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丹
(广东省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
摘 要: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它以视频为主要形式,聚焦于某一个知识点,能解决学习中的具体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促进课堂教学分层,提供家庭教育帮助,实现移动学习。构建以微课为载体的微资源教学包,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从培智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学习特点出发,结合数学学科的教学实际,探讨了微课在培智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微课;培智学生;数学课堂
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是指教师围绕单一学习主题,以知识点讲解、教学重难点和典型问题解决、实验过程演示等为主要内容,使用摄录设备、录屏软件等拍摄制作的微视频课程。近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作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一种表现形式,微课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类学科教学,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培智学生的课堂之上。
数学是培智学生学习的一块“短板”。数学的概括性、抽象性、逻辑性较强,培智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尤为吃力。他们对数学学习普遍缺乏主动性,学习的需求层次低,注意力容易分散,对具体的表象缺乏概括和抽象的能力;学习大多依靠自己的经验,容易受外界情景的支配,一旦脱离了一定的场景,就无法得到迁移,学习内容很难内化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大部分培智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依赖教师的课堂教学,课下及课外的学习很难得到巩固和坚持。
因此,在培智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培智学生的认知、情绪、思维、行为等特点,搜集和利用各类教学资源,不断设计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我们应该认识到,新媒体、新技术已经给现代教育教学形式带来了变革性的影响,微课这一新兴的教学形式具有制作简便、容量小、实用性强的优势,能够使数学教学形式新颖化、教学内容丰富化、数学思想形象化、学习方式多元化,从而激发培智学生学习的兴趣。
下面,笔者以自身教学实际为例,谈一谈微课在培智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聚焦知识点,解决具体问题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在培智学生中开展生活数学课,能够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计算技能、思维能力和解决生活简单问题的能力。微课聚焦于某一个知识点(可以是重点、难点),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呈现的都是真实的、具体的、案例化的教学情景,微课的引入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不便于实现的操作和活动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
比如,1和许多的概念对于大部分培智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我设计了微课“比较1和许多”:请学生帮小猴子摘1个桃子和摘许多个桃子。学生先通过情景认识了1和许多及其区别,然后播放体育课上拿篮球和放篮球这一活动:1个1个的篮球放在一起,就变成了许多个篮球;许多个篮球分到每个人手上,每个人各拿到了1个篮球。视频把静态抽象的知识演化成动态形象的过程,更清楚地展现了1和许多的关系,让学生能更准确地理解概念,完成任务,进而运用到生活中去。
“比较1和许多”这一微课主题突出、内容具体、指向明确、用时简短,主要聚焦于“1和许多的关系”这一难点。这种碎片化的教学内容更易于被培智学生接受,老师无需作过多讲解,学生就能通过微课的学习,在熟悉的情景中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形成概念,解决更多的生活实际问题,学习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微课还可以反复播放,反复演示,减轻人为重复讲解的负担。在设计和制作微课时,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让学生理解必要的基础数学知识和技能。
二、鼓励自主学习,进行分层指导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培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不足,在数学学习中,更离不开老师的示范和辅助。但是,培智学生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学生呈现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学习方法、理解能力完全不同,需求和进度也不同,教师组织教学时很难兼顾每一个学生,且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难度大、效率低、进度慢。而微课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臺,在统一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实际,以集体授课为基础,把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分类指导和集体指导与学生的学习形式结合起来。对于程度较好、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将微课和其他移动终端结合使用,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同时指导其他层次的学生。
比如,在讲授“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时,有的学生来自普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有的学生智障程度较重,识记困难。因此,我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并制作了微课“有趣的三角形”以及配套的拼图练习。课堂上,先通过分饼干的游戏,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然后把微课推送给A、B类学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游戏探索中认识了三角形的特点以及生活中的三角形物体。在A、B类学生学习的同时,主要辅导C类学生,利用教具和游戏让学生体会三角形的特点和数学学习的乐趣。当A、B类学生学习完微课以后,再针对他们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指导。
这种“微课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组合式授课的方式,拓宽了学生学习的途径,既可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减轻课堂教学的负担。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避免流于形式,学生光玩不学,甚至各类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对于自主学习的学生,教师也不能放任不管,要给予一定的提示和监督,教师自身要有较强的调节和控制课堂的能力。
三、提供家庭指导,实现移动学习
培智学生识记慢,遗忘快,对于教师讲授的知识过一个周末或者一个假期,就忘得干干净净了。很多教师感叹,数学课每次都要从头教起,教了几年数学,一直在原地踏步。艾滨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发展规律是“先快后慢”,每次信息的重复输入,其维持记忆的时间是各不相同的,重复次数越多,记忆时间就越长。培智学生的学习主要依赖学校和老师的课堂教学,即使是很简单的知识,如果缺乏不断的巩固复习和循环学习,培智学生就会很快遗忘。但是在家庭中,很多家长缺乏正确有效的态度和方法,不知道怎么教,也没有耐心教,这就迫切需要教师对家长进行方法指导。微课作为一种资源,也是一种媒介,其作用是让每一个观看者和学习者能知道“讲了什么”“学了什么”,家长看完以后,也能知道老师在学校“教了什么”“怎么教的”。
比如,在讲授“单数和双数”这一知识点时,我制作了微课“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微课以动画的形式,让孩子自己通过点数,发现2个2个能数完的,是双数;还剩1个的,就是单数,再展示不同的生活场景,让孩子去发现生活中分别以单、双数形式存在的物品。家长通过观看视频,能更好地了解老师是怎样讲授的,帮助孩子复习在校的学习内容。
微课容量小、用时短、简洁清楚、传播形式多样,视频格式采用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家长和学生可在线观摩课例,也可以下载保存到移动设备,比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因此,教师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微博或个人网站等家校联系平台,发布微课,打造家庭“微课堂”,反馈在校教学内容,提供家庭教育和家庭作业的建议,让家长在家也能轻松指导孩子。
四、整合教学大纲,形成配套资源
培智学校的教师经常感叹,上课缺少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用具,每节课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找资料,找教具,做课件。微课制作虽然比传统备课耗时,但却具有容量小、能保存、可传播的特点。DV加白板、PPT或者其他软件录屏,甚至是手机加白纸都可以成为制作微课的工具,这在一线教师中易于开展培训和研发工作。我们可以整合数学学科的教学大纲,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共同研发微课资源,以教学视频为主线,包含相关的教学设计、多媒体素材、课件以及练习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形成一个主题式的微教学资源包,积少成多,最后形成配套的学科主题资源环境,减轻课堂准备的负担,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保证教学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同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对学校而言,微课不仅可以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也能够为学校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范例。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内容,培智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什么样的多媒体资源和教学手段,其最终目的都是为教学服务,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避免华而不实,避免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手段和形式上去而不是教学内容本身,使培智学生在掌握基础实用的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同时,获得思维、感知觉与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云英.智力落后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芬坦·奥里甘.现代特殊教育实用手册[M].重庆出版社,2013.
[3]邹冬梅.智障教育名师教学案例导读[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4]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走进新课程: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第二辑)小学部分 新课程与小学数学教学[M].学苑音像出版社,2004.
[5]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走进新课程:新課程的理论与实践(第二辑)通识部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学苑音像出版社,2004.
[6]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走进新课程: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第二辑)通识部分 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M].学苑音像出版社,2004.
[7]栾世虎.移动互联微课程平台:构建聋校英语教学新模式[J].现代特殊教育,2016(7).
[8]廖建华.交互式微课在培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特殊教育,2016(12).
编辑 赵飞飞