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梅
【摘 要】在分析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广西民族地区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应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广西现代职业教育“十大工程”为抓手,着重优化布局、创新体制机制、促进职普融通等,推进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关键词】职业教育;广西;民族地区;体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7)06-0076-06
“十三五”时期,是广西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履行中央赋予“三大定位”新使命,基本建成国际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的关键阶段,也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加快构建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教普教沟通,[1]与产业发展相匹配、与扶贫富民相适应、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数以万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广西职业教育现状及问题
截至2014年底,广西共有职业院校344所,其中高职院校37所,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307所。已建成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5所,国家改革发展示范中职学校32所,南宁首府、柳州工业、北部湾沿海、崇左国门4个职教园区,职业教育集团22个,中国—东盟人才培训中心4个,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和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但是,与我国其他省份相比较,广西职业教育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规模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广西现有高职高专院校37所,全日制在校生22.4万人,全日制招生12.1万人,毕业生数6.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262所,在校生78.4万人,招生27万人。同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96.8万人,招生12.1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83.8万人,招生30.5万人。与总体保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即到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90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42万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占本科教育的50%以上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二)院校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
广西现有高职31所、高专6所,占全区76所高等学校总数的48.6%;成人高校6所(其中4所举办高职)。首府南宁有19所,柳州5所,崇左3所,桂林、北海、百色均为2所,梧州、钦州、贵港、来宾、河池均1所,14个地级市除玉林、贺州、贵港和防城港外,其余各市都建有高职高专院校。按照2013年广西人口统计数量为5 282万人计,平均每百万人口中拥有0.72所高职(专科)院校,低于全国平均每百万人口中拥有0.97所高职(专科)院校的水平。307所中等职业学校中,南宁70所、桂林44所、柳州30所,按照2013年广西人口数量为5 282万人计,平均每百万人口中拥有5.76所中职学校,低于全国平均每百万人口中拥有9.04所中等职业学校的水平。广西中高职院校地域分布情况详见图1。
(三)专业设置有待进一步调整
1专业设置重复率高
高职院校共设置专业(专业方向)353个,专业布点1 382个,校均达36.4个。其中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酒店管理等10个专业共设222个专业点,占专业点总数1 382个的16.1%,10个专业重置率均在50%以上,物流管理专业点重置率最高达到73.7%(见表1)。2013年,全区257所中职学校(不含50所技工学校)共设专业196个,专业布点1 720个,校均设置专业6.7个。计算机应用、汽车应用与维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等7个专业共设632个专业点,占专业点总数1 720个的36.7%,设置这些专业的学校超过学校总数的20%(见表2)。
2专业设置与现代产业转型升级不匹配
高职院校专业点总数为2 431个,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财经、电子信息类和文化教育大类上(见图2);中职学校专业(不含技工学校)共设置18个专业大类、191个专业、1 692个专业点,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加工制造、信息技术和财经商贸大类(见图3)。围绕“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广西“国际大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打造以及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左右江革命老区振新等战略,对接广西千亿元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较少,尤其是广西急需的石化、冶金、林浆纸、海洋等产业相关专业更少,并且与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桂东南产业转移承接区、国家红水河流域铜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验区等区域相对应的职业教育空间布局还未形成,相关专业设置空白,人才紧缺,地区产业发展明显受阻。
(四)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
现有37所高职院校中只有13所生师比高于教育部规定的18∶1的合格标准,占总数的33%。据统计,广西县级职教中心专任教师数量缺口达1万人,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尽合理。
1“双师型”教师紧缺,双师结构比例不合理
高职院校专任教师9 93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4 470人,占高职专任教师队伍总数的47.88%;专任教师中,博士、硕士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0.73%和27.07%;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的25.88%(见表3)。中职校(不含技工学校)专任教师20 755人,其中“双师型”教师7 266人,占专任教师队伍总数的35.0%;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本科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1%和77.4%;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的15.0%(见表4)。专任教师职业素质欠缺,有企业经历的教师严重不足,大部分专业教师与社会生产一线脱节,不了解社会对本专业的最新需求。
2教师专业结構不合理
对接广西“14+10”千亿元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①尤其缺乏健康养老、航空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以及与海洋相关的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海洋工程类、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药学等方面的专业教师。广西“两个建成”伟大目标的早日实现亟需职业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数量不足与结构不合理,导致相应专业设置缺位,②进一步影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二、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传统观念束缚,工匠精神普遍缺乏
近年来,广西大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从2007年开始两轮职业教育攻坚战,与教育部深化共建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然而传统“官本位”思想及“重学历轻能力”的社会价值观使得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在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现代产业转型升级、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学习型社会等方面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仍不足,全社会严重缺失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没有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环境先天不足,导致职普沟通不畅,限制了劳动者多样化、多路径发展,大大降低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办学活力。
(二)体制机制不健全,“五个对接”不到位
政府在院校布局、专业设置、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垄断,使得社会力量很难介入职业教育管理;产教融合相关制度缺失,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健全,导致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等不到位;现代职业院校治理能力和水平有限,[2]大大抑制了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割裂了职业教育与地方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社区等的联系,阻碍了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发展。
(三)人才成长渠道不畅,培养体系不完善
1中高职衔接不畅
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应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不断调整,在保证中职、高职的主体地位情况下,还需要加强本科、研究生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应全面发展需求,适应扶贫富民需求。由于中职与高职办学目标定位的不同,导致中高职院校间衔接不连贯、专业衔接不准确、课程衔接脱节、学生升学通道不畅,从办学政策、制度设计都尚未实现有机衔接。现行的中高职衔接大多停留在表面上,更多是放在招生的对接,严重阻碍了职校学生多样化发展。
2职普沟通不足
职普沟通不足的主要问题是职教体系与其它教育类型对接不紧密,表现为初中阶段的职业教育渗透不足,高中阶段尚未建立双向交流通道。一方面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隶属于不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贯彻落实职普沟通具体措施方案时容易造成分工不明、权责不清、互相推诿的现象,直接影响职普教育间互相渗透的积极性。
(四)宏观调控不到位,供给侧改革缺少活力
经济新常态与职业教育新常态迫切要求加快推动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新期盼更加剧了广西办学条件、规模结构、体制机制等困难和问题间的矛盾。这一切都需要地方政府统筹规划、宏观管理,结合广西民族地区特色,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激发活力、提高质量,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广西民族地区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和改革动力,为实现广西“两个建成”奋斗目标提供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三、加快广西民族地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创新驱动,加快广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就业创业、技艺传承等方面的功能,其核心是通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加快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多层次、多样化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快构建广西民族地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要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坚持协调发展,优化布局结构,由注重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
1围绕“三大定位”,优化院校布局,推进示范特色学校建设
抓住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的“三大定位”新机遇,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深化产学研合作,发挥服务食品、医药卫生、汽车等地方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的优势,特别是要提高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能力,进一步促进职业院校由注重规模发展转向注重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力争到2020年,建成100所示范特色中职学校,在校生达90万人;20所示范特色高职院校,专科层次在校生达42万人;6所普通本科转型发展示范校,10所职业院校跻身国内同类院校一流行列,本科层次在校生占本科教育的50%以上,继续教育达到1 300万人次。
2對接现代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设置,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利用广西地缘优势,对接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及支柱产业发展,优化专业设置,调整专业结构,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需要,建立健全专业设置随地方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与技术进步水平,服务广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为目标,以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为抓手,提高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特色专业内涵发展,积极为地方待业和从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培训服务,全面服务劳动者的职业发展;实施“9+3”精准扶贫计划、“雨露计划”等③职业教育扶贫富民工程,围绕“14+10”千亿元产业和新兴产业,发挥县域产业特色在人才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信息扶贫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县级中专综合改革,加强新兴职业农民培训,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摆脱贫困落后面貌,促进就业创业、改善民生、维护民族团结与边境和谐稳定。
3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多方共建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力争到2020年国示范、区示范、非示范院校及县级中专“双师型”教师比例分别达到85%、80%、75%、50%以上。制定职业院校教师认定标准,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启动实施“双师型”教师认证制度构建项目、“双师型”教师培养与引进项目、“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和“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项目,建立健全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由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和技能大师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建立健全以现代企业为骨干的培训实习基地。
(二)坚持共享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办学活力
1推进集团化办学和园区化办学
全面实施区市职教园区全覆盖拓展项目,按照“产教城”一体化思路,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有机衔接。开展多元主体依法共建职教集团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基于产权制度和市场机制的职教集团治理结构。贯彻落实广西集团化办学和职教园区建设指导意见,全面推进职教集团建设工程,探索公辦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和购买服务机制,创新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在已建成的4个职教园区和22个职教集团的经验基础上,对接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桂东南产业转移承接区、国家红水河流域铜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验区,推动14个地市实施各具特色的职教园区拓展项目,组织实施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计划,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2落实广西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创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探索引企入校、校办企业、办校进厂、企业办校、订单办学等多样化模式,促进专业链、人才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实现职业教育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创新驱动相适应,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支持区内行业企业以多种方式与职业院校开展联合办学和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校企共建共享长效机制建立,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双核驱动、三区统筹”产业发展。④
(三)坚持开放发展,推进职普融通,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1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贯通
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联互通、互相补充、相互促进,有效促进现代教育内部各要素间的互动。要实现广西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普双向互通,升学渠道进一步畅通,关键在于加强小学、初中、高中阶段职业教育渗透,从小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促进学生技术技能学习和职业体验。鼓励普通教育学校、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共培共管共享师资队伍、实训基地、信息化设施等教学资源,提升教育资源利用率,形成职普互认互通的有效机制,拓宽人才成长通道,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为接受不同类型教育的学生搭建适合其成长发展的“立交桥”。
2加强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院校的衔接
构建从初等、中等、专科、本科至研究生层次完备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重点加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质量评价等紧密衔接,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及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化培养,保障初、中、高等三个层次人才培养的连续性。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完善初中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面试等考试,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机制,推进“2+3”、“3+2”和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探索多种形式中职与高职衔接以及中职与本科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各层次人才多样化发展需求。
3扩大面向东盟国家的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
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动与东盟地区的区域教育合作,继续推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桂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心、桂港厨艺技能大赛等职业教育对外交流品牌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国际先进职业教育培训理念和体系,建设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课程培训、资格认证、技能竞赛、职业教育研究、国际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平台;推进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发展,打造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新高地,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建设,加强面向东盟地区的职业改革发展的宏观政策研究和热点难点问题研究,为中国和东盟国家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提供决策咨询、推广和宣传等服务,推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学术、教学交流活动,面向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广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四)坚持绿色发展,落实依法治教,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1完善治理结构,建立多元化治理体系
探索建立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社区等参加的理事会或董事会机构,以市场为导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发挥行业企业重要办学主体在职业院校发展、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等方面的研究、咨询、协商、监督、评估与服务作用,不断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健全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逐步形成政府宏观管理、职业院校自我保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到2020年,实现行业性职教集团自治区重点产业全覆盖、区域性职教集团14个区市全覆盖。
2以章程建设为基础,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职业院校章程建设,完善现代职业学校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体现职业院校办学特点的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长效机制。中职学校加快推进章程建设工作,高职院校完成章程制定工作,以章程建设为契机,加大行业、企业和社区等参与职业院校管理的力度,不断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扩大、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升学校科学决策、战略规划和资源整合能力,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更新管理理念、完善制度标准、创新运行机制,提升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五)坚持创新发展,加强宏观调控,全面实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工程
1充分發挥政府保基本、促公平的主导、统筹作用,落实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管理等手段在项目引领、资金扶持、奖惩考核、督导评估方面进行职业教育发展顶层设计,围绕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服务广西扶贫富民需求,全面实施基础能力、扶贫富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队伍、信息化、职教集团、职教园区、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区域合作等广西现代职业教育十大工程,全面推动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计划,全面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为广西深入实施“四大战略”、⑤强力推进“三大攻坚战”、⑥加快实现“两个建成”目标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2大力推进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立足广西,着眼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发展,以职业教育十大工程为抓手,以建立健全发展机制为动力,加快构建具有广西特色的国内先进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广西现代职业教育升级版,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服务人的发展、服务扶贫富民的能力水平,为实现我区“两个建成”奋斗目标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注释】
①“14+10”:2011年底广西召开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决定从2012年起广西将重点培育打造“14+10”产业,即14个千亿元产业和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②“两个建成”:2012年底广西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提出加快实现“两个建成”奋斗目标,即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
③“9+3”:2014年广西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决定实施职业教育扶贫富民工程,其中包括“9+3”教育精准扶贫计划,即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就读中职的学生提供3年的免费中职教育。
④“双核驱动、三区统筹”:2015年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着眼新形势新使命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旨在深入落实并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倾力打造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两大核心增长极,带动左右江革命老区加快振兴,促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全面升级,形成沿海沿江沿边三区统筹发展新格局。
⑤“四大战略”:2015年底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在“三区统筹”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实现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四大区域协调发展。
⑥“三大攻坚战”:2016年广西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全力打赢广西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和农村全面脱贫攻坚战,补齐发展短板,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6/22/content_8901.htm.2014-06-22.
[2]唐高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五维度”论[J].职业技术教育,2014(1):10—13.
[3]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性追问[J].教育研究,2011(11):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