确披露的信息,可以考虑增设附表,列出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系数、公允价值、类别等,从而让报表的使用者更好地掌握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信息。
(四)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会计监督
1.建立合理的会计监管模式,协调各相关部门工作。要发挥政府在监管中的作用,明确划分各监管机构的职能和权限,注重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实现信息的共享,防止出现管理的真空和重复的现象,使各个监管机构在不浪费监管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职能。科学合理的监管模式应该是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的有机结合,達到二者的协调平衡,优势互补。除了政府和行业协会的监管外,还需要积极弓l导社会公众参与,强化社会舆论监督是推进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监管工作的重要途径。
2.不断优化会计和审计准则,提高会计法律法规监管水平。关注发达国家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处理和审计方法,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南,对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不断的修正和完善。另外,我国要抓紧制定金融衍生工具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详细的交易法,完善现有的法律体系,使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有法可依。还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积极建立与金融衍生工具相关的民事赔偿制度。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对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实时动态的管理成为共识,网络实时财务报告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手工财务报告系统。当前我国要积极引入网络财务报告(XBRL),创新信息披露方式。2007年12月XBRL中国区域组织成立,2010年5月XBRL国际组织宣布批准XBRL中国地区组织成为正式地区组织成员,我国开始大力推广和应用网络财务报告。实践证明,XBRL能够降低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成本,提高信息质量,增强信息披露的实时性和动态性,为投资者或分析者使用财务信息提供方便。另外,要建立信息披露机制,以新会计准则为依托,各监管主体共同参与,以各种风险为中心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披露机制,形成金融衍生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3.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可以对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及时的识别和防范,是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监管的重要内容。我国要借鉴美国《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的经验,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完整的风险防范和控制体系,完善与金融衍生工具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该关注公司治理,设立董事会领导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明确地划分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部门和人员的岗位和职责,对交易限额进行合理授权,积极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和传递的沟通机制。企业还要注重风险管理,在进行交易之前对风险进行充分的预测和分析,并在交易中定期复核业务目标和风险监管的执行情况,通过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和预警指标体系以及风险监管模型来进行风险分析和测评,将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