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仁桥,徐梅
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研究述评
肖仁桥,徐梅
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概念进行梳理,并将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技术创新、生态技术创新和可持续技术创新进行对比分析;从环境经济学视角、战略管理视角以及技术扩散视角梳理了近年来关于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成果;从法律政策、财政税收、绿色采纳3个方面列举了相对较先进的国家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采取的制度策略,并与我国的政策进行对比;指出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与未来的研究趋势。
绿色技术创新;文献综述;绩效;政策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突破传统的技术创新,引入环境保护意识,是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展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的意义重大,企业实施绿色技术创新也尤为紧迫。
(一)绿色技术创新的概念
绿色技术的概念最早于1994年由E.Brawn等学者提出[1]。大多数学者认为绿色技术以降低环境污染、节约资源为宗旨,以改进生产效率、提高成本的有效性为目的,是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工艺和产品的总称。有学者从经济学角度提出,绿色技术是指有助于减少生产与消费边际外部成本的可持续利用的技术[2]。与以往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技术创新相比,绿色技术的创新和运用将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发展目标。
我国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内涵进行了研究。例如,刘慧等人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对绿色技术创新进行了解释,认为将绿色创新思想运用于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并将产品推向市场的全过程可被视为绿色技术创新,并强调这种创新思想是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形成的[3]。葛晓梅等人从企业经营角度出发,认为绿色技术创新是将环境保护新知识和绿色技术应用于生产经营中,在突出强调绿色观念、绿色产品以及绿色工艺与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的同时,以创造和实现新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活动为目的[4]。杨东等人将绿色技术创新与以往的创新活动进行对比,认为绿色技术创新有2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绿色技术创新更强调基于新知识、新技术路线的探索性创新;第二,绿色技术创新被企业寄予实现降低环境污染的期望,同时企业也期望从中得到相应的经济效益[5]。
众多学者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作为衡量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指标,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评估。但是,学者们所研究的领域以及研究对象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存在差异,最终形成的研究成果差异较大,绿色技术创新的概念也未达成高度共识。
(二)绿色技术创新的相关概念
界定绿色技术创新的概念时,在学术界被提及较多且与绿色技术创新较易混淆的创新活动还有生态技术创新、环境技术创新和可持续技术创新。
生态技术创新的思想萌芽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有学者认为生态技术创新是在传统的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全面引入生态学思想和观念。其主要观点是:考虑技术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和作用,在实现商业价值的同时,引导创新朝着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及其与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形成良性循环的方向协调发展,使其具有创造性、生态性和系统性等特征[6-7]。
自1994年环境技术概念被首次提出以来,环境技术创新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实践。T.Hellstrom认为环境技术创新是一个从节约资源、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的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产生到市场应用的过程[8]。徐建中等人认为,环境技术创新秉承“经济绩效、生态绩效和社会绩效”相统一的原则,是由企业内在本质所决定的创新活动,包括旨在降低环境污染、节约能源、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的先进工艺与产品的设计、规划、生产、开发与应用的全过程[9]。
可持续技术创新最早可以追溯到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该报告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满足当代的需求,但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他们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将生态、经济、社会联系起来,共同构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系统。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企业创造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一系列活动内容中,涉及大量的技术创新。
生态技术创新着重考虑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导技术创新朝着有利于资源、环境保护的方面发展。可持续技术创新更加追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发展,目标是长远实现经济增长的持续发展,这与环境技术创新和绿色技术创新的差别甚微。在学术界,生态技术创新、环境技术创新和可持续技术创新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被加以区分。
我们从环境经济学、企业战略管理以及创新技术扩散3个角度对绿色技术创新从形成时所受到的环境管制,到企业采取不同绿色技术创新运营战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再到绿色技术创新在企业间的扩散进行文献梳理。
(一)环境经济学视角
环境经济学主要侧重于探索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不同政策与企业创新行为之间的作用关系。环境经济学认为,环境规制政策会增加企业成本,降低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利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波特假说认为,适当的环境管制政策不但不会增加企业成本,反而会刺激技术创新,产生收益,增强国际竞争优势[10]。环境规制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真能产生推动作用吗?近年来,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以不同的区域为研究对象,所形成的研究结果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环境规制促进绿色技术创新。A.Bergek等人以能源和汽车行业为研究对象,发现政策对于绿色创新的发展和扩散起着关键作用,并且不同类型的政策对不同类型的创新具有促进作用[11]。B.Smita等人以美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结果表明环境治理支出增加时,绿色技术创新也会随之增加[12]。童昕等人以深圳、东莞的266家电子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发现欧盟电子产品环保指令对于企业采纳绿色创新技术具有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13]。贾军等人发现环境规制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但效果并不明显[14]。上述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波特假说。
第二,环境规制削弱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E.F.Denison发现实施环境规制政策时,美国生产率下降,因而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制约作用[15]。S.C.Debnath研究环境规制对日本汽车研发创新的影响,发现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阻碍作用[16]。P.Chintrakarn利用SFA模型研究美国48个州的环境规制政策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发现严格的规制政策与美国的技术效率存在负相关性[17]。T.Brechet等人基于环境规制政策视角,研究排污税和可交易排污许可这2种环境规制政策与企业绿色技术采纳程度之间的关系,发现这2种规制政策与企业的绿色技术采纳程度存在负相关[18]。王峰正等人以我国资源型产业为研究对象,围绕产品和工艺创新,发现规制工具对开采绿色产品和工艺创新具有抑制作用[19]。以上学者支持传统经济学的观点,但由于地域和行业的差异,研究依然存在局限性。
第三,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例如,环境规制对美国的食品价格以及生产效率都存在负面影响,但对墨西哥的生产效率影响为正[20];适度的环境规制政策强度会激励绿色技术创新与扩散,而过于宽松或者严厉的环境规制政策强度会对采纳绿色技术创新起到抑制作用[21];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22];环境规制强度对工业行业R&D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性[23]。
由于地域差异、领域特点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并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结论。绿色技术创新具有“双重外部性”的独特属性,外部环境成本比传统技术创新的成本高。这一特征所带来的影响是否会抑制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还有待学者们做进一步研究。
(二)战略管理视角
战略管理视角主要研究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战略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效应,具体研究内容聚焦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从现有研究来看,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管理战略可分为被动型战略、参与型战略、主动型战略及创新型战略[24]。4种战略的特点、适用企业规模及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如表1所示。
第一,被动型战略。被动型绿色技术创新战略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生产经营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企业的环境绩效。它仅仅遵循最低环境管制规范并实施标准化的环境行为,对竞争优势没有积极作用[25]。关于企业实施被动型绿色技术创新战略的研究较少,企业实施被动型战略的原因是环境规制等外部因素驱使企业进行绿色技术革命,以降低生产经营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战略管理模式不会对企业的创新绩效起到积极作用,且容易流于形式,不建议企业采取被动式战略管理模式。
表1 绿色技术创新战略的特点、适用企业规模及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第二,参与型战略。企业实施参与型绿色技术创新战略的内容是实施绿色环保技术和清洁生产,或开发出一种基于企业能有效利用的绿色技术工艺流程,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绿色工艺创新绩效的目的[26]。关于参与型绿色技术创新战略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较少,近年来学者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绿色工艺创新的影响因素方面[27-29]。参与型战略虽然强调绿色工艺创新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但各个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经济水平以及外部影响因素不同,参与型战略是否会提高企业工艺绩效有待深入研究。
第三,主动型战略。选择主动型战略的企业必须存在与产品创新流程相匹配的资源,同时还要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创新产品的需求,最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学者们认为,大规模的企业选择主动型战略管理模式比较适合[30-33]。主动型战略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加强竞争优势的源泉[34-35]。企业实施主动型竞争战略有利于提高产品创新绩效,但对工艺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还比较欠缺。
第四,创新型战略。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实施创新型战略的企业通过调整内部的组织机构、组织文化等,不断改进企业产品、完善内部管理体系、提高服务质量,进而获得创新优势。多数研究认为,企业自身能力、财务结构等是企业实施创新型战略的关键因素;强的创新型战略导向会强化技术能力对企业的正向作用,弱的创新型战略导向则会弱化技术能力对企业的作用[36-37]。目前,关于创新型战略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创新绩效研究较少,且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理论推理,缺少实证性的分析。
(三)技术扩散视角
技术扩散视角主要研究绿色技术创新对经济的影响是如何通过扩散来实现的。我们从社会层面、政府政策层面以及企业管理层面入手,研究3者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其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技术扩散视角的研究框架
绿色技术创新对经济的影响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扩散来实现。绿色技术创新扩散不仅追求一般技术创新扩散的效率,而且将人类技术创新活动自觉地融入到自然生态循环的系统中,既考虑到社会效益,也涉及经济效益。20世纪90年代前,对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技术创新的扩散效率,且大多研究结果认为绿色技术创新的扩散效率较低[38-41];但20世纪90年代后,大多数学者对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研究开始转到从社会公众、政府政策以及企业3个层面入手研究影响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因素。另外,J.M.Blaut在1987年提出创新扩散的作用要比创新本身更重要,创新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是通过技术扩散来实现的[40]。
第一,社会公众层面。绿色技术创新除了应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还应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如若运用绿色技术创新生产的绿色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可能不愿意以高价格购买仅降低环境污染而对自己毫无个人价值的产品[41-42]。社会公众对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推广有利于促进其在社会系统中的扩散[43],但当公众对于绿色创新产品的认知程度较低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绿色技术创新的研发与扩散效率[44]。社会公众对绿色技术创新扩散所产生的经济绩效具有决定性作用,当社会公众支持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时,企业经济绩效也会随之提升。
第二,政府政策层面。政府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过度推广会降低绿色技术创新的扩散速率[43];政府奖惩均能有效激励绿色技术创新,但对于经济绩效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45]。史进等人以中国3大电子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环境保护指令是新技术能够在企业中扩散的主要原因的结论[46]。也有学者认为,适度的环境规制政策强度会激励绿色技术创新的扩散[12]。
第三,企业层面。领导的管理能力、研发管理、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以及自身创新能力的高低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扩散会产生影响[47-49]。但是,受地域、自身创新能力和行业差异以及外部其他因素的影响,学术界在企业层面对绿色技术创新扩散影响的观点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通过法律强制政策降低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各个国家保护环境的必要手段。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制定相关的税收政策。利用税收政策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成为欧洲国家应用最广泛的手段;绿色采购政策增强了绿色技术创新的扩散速率。我们从法律政策、财政税收政策、绿色采购政策3个方面对我国和发达国家的绿色技术创新政策进行列举分析。
(一)国际绿色技术创新政策
1.法律政策
美国具有比较健全的绿色技术创新法律体系,1980年制定的《史蒂文森—威德勒技术创新法》是美国出台的第1部技术创新法,并在数年后通过修订改名为《1986年美国联邦技术转让法》。这部法律对促进美国技术创新以及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0]。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陆续通过了20多部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例如,1977年美国修正实施了《清洁空气法》,对燃烧矿物排放的污染物进行了限制,不仅推动了美国以清洁汽车为首的一系列绿色技术的产生,而且美国空气中的SO2也从1970年的2.83× 107t降到1990年的2.08×107t[51]。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日本也陆续出台了《绿色采购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建设及材料回收法》等一系列有利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另外,欧盟的白皮书法令、英国的“非化石燃料公约”等都强调了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地位,间接推动了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
2.财政税收政策
为推进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进程,美国政府制定了以税收政策为主的税收支持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并且通过对特殊商品征收消费税来刺激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例如,对汽油征收汽油税,对损害臭氧的化学品征收消费税等,间接加快了节能汽车的开发以及氟利昂替代技术的进步。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了提高绿色能源在市场中的竞争与生存能力,丹麦政府通过征收能源环境税来提高化石燃料的价格,政府也将收得的款项用于对绿色能源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中[52]。日本主要采取税收优惠措施刺激企业技术创新,如制定了重大研究技术的实验研究机械设备特别制度、实验研究费用税额扣除制度以及降低外国技术使用费的预扣赋税率和免征部分机械产品的关税等制度。
3.绿色采购政策
德国在绿色采购政策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国家之一,其实施的环保标志制度规定:政府机构应优先采购具有环保标志的产品,并通过循环经济法专门规定政府机构优先采购循环经济的产品和服务,间接推动了德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20世纪末期,为了提倡绿色政府行动计划,日本与各产业团体组成了绿色采购网络,并于21世纪初期制定了绿色采购法。该法律规定:所有中央政府所属的机构都必须制订和实施年度绿色采购计划。日本法律的颁布加速了日本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速率,推动了绿色产品的生产与创新。
(二)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政策
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总体水平较发达国家来说相对落后,很难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对环境污染的控制。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也提出了一些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中规定: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免征所得税2年;用废渣等废弃物为原料进行生产的,可在5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53]。在法律政策方面,国家也推出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另外,我国还陆续颁布了环境保护单行法,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据统计,21世纪我国绿色技术增长率将达到22.58%,约为20世纪的2倍。这也充分表明了法律政策、税收政策等相关政策对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效果。
(一)不足之处
我们从环境经济学、战略管理和技术扩散这3个视角研究了绿色技术创新在学术界的发展近况,发现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第一,从环境经济学视角出发的研究不在少数,但得出的结论笼统性较大。对环境规制政策的细化研究较少。例如,哪些环境规制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起激励作用,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会受哪些因素影响。笼统性的研究结论对我国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较小,也并不利于政府、企业等相关部门进行借鉴。
第二,在探索绿色技术创新战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时,忽略了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高管的管理水平以及各个企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等客观因素,使得结论缺乏针对性。学术界对绿色技术创新战略进行的细化研究比较少。在细化研究中,也没有深入探究技术创新战略对产品和工艺创新绩效分别起到哪些作用。企业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的支持力度等因素与企业实施的绿色技术创新战略存在不可忽视的关系,而现有文献对之研究还存在不足。
第三,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政府和企业在绿色技术创新扩散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对经济绩效的影响,虽然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结论,但由于地区的差异性,部分结论缺乏代表性。政府、消费者、企业、外商直接投资等利益相关主体如何相互作用以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扩散,对此开展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
(二)未来研究展望
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绿色技术创新进行拓展研究:
第一,在考虑区域差异的前提下分别对环境规制政策和绿色技术创新产业类型进行细分,总结出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的环境规制政策特质,并通过采集多地的绿色技术创新样本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区域差异是否对这些促进特质产生影响。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有利于推动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
第二,在考虑企业自身创新能力、高管的管理水平以及各个企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等客观因素的前提下,深入分析绿色技术创新战略对产品绩效、工艺绩效的影响作用时,需要在对绿色技术创新战略进行具体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类型的绿色技术创新战略对不同绩效的影响。这有利于了解不同类型的绿色技术创新战略与不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为持不同发展目标的企业提供理论支持。
第三,除了社会公众、政府及企业这3个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关系以及各自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和扩散存在至关重要的作用外,外商直接投资、R&D投入等都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产生影响。社会公众、政府及企业3个利益主体与外商直接投资、R&D投入是否存在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绿色创新产生哪些影响?这些问题的回答对于绿色技术创新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1]BRAWN E,WIELD D.Regulation as a means for the social control of technology[J].Technology analysis&strategic management,1994(3).
[2]陶建宏,王京芳,张蓉.基于绿色技术创新的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J].科学管理研究,2004(6).
[3]刘慧,陈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一种科学发展观[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8).
[4]葛晓梅,王京芳,薛斌.促进中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对策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12).
[5]杨东,柴慧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及其绩效影响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11).
[6]荣诚.生态技术创新研究初探[J].中国软科学,2004(5).
[7]余敬,董青.技术创新新论:生态技术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3).
[8]HELLSTORM T.Dimensions of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innovation:the structure of eco-innovation concepts[J].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07(3).
[9]徐建中,曲小瑜.基于扎根理论的装备制造企业环境技术创新行为驱动因素的质化研究[J].管理评论,2014(10).
[10]PORTER M.America’s green strategy[J].Scientific american,1991(4).
[11]BERGEK A,BERGGREN C.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instruments on innovation:a review of energy and automotive industry studies[J].Ecological economics,2014(1).
[12]SMITA B,MEIER B.Determinants of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in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3(2).
[13]童昕,陈天鸣.全球环境管制与绿色创新扩散:深圳、东莞电子制造企业调查[J].中国软科学,2007(9).
[14]贾军,张伟.绿色技术创新中路径依赖及环境规制影响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5).
[15]DENISON E F.Accounting for slower economic growth:the united state in the 1970s[J].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1981(4).
[16]DEBNATH S C.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become restriction or cause for innovation:a case study of toyota prius and nissan leaf[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3).
[17]CHINTRAKARN P.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U.S. states’technical inefficiency[J].Economics letters,2008(3).
[18]BRECHET T,MEUNIER G.Are clean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conflicting policy goals[J].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2014(38).
[19]王峰正,姜涛.环境规制对资源型产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行业异质性的视角[J].财经问题研究,2015(8).
[20]ALPAY E,BUCCOLA S.Productivity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 mexican and U.S.food manufacturing[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2(4).
[21]张倩,曲世友.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及政策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3(7).
[22]李阳,党兴华,韩先锋,等.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长短期影响的异质性效益:基于价值链视角的两阶段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4(6).
[23]李勃昕,韩先锋,宋文飞.环境规制是否影响了中国工业R&D创新效率[J].科学学研究,2013(7).
[24]华振.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0).
[25]孙宝连,吴宗杰.企业主动绿色管理战略动因分析与政策建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5).
[26]CHRISTINA W Y,KEE-HUNG L.Green operations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apability of suppliers on manufacturing firm performance[J].Internation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2(1).
[27]毕克新,杨朝均.中国绿色工艺创新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10).
[28]毕克新,杨朝均,黄平.FDI对我国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1(9).
[29]陈媛媛,陈坤望.中国工业行业SO2排放强度因素分析及其影响因素:基于FDI产业前后向的分析[J].管理世界,2010(3).
[30]SHARMA S.Managerial interpretations and organizational context as predictors of corporate choice of environmental strateg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4).
[31]CHRISTMANN P.Effects of“best practices”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n cost advantage:the role of complementary asset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4).
[32]Brío J,Fernández E,Junquera B,Vázquez C J.Environmental managers and departments as driving forces of TQEM in spanish industrial compan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reliability management,2001(5).
[33]ARORA S,CASON T N.An experiment in voluntary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participation in EPA’s 33/50 program [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5(3).
[34]胡美琴,李元旭.西方企业绿色管理研究评论及启示[J].管理评论,2007(12).
[35]冯宇,杨华,张珍珍.基于主动型绿色管理战略的企业竞争力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30).
[36]何建洪,贺昌政,胡冬云.技术能力、战略创新导向与创新型企业形成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22).
[37]王任飞.创新型战略企业的资本结构选择[J].管理学报,2004(3).
[38]PETER M,HENRI L F,MARJAN W H.Explaining slow diffusion of energy-saving technolo gies:a vintage model with returns to diversity and learning-by-using[J].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2003(1).
[39]MUNSHI K.Social learning in a heterogeneous population:technology diffusion in the indian green revolution[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4(1).
[40]BLAUT J M.Diffusionism:A uniformitarian critique[J].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1987(1).
[41]姚山季,王永贵.顾客参与新产品开发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基于B-B情景下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5).
[42]马文聪,朱桂龙.供应商和客户参与技术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J].科研管理,2013(2).
[43]曹霞,张路蓬.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演化博弈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7).
[44]李平.论绿色技术创新主体系统[J].科学学研究,2005(3).
[45]朱建峰,郁培丽,石俊国.绿色技术创新、环境绩效、经济绩效与政府奖惩关系研究:基于集成供应链视角[J].预测,2015(5).
[46]史进,童昕.绿色技术创新扩散:中国三大电子产业集群比较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9).
[47]肖文,林高榜.政府支持、研发管理与技术创新效率:基于中国工业行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4(4).
[48]田红娜,李香梅.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扩散过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4).
[49]徐宁,徐向艺.控制权激励双重性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基于高科技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10).
[50]宋毅,孙玉.美国技术创新法及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1998(2).
[51]叶子青,钟书华.美国绿色技术创新现状及趋势[J].科技管理研究,2002(2).
[52]李凯,王秋菲,许波.美国、欧盟、中国绿色电力产业政策比较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6(2).
[5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295-298.
(编辑:唐龙)
F014.7
A
1673-1999(2017)02-0029-06
肖仁桥(1982—),男,博士,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徐梅(1991—),女,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
2016-11-1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环境约束、空间外溢效应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研究”(14CGL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